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

历史时期论文 汾河中游论文 河湖变迁论文
论文详情
水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地理各要素中最敏感和脆弱的因子。河流与湖泊是水的载体,历史时期发生了频繁而复杂的变迁,对自然和人文地理面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注流域,揭示流域水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变过程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汾河中游历史时期湖泊众多,水量丰沛,成就了灌溉农业发达的三晋文明,孕育了太原等历史文化古城,成为山西省最重要的经济与城镇密集区。但同时出现了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漏斗区面积扩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山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对汾河中游的河湖变迁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河湖变迁研究,主要依靠历史文献,进行定性的分析和考证。现代历史地理学发展的趋势,要求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定量化研究。环境变迁是长时段的地理过程,截取其中的某个片段,难以反映变迁的全貌。因此,本研究拓展了研究时段,从全新世开始,延伸到现代。没有文献记载的史前时段,主要依托地层、考古、孢粉、动植物化石等资料,分析判断汾河中游的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要素的特点以及人类聚落空间分布的特征,推测河流与湖泊的变迁情况。先秦以来,以史料为主,辅以考古、舆图、现代地形图、遥感影像资料和器测的气象、水文数据等与之相配合,综合分析,相互印证,揭示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的过程、原因和规律。同时,采用现代地图学的方法,将河湖变迁的空间形态直观地展现在地形图上。本文以汾河中游河湖变迁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史前的湖泊变迁,通过对前面所述的考古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史前人类聚落大都分布在汾河及其支流的台地或山前丘陵地带,海拔高度从1300m逐步下降到900m左右,反映出人进湖退的变迁脉络;先秦以来,通过昭余祁和文湖个案研究,元代以前湖泊以自然演变为主,明清以来人类活动对湖泊变迁过程开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应用地理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的方法,用定量的方法对汾河中游古湖泊的水量平衡进行了研究。(2)河流变迁,对干流与支流分别进行研究。对干流的八次全河段变迁和局部典型事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支流选取晋水和潇河,作为个案进行剖析,探究其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性。(3)选取生物多样性、旱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等因子,研究了河湖变迁的流域生态环境响应,结果表明,这些响应因子的变化,既是河湖变迁的果,也是河湖进一步变迁的因。(4)从自然、人文因素角度,综合分析了河湖变迁的原因,自然因素从气候、地质、地貌、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人文因素从人口、水利灌溉工程和聚落等方面探讨,对雍正、光绪时期,潇河的灌溉用水量,进行了估算;对各要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泥沙沉积,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经历了湖泊兴盛——河湖共存——河盛湖衰3个阶段:全新世早、中期,人类活动影响有限,湖泊兴盛;先秦到元,人类活动影响增强,农耕与灌溉技术逐步提高,呈现出湖消河长的局面,这与含沙量高的汾河中上游诸河的发育是密不可分的;明清以来,人类围湖造田,导致湖泊全部消失,而灌溉用水量激增,使水循环的水量平衡难以为继。(2)汾河中游的河流与湖泊是相互依存,密切相关的,汾河及其支流为湖泊提供水源补给,湖泊为河流调节水量。稳定的径流补给是湖泊存续的决定性因素,汾河的重大改道成为湖泊消亡的直接原因。昭余祁、文湖等消亡后的低洼地带,成为汾河中游的洪泛区,汾河与文峪河的合流与分流成为变迁的主旋律,河道迁徙频繁。(3)纵观整个变迁过程,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前期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其中气候是主导因子,地质、地貌和植被等因子叠加其上,决定了汾河中游降水量、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河湖的水文变化。后期人文因素作用加强,人口增长、聚落的变迁、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水利灌溉的发展,造成水资源的失衡,改变了流域的自然动态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河湖未来的走向。总之,人类与流域的关系,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更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永恒主题。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图表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一、选题背景第11-13页
    二、研究时段的确定第13-14页
    三、研究区域的选择第14-17页
    四、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7-19页
    五、资料与研究方法第19-21页
    六、文章结构第21-22页
第二章 汾河中游湖泊变迁第22-47页
    第一节 史前湖泊的变迁第22-27页
        一、地层资料的剖析第22-25页
        二、袍粉及植物化石分析第25页
        三、文化遗存统计分析第25-26页
        四、小结第26-27页
    第二节 湖泊变迁的个案第27-37页
        一、昭余祁的变迁第27-32页
        二、文湖的变迁第32-36页
        三、小结第36-37页
    第三节 太原盆地古湖泊的水量平衡第37-47页
第三章 汾河中游干流与支流的变迁第47-89页
    第一节 全河段的变迁第47-60页
        一、南北朝以前干流稳定阶段第47-49页
        二、《水经注》中汾河的干流与文峪河第49-51页
        三、唐代的干流与文峪河第51-52页
        四、宋金时期的汾河干流第52-54页
        五、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的变迁第54-55页
        六、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的变迁第55-57页
        七、清光绪五年(1879)的变迁第57-58页
        八、民国8年(1919)的河流路径第58-60页
    第二节 局部河段的变迁第60-65页
        一、北宋至明初平晋县城的变迁与汾河干流之变迁第60-61页
        二、明正德十六年(1551)史家庄汾河干流西迁事件第61-62页
        三、史料记载的其它变迁第62-64页
        四、人工开挖形成的河道第64-65页
    第三节 支流变迁的个案第65-83页
        一、晋水的变迁第65-75页
        二、潇河的变迁第75-83页
    第四节 小结第83-89页
第四章 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的环境响应第89-115页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第89-102页
        一、植物资源第90-98页
        二、动物资源第98-102页
    第二节 河湖变迁引发的相关自然灾害第102-115页
        一、气象灾害第102-109页
        二、地质灾害第109-115页
第五章 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15-185页
    第一节 自然因素第115-141页
        一、气候因素第117-123页
        二、泥沙问题第123-134页
        三、地质和地貌因素第134-139页
        四、植被因素第139-141页
    第二节 人文因素第141-185页
        一、人口因素的影响第142-147页
        二、水利开发的影响第147-181页
        三、聚落的影响第181-185页
第六章 结论第185-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6页
附录第206-233页
致谢第233-2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3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0398,这篇论文共23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70.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1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