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之外:论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

《逻辑哲学论》论文 维特根斯坦论文 可说的论文 不可说的论文 形而上学论文
论文详情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著名的奥裔英国哲学家,也是早期分析哲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哈里斯(Harris)认为维特根斯坦和索绪尔是对现代语言学影响最大的两个人物,并称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分为早期、过渡时期和后期,早期维特根斯坦批判日常语言而持理想的语言观,过渡时期是维特根斯坦思想由早期向后期的转变时期,后期维特根斯坦又转移到日常语言的研究。《逻辑哲学论》是其早期思想的代表作,对其早期思想的研究是明白其后期转变的关键。学界重视对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逻辑论证的研究,而对《逻辑哲学论》的伦理性质的考察较少,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甚至曲解这本书的真正目的所在,对界限之外思考的不多,也很少考虑不可说为何不可说,不可说的东西又是什么,对语言又有什么启示,人们虽然意识到语言和世界的同构,却不清楚语言所能及和所不能及的范围。本文试图论证《逻辑哲学论》是一部纯粹的形而上学作品,是维特根斯坦对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以及对真正重要的价值的追寻,进而说出不可说出的部分为什么不可说,通过对其思想来源以及神秘东西的讨论,解释不可说的部分到底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语言可以对其表述和理解。与此同时语言的局限性显现出来,绝对真理、美和善是语言不可达到和说出的,语言只涉及事实世界,即自然科学的世界。本文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本质以及与现实的关系,了解语言的触角所抵达的范围,同时得知不能用语言去表述世界之外的东西,这对于语言哲学以及语言学的各分支也是有一定的深刻的哲学启发,并对维特根斯坦后来思想的转变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论文根据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以及其他书信笔记资料的分析,试图回答这三个问题:(一)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真正主旨是什么?(二)可说与不可说有何联系,即不可说的部分为何不可说?(三)不可说的部分到底是什么?人们用何种语言试图对其描述?大部分人把维特根斯坦列为一个分析哲学家,因为他们误解了《逻辑哲学论》的真正旨趣,就连维特根斯坦的老师罗素也没能正确理解。虽然维特根斯坦被维也纳学派奉为偶像,但维特根斯坦却对维也纳学派只关注其《逻辑哲学论》中的逻辑分析,而忽略了他不可说的部分感到不满。维也纳学派误解了《逻辑哲学论》的主旨,甚至要把形而上学驱逐出哲学,而形而上学的世界却是贯穿维特根斯坦一生的崇高的追寻。《逻辑哲学论》分为两个部分:可说的部分和不可说的部分。对于不可说的部分维特根斯坦只用了一句话带过: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人们必须以沉默待之。(7)本文先讨论了可说的部分即整个《逻辑哲学论》讨论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文本分析了语言内的名称、基本命题、命题、语言,以及世界内的对象、事态、事实和世界这八个概念,得知语言描画世界,语言与世界同构的结论。由于世界内的事实具有偶然性,一个事实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而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所以在可说的部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偶然的,世界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因此世界之内不存在价值和意义。意义在世界之外,即在不可说的部分,由于世界之外没有相对应的符号或对象,所以我们不能谈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世界之外没有意义。但无意义并不是说不重要,相反,这个部分十分重要,是整个《逻辑哲学论》最核心的部分。由于维特根斯坦对不可说的部分说的很少,所以本文先分析了其不可说思想的来源,然后逐个论证了《逻辑哲学论》中不可说的四个范畴,最后讨论了对不可说的可能性的表达方法,即通过显示、冯友兰的负的方法以及庄子的寓言和卮言这三种方法。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对世界的逻辑分析是通向神秘之域的阶梯,逻辑分析的真正目的是想冲破语言的界限,到达形而上的世界之外,追寻绝对的价值、美和善。在这样的追寻中,语言和世界的界限被划分出来,语言和思想只能描述世界之内,永远也无法触及界限之外。就算自然科学解决了世界之内的所有疑问,而生命的意义问题也丝毫不会得到任何解答。而长久以来哲学家们对试图表达不可说部分所作的努力可以通过显示、冯友兰的负的方法以及庄子的寓言和卮言来达到。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Chapter 1 Introduction第10-16页
    1.1 Introducing Wittgenstein and Tractatus第10-11页
    1.2 Statement of research problems第11页
    1.3 Literature review第11-14页
        1.3.1 Literature review abroad第11-13页
        1.3.2 Literature review at home第13-14页
    1.4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第14页
    1.5 Methodology第14-15页
    1.6 Summary第15-16页
Chapter 2 Misunderstanding of Tractatus第16-19页
    2.1 Frege and Russell’s misunderstanding第16-17页
    2.2 Vienna School’s misunderstanding第17-18页
    2.3 Summary第18-19页
Chapter 3 The Sayable—the Picture Theory in the Propositional Meaning第19-31页
    3.1 Introduction of the picture theory第19-20页
    3.2 The object—the name第20-22页
        3.2.1 The object第20-21页
        3.2.2 The name第21页
        3.2.3 The name representing the object第21-22页
    3.3 The atomic fact—the elementary proposition第22-25页
        3.3.1 The atomic fact第22-23页
        3.3.2 The elementary proposition第23-24页
        3.3.3 The elementary proposition picturing the atomic fact第24-25页
    3.4 The fact—the proposition第25-28页
        3.4.1 The fact第25-26页
        3.4.2 The proposition第26-27页
        3.4.3 The proposition—a picture of reality第27-28页
    3.5 The world—language第28-30页
        3.5.1 The world第28页
        3.5.2 Language第28-29页
        3.5.3 Language describing the world第29-30页
    3.6 Summary第30-31页
Chapter 4 The Unsayable—Wittgenstein’s Metaphysical Quest第31-49页
    4.1 The mystical第31-32页
    4.2 The source of Wittgenstein’s mystical thoughts第32-38页
        4.2.1 From Schopenhauer第33页
        4.2.2 From Kierkegaard第33-34页
        4.2.3 From Dostoevsky第34-36页
        4.2.4 From William James第36页
        4.2.5 From Tolstoy第36-37页
        4.2.6 From Kant第37-38页
    4.3 Four unsayable categories第38-42页
        4.3.1 The logical form第39页
        4.3.2 The metaphysical subject第39-41页
        4.3.3 Ethics and aesthetics第41页
        4.3.4 Philosophical problems第41-42页
    4.4 The possible expressions of the unsayable第42-48页
        4.4.1 By showing第42-43页
        4.4.2 By Feng Youlan’s negative method第43-45页
        4.4.3 By Zhuangzi’s fables and goblet words第45-48页
    4.5 Summary第48-49页
Chapter 5 Conclusion第49-52页
    5.1 Summary of the study第49页
    5.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第49-50页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第50-51页
    5.4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第51-52页
References第52-54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55页
Acknowledgements第5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6495,这篇论文共5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6.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7.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