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基于“形体辨证”的对症针法的文献研究

对症针法论文 《内经》论文
论文详情
一、研究意义和目的:《黄帝内经》是传统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对于《黄帝内经》中形体解剖学说的相关研究却并不多见,针刺疗法是《内经》时代的主要治疗方法,在《内经》当中基于形体解剖学说有一种“形体辨证”的论治方法,这种辨证方法直接指导了对症针法的临床实践。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内经》形体解剖学说及与其相关的“形体辨证”理论指导下的对症针法的相关内容,对《内经》当中的形体解剖学说进行了挖掘和整理,对“形体辨证”论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对症针法”的针具进行了考证,对对症针法的设置特点和操作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二、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文献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传统训诂学出发,在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当代语义学理论中的观点和方法理解《内经》形体解剖学说的相关理论并将其分类和系统化,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析、归纳、推理、联想等思维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阐释和理解与形体解剖学说相关的“形体辨证”论治方法指导下的对症针法的内容和操作方法。三、研究内容与结果:本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内经》形体解剖学说研究的概况及本课题的概况,重点探求了“天六地五”哲学思想对早期中医理论形成的影响。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的再认识,考察了《内经》当中的“形体”、“解剖”和“对症针法”的涵义和内容,初步探讨了形体解剖学说与对症针法的关系,认为《素问·调经论》和《灵枢·官针》两篇中的针法特点符合对症针法观念。第三部分是依据“天六地五”哲学观念影响下的“五行”分层和“六合”分部划分和整理《内经》形体解剖学说的相关内容,在“天六地五”的哲学观念影响下,《内经》时代的医家将人体按照五行——五体层次分层,六合——上下左右内外中分部,并有其特定的标定方法。《内经》认为人体是形、气、神相互结合的整体,形体结构的变化会影响气机运动和神志。第四部分初步整理了《内经》“形体辨证”理论,根据《内经》相关章节的论述探讨了形体结构损伤的特点、病因和易感性,通过整理认为形体结构损伤的“形伤”致病可以按照“五体分层”和“六合定位”进行划分,不同的形体状态对形体损伤存在易感性,并以《灵枢·周痹》篇中对“众痹”和“周痹”的论治方法为例探讨了基于“形体辨证”的对症针法的设置特点。第五部分是根据《内经》相关论述对对症针法的针具和操作方法进行的整理,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解析和归纳,认为对症针法可以分为“五体分层”和“六合定位”两种操作方法。对症针法的“五体分层”是按照皮肉筋脉骨的层次进行针刺,所用针具为九针并对九针的形制进行了考证。对症针法的“六合定位”则分为以病变局部为参照点和以全身空间部位为参照点两种,在以病变局部为中心布针时,针体在病变局部周围或皮下按照一定的几何构型分部;以全身空间部位为参照时,施针部位与病变部位仅有简单的六合方位坐标对应关系。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展望,并提出了一些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四、结论《内经》形体解剖学理论受到先秦哲学“天六地五”思想影响,按照“五行——五体分层”和“六合方位定位”的方法划分人体部位和组织器官。基于“五行”和“六合”的形体解剖划分方法,《内经》当中治疗病变部位局限的形体损伤疾病(如痛症和痹症)有一种“形体辨证”的论治方法,这种论治方法用“五体分层”和“六合方位”辨识机体的病变部位和层次。针刺疗法是《内经》时代主要的治疗方法,上采用基于“形体辨证”的对症针法治疗这些形伤疾病,对症针法在设置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也是五体层次和六合方位。
目录第3-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10-15页
    1 引语第10页
    2 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0-13页
        2.1 实体解剖观察对早期中医理论的影响第10-11页
        2.2 早期经脉理论中的解剖论述第11-12页
        2.3 “五”、“六”神秘数字与早期中医理论第12-13页
    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3.1 研究目的第13页
        3.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3.3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第二部分 基本概念的再认识第15-23页
    1 《素问·调经论》和《灵枢·官针》的针法特色第15-18页
        1.1 《素问·调经论》中的针法第15-17页
        1.2 《灵枢·官针》的针法第17-18页
    2 《内经》的形体与解剖第18-19页
        2.1 《黄帝内经》中的“形体”理论第18页
        2.2 《黄帝内经》的解剖知识特点第18-19页
        2.3 形体与解剖第19页
    3 对症针法第19-23页
        3.1 对症针法概念和补泻观第19-21页
        3.2 形体解剖理论与对症针法的关系第21-23页
第三部分 《内经》形体解剖学的“五行”分层与“六合”定位第23-39页
    1 《内经》人体之“形”“气”“神”第23-26页
        1.1 《内经》“形”解第23页
        1.2 《内经》论形神关系第23-24页
        1.3 《内经》形气关系第24-26页
        1.4 病则形、气、神皆伤第26页
    2 “会通六合”的《内经》形体解剖学第26-31页
        2.1 “六合”标定的《内经》形体解剖方位第26-27页
        2.2 《内经》形体解剖的“六合”坐标轴第27-31页
    3 《内经》形体解剖的五行系统第31-37页
        3.1 皮部第32-33页
        3.2 脉部第33-34页
        3.3 肉部第34-35页
        3.4 筋部第35-36页
        3.5 骨部第36-37页
        3.6 基于五体层次对经脉的再认识第37页
    4 “五”、“六”数字与《内经》形体解剖学的关系第37-39页
第四部分 《内经》的“形体辨证”理论第39-44页
    1 形体损伤的病因及致病特点第39-41页
        1.1 《内经》“形伤”病的病因第39页
        1.2 “形伤”病因伤人的“六合”定位、“五体(五行)”分层分类法第39-41页
    2 《内经》“形伤”病的论治方法第41-44页
        2.1 从“勇怯”看“形伤”病的易感性第41页
        2.2 《内经》“形伤”病的治疗方法第41-42页
        2.3 “形伤”病与“形体辨证”的对症针法第42-44页
第五部分 《内经》对症针法第44-60页
    1 《内经》对症针法的“六合”与“五体”第44-45页
        1.1 《内经》“虚实”观念与对症针法的“六合方位”属性第44页
        1.2 《内经》“针至病所”理论与“五体分层针法”第44-45页
    2. 对症针法的针具——九针形制与应用第45-49页
    3 对症针法的“五体分层”论治方法第49-52页
        3.1 《内经》五体分层的“形体辨证”方法第49页
        3.2 《内经》对症针法的“五体分层”刺法第49-52页
    4 对症针法的“六合方位”空间部位观念第52-57页
        4.1 《灵枢·官针》篇针刺方法的空间构型第52-54页
        4.2 人身部位“六合方位“对应的对症针法第54-57页
        4.3 对症针法的“六合方位”观念小结第57页
    5 《内经》对症针法的体质基础第57-60页
        5.1 形体诊察与体质调节第57页
        5.2 《内经》人体形体与体质第57-58页
        5.3 对症针法的体质基础第58-60页
第六部分 小结第60-63页
    1. 讨论第60-61页
        1.1 “五行分层”、“六合方位”划分的《内经》形体解剖学第60页
        1.2 《内经》“形体辨证”的对症针法第60-61页
    2 结论第61页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61-62页
    4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历第7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639995,这篇论文共7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