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探析--以三个少数民族村寨为例

农村论文 垃圾处理模式论文 生态人类学论文
论文详情
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及新型垃圾的大量出现,原有的依靠自然力量的传统垃圾处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了,村寨的环境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受到城市垃圾处理的启发,许多村寨开始尝试运用回收、焚烧、填埋、转移等现代化方式,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制度缺失以及城市垃圾处理模式自身的缺陷,现行的村寨垃圾处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打破了村寨原有的资源循环系统,影响了村寨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性。要建构一种新的适应村寨发展的垃圾处理模式,必须把握各种垃圾处理模式的内在逻辑。在村寨垃圾问题凸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本文主要运用生态人类学理论,对云南现行三种垃圾处理模式进行分析,建构出了适应村寨垃圾处理的新模式。笔者着重从以下五个部分来探讨:在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村寨垃圾处理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研究成果,从而对生态人类学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就论文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逻辑。第一章到第三章,以云南极具代表性的玉狮场普米族、菁口村哈尼族以及河尾村白族为个案,详细阐释了现存的三种村寨垃圾处理模式,分别为村民主导、企业主导和政府主导,就三种模式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各自进行了理论的反思。第四章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侧重运用生态人类学的生态系统理论、适应理论,对田野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建构在广大社会团体的支持下,以村民为垃圾处理主体,合理引进现代资源管理办法,结合生态人类学的普世性知识与当地的地方性知识,达到村寨垃圾就地处理目的的村寨垃圾处理模式。结语部分对村寨垃圾处理模式建构进行总结和思考,提出村寨垃圾处理模式的特殊性,对当前村寨发展的情况进行反思,认为当政府、企业、学者或其他任何外来者在试图介入村寨的发展时,应该首先明确谁在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以及谁是最终受益者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他们毫无疑问应该是村民本身。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8-18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第8-12页
        一、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一)研究的背景第8-9页
            (二)理论意义第9页
            (三)现实意义第9-10页
        二、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第10-12页
            (一)生态系统理论第10-11页
            (二)适应理论第11-12页
            (三)地方性知识理论第12页
            (四)环境公共财产理论第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2-16页
    第三节 选点依据和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选点依据第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文献综述第16页
            (二)田野调查第16-17页
            (三)个案分析、整体分析第17-18页
第一章 玉狮场村普米族垃圾处理模式第18-36页
    第一节 玉狮场村简介第18-23页
        一、玉狮场村生态环境第18-19页
        二、玉狮场生计方式第19页
        三、玉狮场普米族生活习性第19-23页
            (一)农事安排第19-21页
            (二)食第21页
            (三)住第21-22页
            (四)行第22-23页
        四、玉狮场普米族家用燃料类型第23页
    第二节 村民主导的垃圾处理模式第23-32页
        一、村民记忆第23-27页
        二、环保人士影响第27-29页
        三、传统垃圾处理方式第29-32页
    第三节 玉狮场村垃圾处理效果第32-33页
    第四节 玉狮场村垃圾处理模式分析第33-36页
        一、村民参与垃圾处理程度高,但主体单一第34页
        二、村寨生态文化氛围比较浓重,可持续性比较强第34-36页
第二章 箐口村哈尼族垃圾处理模式第36-49页
    第一节 箐口村简介第36-40页
        一、箐口村生态环境第36页
        二、箐口村哈尼族生计方式第36-37页
        三、箐口村哈尼族生活习性第37-40页
        四、箐口村家用燃料类型第40页
    第二节 企业主导的垃圾处理模式第40-46页
        一、传统的垃圾处理制度第40-42页
        二、制度缺失与垃圾处理失范第42-44页
        三、经营权转让暴露出来的垃圾处理问题第44-46页
    第三节 箐口村垃圾处理效果第46-47页
        一、传统制度下的垃圾处理成效第46页
        二、制度缺失时期的垃圾处理成效第46-47页
    第四节 箐口村垃圾处理模式分析第47-49页
        一、文化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第47页
        二、农村垃圾问题的特殊性第47-48页
        三、城市垃圾处理办法的不可持续性第48页
        四、被形成制度的利益性第48-49页
第三章 河尾村白族垃圾处理模式第49-69页
    第一节 河尾村简介第49-53页
        一、河尾村生态环境第49-50页
        二、河尾村生计方式第50页
        三、河尾村白族生活习性第50-52页
        四、河尾村白族家用燃料类型第52-53页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垃圾处理模式第53-59页
        一、政府主导的垃圾处理方式第53-58页
        二、政府主导下村民实施的垃圾处理方式第58-59页
    第三节 河尾村垃圾处理效果第59-62页
        一、垃圾处理措施没有联系到村民生活便利第59页
        二、有很多垃圾处理工程并不适合河尾村第59页
        三、河尾村清洁卫生圈推广效果适得其反第59-60页
        四、垃圾处理带来的其他问题第60-62页
    第四节 政府主导的垃圾处理模式分析第62-69页
        一、垃圾处理主体权利集中,号召力强第62-65页
        二、垃圾处理措施强硬,影响村寨生计第65-66页
        三、放纵科学环境治理方法,压制传统智慧第66-67页
        四、村委会垃圾治理意识滞后第67-69页
第四章 云南村寨垃圾处理的模式建构第69-96页
    第一节 地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第69-75页
        一、地域中垃圾处理话语权分配第69-72页
        二、外界利用村寨资源应为村寨垃圾处理买单第72-74页
        三、村寨垃圾处理付费制第74-75页
    第二节 地方性知识的应用第75-86页
        一、村寨传统垃圾处理知识的运用第75-83页
        二、地方性垃圾处理知识传承第83-84页
        三、地方性垃圾处理知识创新第84-86页
    第三节 现代垃圾处理办法的引进第86-89页
        一、农村垃圾堆肥技术第86-88页
        二、农村垃圾焚烧技术第88-89页
        三、农村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第89页
    第四节 村寨垃圾的就地处理第89-96页
        一、村寨垃圾分类第89-91页
        二、村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第91-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3497,这篇论文共10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0.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0.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