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研究

新中国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区域战略论文 经济思想论文
论文详情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袤、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的国家,区域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政治性等多重意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能不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域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思想,适时推动区域战略转型,对中国区域建设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刻改变了和正在改变着既有的区域结构。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进行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研究,既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要求,也是区域问题集中凸显的理论呼唤,更是区域和谐发展面临挑战的紧迫需要,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本研究综合运用党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执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视角,以中国现代化发展为主线,立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对建国以来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进行系统总结。通过研究,本文将建国以来党的区域战略思想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前30年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思想、改革开放后23年的“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和新世纪近10年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并依据此划分,深入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调整的理论资源、内外部因素,系统总结了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客观评价了战略思想的实施成效,进而剖析了建国60多年来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调整的历史逻辑和理论创新,提炼出其发展演进的基本特点和经验教训。通过研究,论文重点提出了以下观点:一是提出“民族问题区域化”和“区域问题民族化”两个概念。强调在当前的背景下应该更多采取“民族问题区域化”策略,就区域谈民族、就经济谈和谐,弱化、消弭民族隔阂,强化、放大经济因素。二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区域战略思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划分。既打破了按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党中央、将“两个大局”割裂开来的传统划分方式,又突破了目前对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关注不够的问题,提出以“西部大开发”为代表的控制区域差距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第二个大局”思想的回应、是一个带有过渡性特征的战略思想,而“统筹区域发展”在党的区域战略思想发展历程中具有阶段性的意义。三是首次对党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进行系统总结。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经济区经济”发展、“老、少、边、穷”特殊区域发展和以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等5个方面阐述了“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认为实现由“主次性”向“全面性”的转变、更加强调区域发展的整体性,由“先后性”向“共时性”的转变、更加强调发展权的公平性,由“弥补性”向“互利性”的转变、更加强调区域间的共生性,由“缩小区域生产力水平差距”向“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转变、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是“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最独特的理论创新之处。四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性角度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进行评述,力求做到历史的“公允”。如在分析1958年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时,并没有简单认为这是“大跃进头脑发热”的产物,而是从当时缓解交通运力紧张、“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调动地方生产积极性等角度探究了其提出的历史合理性;在认识“三线”建设时,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肯定其军事成效,也分析了经济方面存在的弊病;在探讨“改革开放缘何发起于南方小镇”时,不仅分析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因素,而且从中国渐进性改革、南北区域的政治风险差异等方面探究了党的区域战略初衷。五是分析了60多年来党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并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角度提炼了四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32页
    1.1 研究问题及意义第11-18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1-14页
        1.1.2 研究背景第14-18页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8-21页
        1.2.1 区域第18-19页
        1.2.2 区域发展战略第19-21页
        1.2.3 区域平衡发展战略与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第21页
    1.3 文献综述第21-28页
        1.3.1 研究概况第21-27页
        1.3.2 总体评述第27-28页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分析框架第28-32页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8页
        1.4.2 研究的主要框架第28-29页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9-32页
第2章 中国区域结构格局第32-42页
    2.1 中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第32-34页
        2.1.1 疆域环境的丰富性第32-33页
        2.1.2 地域经济的自足性第33-34页
        2.1.3 区域生态的脆弱性第34页
    2.2 中国区域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第34-36页
        2.2.1 中国区域文化的分布第34-35页
        2.2.2 文化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35-36页
    2.3 中国区域结构的历史变迁第36-42页
        2.3.1 中国古代区域结构的演变第36-37页
        2.3.2 近代中国区域结构的变动第37-42页
第3章 以改变生产力布局为重点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思想(1949-1978)第42-91页
    3.1 党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第42-46页
        3.1.1 历史遗留条件的客观诉求第42-44页
        3.1.2 国防安全与地缘政治因素第44-46页
    3.2 党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第46-55页
        3.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第46-50页
        3.2.2 前苏联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50-55页
    3.3 建国初期党的"重点建设内地"区域战略思想第55-61页
        3.3.1 "平衡沿海与内地"的工业布局论第55-57页
        3.3.2 "统一规划、合理配置"的生产力布局原则论第57-58页
        3.3.3 "注重战略防御"的地缘安全论第58-59页
        3.3.4 "重点建设内地"战略思想的实施效果评价第59-61页
    3.4 "八大"前后"注重沿海与内地配合"的区域战略思想第61-73页
        3.4.1 "八大"前后党的区域战略思想调整的历史背景第61-62页
        3.4.2 《论十大关系》对适合中国国情区域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第62-71页
        3.4.3 "八大"前后党的区域战略思想调整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第71-73页
    3.5 "大跃进"时期建立地方工业体系的区域战略思想第73-80页
        3.5.1 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的必要性探究第73-76页
        3.5.2 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第76-79页
        3.5.3 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战略思想的历史局限第79-80页
    3.6 六十年代后的"三线"建设区域战略思想第80-91页
        3.6.1 "三线"建设区域战略思想的提出背景第80-83页
        3.6.2 "三三线"建设区域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第83-87页
        3.6.3 "三线"建设区域战略思想的实施效果第87-90页
        3.6.4 党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反思第90-91页
第4章 以效率优先为指向的"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1978—2002)第91-145页
    4.1 "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第91-95页
        4.1.1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形势新变化第91-92页
        4.1.2 周边国家快速崛起所带来的发展压力第92-93页
        4.1.3 自身区域建设经验教训的理论反思第93-94页
        4.1.4 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的引入第94-95页
    4.2 "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第95-97页
        4.2.1 孕育时期第95页
        4.2.2 发展时期第95-96页
        4.2.3 完善时期第96-97页
    4.3 "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第97-104页
        4.3.1 "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第97-103页
        4.3.2 "两个大局"区域战略思想的基本特点第103-104页
    4.4 "第一个大局"——"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区域战略思想第104-125页
        4.4.1 "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区域战略的启动因素第104-108页
        4.4.2 "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区域战略的主要内容第108-116页
        4.4.3 "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区域战略的理论创新第116-121页
        4.4.4 "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区域战略的实施效应第121-125页
    4.5 "第二个大局"——"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思想第125-145页
        4.5.1 "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的启动因素第125-127页
        4.5.2 "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的基本内涵第127-128页
        4.5.3 "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的主要内容第128-137页
        4.5.4 "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的重点措施第137-142页
        4.5.5 "控制发展差距"区域战略的实施效果第142-145页
第5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2002年——至今)第145-192页
    5.1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理论依据第145-148页
        5.1.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第145-146页
        5.1.2 区域经济的理论创新拓展了发展新视野第146-148页
    5.2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现实基础第148-153页
        5.2.1 区域发展差距呈继续拉大趋势第148-150页
        5.2.2 不同类型的区域问题开始集中出现第150-151页
        5.2.3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增加了地方与中央博弈的压力第151-152页
        5.2.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区域协调方式提出新要求第152页
        5.2.5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第152-153页
    5.3 党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过程第153-156页
        5.3.1 孕育时期第153-154页
        5.3.2 发展时期第154-155页
        5.3.3 成熟时期第155-156页
    5.4 党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点第156-161页
        5.4.1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第156页
        5.4.2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主要特点第156-161页
    5.5 党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61-186页
        5.5.1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思想第162-168页
        5.5.2 主体功能区战略思想第168-173页
        5.5.3 推动"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第173-179页
        5.5.4 促进"老、少、边、穷"特殊区域发展的思想第179-183页
        5.5.5 以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第183-186页
    5.6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实践效应第186-192页
        5.6.1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对"十一五"中国区域建设的推动作用第186-189页
        5.6.2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方略第189-192页
第6章 建国以来党的区域战略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与历史启示第192-218页
    6.1 建国以来党的区域战略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第192-204页
        6.1.1 战略内容上,具有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第192-199页
        6.1.2 战略选择上,具有历史合理性与时代局限性的统一第199-201页
        6.1.3 战略推进上,具有包容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第201-204页
    6.2 建国以来党的区域战略思想发展的历史启示第204-218页
        6.2.1 发挥集权与分权的最大效能,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第204-208页
        6.2.2 寻求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最佳结合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第208-210页
        6.2.3 坚持集中谋划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第210-214页
        6.2.4 实现单一目标向综合目标的转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趋势第214-218页
结语第218-220页
参考文献第220-229页
致谢第229-231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231-23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0399,这篇论文共23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69.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1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