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研究

长三角论文 港口群论文 协调发展论文 不良竞争论文 合作机制论文
论文详情
现代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有效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保持在国际竞争中主导作用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港口与贸易、金融、制造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促进关系,港口一直被看成是地区经济的增长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行产业,是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人民正常生活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长三角地区的港口群是我国目前沿海五大港口群中港口分布最为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该港口群的良好运作与发展,对我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个自为政的港口发展格局,导致各港口在其发展中只考虑个体利益,呈现无序竞争的状态,各港口盲目扩大规模,竞相压低服务价格等,造成投资浪费和低效益运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港口群内部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一是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比如中小泊位占85%,缺乏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矿石、原油等深水泊位,适应大型船舶靠泊的集装箱码头和大宗散货码头明显不足;二是港口重复建设严重,一些区域内港口盲目发展、设置过密,经济腹地重叠,码头功能雷同,一般散杂货码头明显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中小港口的规模扩张,必然带来能力的过剩,造成浪费和损失,也对港口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三是港口功能定位不明确,缺乏一个有力的组织来规划各港口的功能及地位,各个港口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争相采取竞争措施,造成了地方发展与区域发展总体环境的不一致。同一港口群内各港口之间不论是在硬件设施,如航线的开辟、集装箱码头的建设等,还是软件环境,如信息的共享、相关经验的借鉴等,都不能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局面,影响港口群的总体竞争力;四是港口间无序竞争激化,港口业中地方割据势力及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各港口为了争夺货源,竞相采取恶性的压价竞争,造成以巨大的投入换得低廉回报的局面,经济效益严重滑坡,严重阻碍了港航企业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港口群的协调发展及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区域港口群的角度,着眼于市场整体的竞争机制的分析与设计,研究港口群内部的不良竞争现象及治理措施,对合理的竞争机制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优化港口群内部的竞争环境,使港口群的运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港口的协调发展。本文首先对港口经济理论、港口分工理论、政府管制与市场失灵理论、竞争合作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发展与主要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对国内外主要港口群发展实践的主要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对长江三角洲港口的演变历史,长江三角洲港口的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主要港口进行了重点介绍,着重分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其他港口之间的吸引辐射情况。本文重点研究了长江三角洲港口的合理分工和科学定位,以及协调发展中出现的不良竞争问题,对不良竞争现象的主要表现进行归纳剖析。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对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不良竞争治理机制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主要涉及港口间不良竞争的主要变量、治理港口间不良竞争的机制模型、治理机制的实现措施等,并且就实现治理港口间不良竞争机制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建议。文章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建立利益奖惩机制,包括建立新型的“利益分享机制”,客观地协调好港口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关系,解决港口群发展中的公平和平衡问题。在港口政策调整过程中,应充分遵循利益分享的原则,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的特点,合理地共同分享利益。此外,利益奖惩机制还包括建立新型的“利益补偿机制”,使损失的利益合理地实现补偿,通过规范的利益转移来实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制定联席会议制度来管理和规范各港口的经营行为,形成合作机制,对率先开展恶性竞争的港口,联席会议参与者即众多港口对其进行惩罚,使地区内众多港口避免恶意竞争行为,此部分提出了联席会议制度的有效条件模型,可以为地区的宏观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开展组织治理。港口群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关系,没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协调是很难进行的。建议完善“区港互动、港港协同”的长三角港口群合作机制;并且进一步发挥长三角经济合作协商制度的功能,负责解决港口群经营中的合作与互利问题,形成可行的利益分配方案。港口群的协调发展与恶性竞争的治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并且许多难点已经存在相当久远,造成这些问题的许多内部及外部的因素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操控性。因此,本文中的一些分析,主要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往往具有一定片面性,据此提出的一些相关建议,也仅仅是解决此问题的初步尝试或者设想,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7页
        1.1.1 经济全球化与港口发展第13-14页
        1.1.2 城市经济与港口发展第14-15页
        1.1.3 港口竞争趋势第15-16页
        1.1.4 我国港口群协调发展面临的形势第16-17页
    1.2 选题意义第17-2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7-18页
        1.2.2 现实意义第18-21页
    1.3 研究综述第21-31页
        1.3.1 国外关于港口的研究第21-27页
        1.3.2 国内关于港口的研究第27-31页
    1.4 论文框架第31-32页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32-33页
        1.5.1 研究方法第32页
        1.5.2 创新点第32-33页
第2章 港口群协调发展理论基础第33-47页
    2.1 劳动分工理论第33-34页
        2.1.1 绝对分工理论第33页
        2.1.2 比较分工理论第33-34页
        2.1.3 要素禀赋理论第34页
    2.2 区域经济理论第34-37页
        2.2.1 产业区位理论第34-35页
        2.2.2 增长极理论第35-36页
        2.2.3 “中心—外围”和中心地理论第36-37页
    2.3 合作竞争及协调发展理论第37-39页
        2.3.1 合作竞争理论第37-38页
        2.3.2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第38-39页
    2.4 市场与政府行为理论第39-43页
        2.4.1 公共地悲剧第39-40页
        2.4.2 市场失灵学说第40-41页
        2.4.3 政府行为理论第41-43页
    2.5 上述理论对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的启示第43-47页
        2.5.1 劳动分工理论对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的启示第43-44页
        2.5.2 区域经济理论对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的启示第44-45页
        2.5.3 合作竞争与协调发展理论对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的启示第45-46页
        2.5.4 市场失灵与政府行为理论对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的启示第46-47页
第3章 港口及港口群内涵辨析第47-80页
    3.1 港口和港口经济第47-66页
        3.1.1 港口第47-54页
        3.1.2 港口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第54-60页
        3.1.3 港口竞争与合作第60-62页
        3.1.4 港口发展的模式第62-66页
    3.2 港口群及其协调发展第66-80页
        3.2.1 港口群第66-70页
        3.2.2 港口群协调发展内涵的界定第70-72页
        3.2.3 港口群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第72-80页
第4章 国内外主要港口群协调发展比较第80-91页
    4.1 国内主要港口群第80-82页
        4.1.1 珠三角港口群第80-81页
        4.1.2 环渤海港口群第81-82页
    4.2 国外主要港口群协调发展模式第82-87页
        4.2.1 美国主要港口群第83-84页
        4.2.2 欧洲港口群第84-86页
        4.2.3 日本——东京湾港口群第86-87页
    4.3 国内外港口群协调发展的经验及启示第87-91页
        4.3.1 国外港口发展值得借鉴之处第87-88页
        4.3.2 国内外港口群协调发展对长三角港口群建设的启示第88-91页
第5章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形成与演化第91-109页
    5.1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形成第91-93页
        5.1.1 长江三角洲的界定第91页
        5.1.2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演变及发展第91-93页
    5.2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现状第93-96页
    5.3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主要港口第96-104页
        5.3.1 江苏省——南京港、苏州港第96-99页
        5.3.2 浙江省——宁波—舟山港第99-101页
        5.3.3 上海港第101-104页
    5.4 基于引力模型的长三角主要港口比较分析第104-109页
        5.4.1 引力模型第104-105页
        5.4.2 港口质量综合指标的计算第105-106页
        5.4.3 港口群主要港口的引力分析第106-109页
第6章 长三角港口群主要港口的层次布局分析第109-123页
    6.1 聚类分析法第109-111页
        6.1.1 聚类分析法基本原理第109-110页
        6.1.2 聚类分析的方法第110-111页
    6.2 基于聚类分析法对长三角主要港口的实证研究第111-114页
        6.2.1 类型化指标和代表性港口的选取第111页
        6.2.2 计算及结果第111-114页
        6.2.3 结论第114页
    6.3 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的层次布局和功能定位分析第114-123页
        6.3.1 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第115-117页
        6.3.2 洲际性枢纽港——宁波—舟山港第117-118页
        6.3.3 地区性枢纽港——苏州港第118页
        6.3.4 重要性物流中转港——连云港港第118-119页
        6.3.5 国家主枢纽港——南京港、南通港、江阴港、泰州港第119-123页
第7章 长三角港口群的不协调现象及治理机制设计第123-141页
    7.1 长三角港口群不利于协调发展的现象剖析第125-129页
        7.1.1 区域港口整体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第125-127页
            1.重复建设第125-126页
            2.货源不足第126-127页
        7.1.2 各港口定位不明确,港口群存在恶性竞争第127-128页
        7.1.3 上海枢纽港货物分流严重第128-129页
        7.1.4 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第129页
    7.2 长三角港口群不协调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第129-132页
        7.2.1 缺乏“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第129-130页
        7.2.2 管理体制不健全第130-131页
        7.2.3 港口规划不完善第131页
        7.2.4 地方政府在港口发展和竞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131-132页
        7.2.5 大型港务集团拥有很强的低价竞争资本第132页
    7.3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协调发展机制设计第132-141页
        7.3.1 主要变量的选择第133页
        7.3.2 不良竞争治理机制模型设计第133-141页
第8章 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第141-160页
    8.1 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的目标和原则第141-145页
        8.1.1 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的目标第141-143页
        8.1.2 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的原则第143-145页
    8.2 科学分工合理定位第145-146页
    8.3 利益驱动统筹平衡第146-148页
        8.3.1 利益协调机制第146-147页
        8.3.2 利益共享机制第147-148页
        8.3.3 利益奖惩机制第148页
    8.4 组织治理制度创新第148-152页
        8.4.1 建立港口协调组织第148-149页
        8.4.2 建立长三角港口群联席会议制度第149-152页
    8.5 理顺关系协调定位第152-160页
        8.5.1 理顺关系第152-154页
        8.5.2 协调运作方式第154-160页
第9章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60-163页
    9.1 主要结论第160-161页
    9.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9页
附录1 长三角港口群发展大事纪要第179-18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8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81-183页
致谢第18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50195,这篇论文共18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4.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91.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