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钾质岩浆岩年代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钾质岩石论文 新生代论文 地球化学论文 岩石成因论文 滇西地区论文
论文详情
滇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沿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及其附近,分布着大量的新生代钾质岩浆岩。本文以滇西大理、剑川、姚安、鹤庆、凤庆等地区为研究工作区,选择区内新生代钾质岩石包括富碱斑岩和基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年代学、矿物学、主微量和同位素组成研究,探讨新生代钾质岩石的时空分布特征、源区特征及岩石成因。滇西地区钾质岩石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富碱斑岩的U-Pb年龄范围为40.53Ma~34.17Ma,基性火山岩的年龄范围为34.07Ma~4.9Ma。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岩浆作用的高峰期为40Ma~30Ma,其主体成岩时间晚于40Ma,属于青藏高原后碰撞岩浆作用产物。钾质岩浆活动是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响应。新生代钾质岩石中常见造岩矿物的矿物学研究显示,研究区内钾质岩石所辉石均为透辉石和普通辉石;富碱斑岩中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基性火山岩中云母为金云母;富碱斑岩中长石为富钾的正长石,基性火山岩中长石为拉长石和倍长石。基性火山岩中橄榄石的Fo值较高,多数橄榄石属于贵橄榄石。滇西地区新生代富碱斑岩属于钾玄岩系列,基性火山岩属于钾质岩石系列。富碱斑岩的Mg#值大大低于基性火山岩的Mg#值。富碱斑岩和基性火山岩都具有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同位素组成显示源区具有EM Ⅱ型富集地幔和Dupal同位素异常特征。新生代富碱斑岩具有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滇西地区新生代钾质岩石并非原始岩浆,而是经历了不同程度演化的进化岩浆,岩浆受地壳混染的影响较小。富碱斑岩的起源可能与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有关,基性火山岩的源区可能是受到多次古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而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使得滇西地区地壳和岩石圈大幅度缩短并加厚,加厚下地壳和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以及沿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剪切走滑拉张作用,是引起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钾质岩浆的重要原因。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8页
    1.1 选题依据与项目依托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1-14页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和实物工作量第14-16页
        1.3.1 研究范围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3.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15页
        1.3.4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3.5 实物工作量第16页
    1.4 取得的认识和进展第16-18页
2 区域地质背景第18-26页
    2.1 地理位置第18页
    2.2 区域地层第18-19页
    2.3 区域构造与“三江”造山带演化第19-22页
    2.4 富碱斑岩与超基性-基性岩火山岩的岩体特征第22-26页
        2.4.1 剑川甸南—马登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和富碱斑岩带第22-23页
        2.4.2 姚安新生代富碱斑岩带第23页
        2.4.3 凤庆火山岩带第23页
        2.4.4 大理—海东-祥云-弥渡岩带第23-24页
        2.4.5 鹤庆—甸南火山岩带第24页
        2.4.6 哀牢山九甲—墨江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带第24页
        2.4.7 景洪碱性火山岩及富碱斑岩带第24页
        2.4.8 屏边-马关碱性火山岩带第24-25页
        2.4.9 永平卓潘新生代碱性杂岩第25页
        2.4.10 腾冲火山岩岩带第25-26页
3 滇西地区新生代钾质岩石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第26-56页
    3.1 岩相学特征第26-33页
    3.2 矿物学特征第33-56页
        3.2.1 辉石第34-36页
        3.2.2 黑云母第36-38页
        3.2.3 长石第38-39页
        3.2.4 橄榄石第39-56页
4 滇西地区新生代钾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56-71页
    4.1 主量元素第56-61页
    4.2 稀土和微量元素第61-65页
    4.3 Sr-Nd-Pb同位素第65-71页
5 新生代钾质岩石的年代学特征第71-89页
    5.1 锆石LA-ICP-MS U-Pb定年第71-75页
        5.1.1 锆石LA-ICP-MS U-Pb分析方法第71-72页
        5.1.2 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第72-75页
    5.2 激光~(40)Ar/~(39)Ar定年第75-76页
        5.2.1 激光~(40)Ar/~(39)Ar定年方法第75页
        5.2.2 激光~(40)Ar/~(39)Ar定年结果第75-76页
    5.3 滇西地区新生代钾质岩浆作用时空分布特征第76-89页
6 新生代钾质岩石的成因讨论第89-106页
    6.1 原生岩浆第89-91页
    6.2 钾质岩浆起源深度第91-92页
    6.3 新生代钾质岩浆岩源区组成与类型第92-98页
        6.3.1 源区矿物组成第92-93页
        6.3.2 源区地球化学特征:EMⅡ富集地幔成因第93-97页
        6.3.3 源区部分熔融程度第97-98页
    6.4 新生代钾质岩浆岩的构造环境第98-101页
    6.5 钾质岩石成因模型第101-106页
结论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9页
个人简历第11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68392,这篇论文共11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5.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9.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