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系统磁流变阻尼器研究

磁流变体论文 磁流变阻尼器论文 磁流变减振器论文 磁路论文 阻尼力论文 阻尼系数论文 汽车悬架论文
论文详情
鉴于汽车全主动悬架系统高额的价格和被动悬架性能上的不足,由被动弹性元件和主动阻尼器构成的半主动悬架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机构的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也受到全球汽车制造商的青睐。主动阻尼器一般根据两种原理进行设计——改变阻尼器阻尼通道的流通面积和改变阻尼器中阻尼液的流动特性。由于根据第一种原理设计的可调阻尼器结构复杂、响应速度慢,人们将研究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可控流体(磁流变体和电流变体)阻尼器的研究和开发上来。电流变体存在剪切屈服应力小、要求的电压高等不足,而磁流变体的屈服应力大,响应速度快、能耗低、显著的流变效应、对污染的不敏感等特点,磁流变体一直是智能结构领域的理想执行(作动)器材料,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和开发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追踪的热点,磁流变体也逐渐成为汽车智能阻尼器的首选材料。本文根据磁流变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趋势,系统研究了汽车磁流变阻尼技术,包括:磁流变效应、阻尼器系统理论、设计方法、实验研究和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旨在推进磁流变体和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本文包括下列六章:⒈首先回顾了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可调阻尼器的工作原理;论述了磁流变材料和磁流变器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开发基于磁流变阻尼技术的汽车可调阻尼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⒉ 介绍了磁流变效应的流变机理和磁流变效应的模型描述,并利用描述模型分析了影响流变学性能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用于汽车磁流变阻尼器的磁流变体的性能要求;介绍了磁流变体的性能测试原理,利用重庆大学力学系研制的磁流变测试仪器对八种磁流变体的Bingham模型参数进行测试,为磁流变阻尼器设计计算提供材料参数和结构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处理提供依据。⒊ 根据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模式,利用磁路中的欧姆定律和动态磁路设计原理,结合汽车悬架的技术要求和结构特点,提出了基于剪切模式和流动模式共同作用(混合工作模式)的汽车磁流变阻尼器设计原理,讨论了阻尼器动态磁路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根据流体力学Navier-Stokes方程,分别利用Newton流体特性和Bingham流体特性,推导了基于平板模型和轴对称模型的流变学方程,得出了阻尼器阻尼力的计算方法。流变学方程表明:改变阻尼通道的磁场强度可以控制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从理论上分析了磁路参数和阻尼通道的结构参数对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的影响。根据本文提出的磁流变阻尼器设计原理和微型汽车悬架的技术要求和结构特点,设计制作了两种结构形式的微型汽车磁流变阻尼器。⒋ 讨论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内特性和外特性,按照国家标准和微型汽车悬架系<WP=5>统的技术条件,利用国家客车质量检测中心MTS电液伺服测试系统对本文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示功特性、速度特性和温度特性测试。对不同励磁电流条件下的理论阻尼力与测试阻尼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对阻尼器产生温度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该提高磁流变体的温度稳定性;推导了磁流变体的感性和容性流动方程,从理论上分析了磁流变体的感性和容性对阻尼器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工作模式的汽车磁流变阻尼器设计原理是可行的。⒌ 根据磁流变阻尼器测试结果和磁流变体的本构特征,分析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非线性弹-粘塑性模型,并采用梯度下降算法进行参数优化,用此模型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速度特性进行了描述;针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根据BP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能力,建立磁流变阻尼器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摸拟了阻尼器的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研究表明,在阻尼器运行状态下两种模型预测结果都能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⒍ 第6章是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磁流变技术在汽车悬架中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1-30页
    1.1 汽车悬架系统智能化的必要性第11-12页
    1.2 汽车智能化悬架系统第12-18页
        1.2.1 智能悬架的理论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2 减振器阻尼力控制第15-17页
        1.2.3 智能悬架系统在汽车工程中应用第17-18页
    1.3 汽车智能悬架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4 磁流变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与发展第19-28页
        1.4.1 磁流变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第19-20页
        1.4.2 磁流变器件的研究与发展第20-27页
        1.4.3 磁流变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1.5 本文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第28-29页
    1.6 本文小结第29-30页
2 磁流变效应与磁流变体的流变特性研究第30-56页
    2.1 磁流变效应及其特征第30-31页
    2.2 磁流变效应的机理第31-33页
        2.2.1 磁流变体的极化第31-32页
        2.2.2 磁流变体的结构变化第32-33页
        2.2.3 磁流变体的表观粘度第33页
    2.3 磁流变效应的模型描述第33-37页
    2.4 影响磁流变效应的若干因素分析第37-40页
        2.4.1 磁流变体的结团与沉降问题第37-38页
        2.4.2 屈服应力与磁饱和强度、体积分数和磁化率的关系第38-39页
        2.4.3 磁极化颗粒尺寸对磁流变体的剪切屈服应力的影响第39页
        2.4.4 剪切作用引起的磁流变体结构变化和成链动力学第39-40页
    2.5 磁流变体的构成及性能要求第40-43页
        2.5.1 磁流变体的构成第40-42页
        2.5.2 汽车阻尼器用磁流变体的性能要求第42-43页
    2. 6 磁流变体的特性及测试方法第43-55页
        2.6.1 磁流变体的特性第43-44页
        2.6.2 磁流变特性测试方法第44-50页
        2.6.3 本文所用磁流变特性测试第50-55页
    2.7 本章小结第55-56页
3 磁流变阻尼器原理研究及结构设计第56-88页
    3.1 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和设计准则第56-58页
    3.2 磁路设计原理及若干技术问题探讨第58-69页
        3.2.1 磁芯材料的特性第58-60页
        3.2.2 本文采用的磁芯材料及其磁学性能第60-62页
        3.2.3 阻尼器磁路能量损失分析第62-67页
        3.2.4 阻尼器磁路设计计算第67-69页
    3.3 磁流变阻尼器流变学方程的推导第69-78页
        3.3.1 基于平板模型的流变学方程第69-74页
        3.3.2 基于轴对称模型的流变学方程第74-78页
    3.4 阻尼力的计算方法及结构参数对阻尼特性的影响第78-83页
    3.5 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设计及相关技术问题第83-84页
    3.6 本章小结第84-88页
4 磁流变阻尼器试验方法研究及结果分析第88-110页
    4.1 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特性第88-91页
        4.1.1 磁流变阻尼器的内特性与外特性第88-89页
        4.1.2 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特性第89-91页
    4.2 磁流变阻尼器的试验方法及测试第91-102页
        4.2.1 磁流变阻尼器的试验标准第91-92页
        4.2.2 试验设备第92-93页
        4.2.3 磁流变阻尼器测试第93-102页
    4.3 磁流变阻尼器的试验结果分析第102-109页
        4.3.1 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与励磁电流的关系第102-105页
        4.3.2 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与活塞速度的关系第105页
        4.3.3 磁流变阻尼器的温度特性分析第105-106页
        4.3.4 磁流变体的容性与感性对阻尼器特性的影响第106-109页
    4.4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5 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与神经网络模型第110-128页
    5.1 磁流变体的本构特性第110-111页
    5.2 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及模型描述第111-117页
        5.2.1 阻尼器的动力学特性第111-113页
        5.2.2 阻尼特性的模型描述第113-115页
        5.2.3 非线性弹-粘塑性模型的参数优化第115-117页
    5.3 磁流变阻尼器的络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第117-125页
        5.3.1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逼近磁流变阻尼器的特性第117-119页
        5.3.2 磁流变阻尼器神经网络模型的拓朴结构第119-121页
        5.3.3 学习算法及其改进措施第121-125页
    5.4 本章小结第125-128页
6 全文总结与今后工作展望第128-131页
致谢第131-14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135596,这篇论文共14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2.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0.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