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研究--政府引导中小企业突围间接融资困境的系统性框架

实体经济项目源论文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论文 准公共品论文 合作博弈论文 财政与金融高效对接论文
论文详情
谋求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是经济学研究永恒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程度愈演愈烈,过度虚拟化引发了一次又一次极具破坏力的金融危机。因此,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力培育和发展作为金融市场根基的实体经济项目。基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性地位和发展潜力,将其作为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主体既有利于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又有利于引导金融资本良性循环、促进金融稳定,可谓一举两得。目前,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增进市场效率、提升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及资本相对稀缺的要素禀赋特征下,中小企业给国民经济赋予了发展与改革的双重意义。然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且主要借助于外源融资中的间接融资模式。而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被银行拒之门外,并没有享受到虚拟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正向效用。理论和实践表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约束已经成为钳制其发展潜力和速度的主要因素。优质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体系正是致力于打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系统性框架,有利于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根据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优质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可以分为股权投资项目源培育、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和上市公司项目源培育三个层次。这种依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的融资体系层次划分,有利于增强市场的完备性,提高项目源企业的融资效率。其中,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是这三个层次中唯一的间接融资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地位。这也是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以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非对称信息特征为主线,运用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经典经济学理论,对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缺失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剖析,并转换视角提出了项目源培育体系下的银政企合作博弈分析框架。银企非合作博弈模型表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瓶颈是商业银行最大化其利润、规避违约风险的必然选择,在“个体理性”的假设下,博弈均衡是市场机制和参与者行为作用的必然结果,是一种“自我实现”机制。但是,该均衡点处于无效率状态,中小企业和银行均无法获得效用,有待进行帕累托改进。基于信息经济学的“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综合模型”也得出了相似结论,该模型表明,仅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自发调节,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现象根本无法解决,严重的市场失灵亟需高效的政府干预。因此,本文让具有公信力和财力的第三方——政府,介入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市场,将博弈行为假设中的“个体理性”上升为“集体理性”,建立了项目源培育体系下的银政企合作博弈模型。合作博弈结果表明,将银政企三方期望净收益的总和看做一个整体,有利于实现联盟整体收益的最优化,在政府的引导和把控下,有利于减少联盟内部各成员的不诚信行为,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构建政府引导下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体系的思路与建议,其中包括参与主体及其职能、金融中介规模与性质的选择、项目源贷款运作流程的设计、项目源企业财税透明化管理、引入保险机制实现风险分散等。另外,本文还对项目源信贷产品进行了具体的设计,提出银信合作项目源信贷、银保合作项目源信贷、“N+1”项目源信贷和“N+N”项目源信贷四种模式。这些项目源信贷产品都基于减少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思路进行设计,并提供多重风险控制与风险准备机制,以及参与各方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在财政与金融高效对接的基础上,为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提供长效的间接融资支持。
内容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2-31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12-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7页
        1.1.2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5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8-21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21-24页
        1.2.3 现有研究文献评述第24-25页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第25-27页
        1.3.1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3.2 研究结构第26-27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7-29页
        1.4.1 研究方法第27页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7-29页
    1.5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29-31页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9-30页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0-31页
第2章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第31-51页
    2.1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的必要性第31-38页
        2.1.1 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第31-32页
        2.1.2 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现状分析第32-34页
        2.1.3 中小企业难以达到银行贷款的融资门槛第34-38页
    2.2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的内涵第38-45页
        2.2.1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的内涵第38-39页
        2.2.2 源于优质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第39-44页
        2.2.3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对象的主体第44-45页
    2.3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日源培育的现实意义第45-48页
        2.3.1 项目源培育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居于战略性地位第45-46页
        2.3.2 项目源培育是市场失灵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合理途径第46-47页
        2.3.3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有利于实现银行体系结构优化第47-48页
        2.3.4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第48页
    2.4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平台的优势第48-50页
        2.4.1 政策引导优势第48-49页
        2.4.2 信息搜集优势第49页
        2.4.3 风险控制优势第49-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缺失的形成机理及其改进第51-85页
    3.1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缺失的形成机理第51-74页
        3.1.1 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第51-58页
        3.1.2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综合模型第58-74页
    3.2 项目源培育体系下的银政企合作博弈分析第74-83页
        3.2.1 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第74-75页
        3.2.2 合作博弈与福利经济学第75-77页
        3.2.3 项目源培育体系下的银政企合作博弈模型第77-83页
    3.3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4章 政府和公共财政在项目源培育中的主导地位第85-95页
    4.1 政府和公共财政介入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的理论依据第85-88页
        4.1.1 实体经济项目源具有"准公共品"特征第85-86页
        4.1.2 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存在市场失灵第86页
        4.1.3 基于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干预第86-88页
    4.2 中国政府参与实体经济项目源培育的优势所在第88-90页
    4.3 政府参与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的国际经验第90-92页
        4.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第90页
        4.3.2 设立专门的培育机构第90-91页
        4.3.3 合理设定培育对象的范围和条件第91-92页
        4.3.4 建立和完善相关投融资环境配套体系第92页
    4.4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日源培育体系下政府的职能定位第92-93页
        4.4.1 资金引导第93页
        4.4.2 市场服务第93页
        4.4.3 行业监管第93页
    4.5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5章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的国内外经验借鉴第95-106页
    5.1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的国际经验第95-101页
        5.1.1 美国——强大的信贷和担保体系第95-96页
        5.1.2 法国——中小企业财税管理与综合性服务体系第96-98页
        5.1.3 英国——小企业与大企业合作实现共赢第98页
        5.1.4 德国——政策性金融与担保补偿第98-99页
        5.1.5 日本——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性机构与信用补全制度第99-101页
    5.2 我国区域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的经验考察第101-105页
        5.2.1 北京市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的经验与启示第101-103页
        5.2.2 浙江省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的经验与启示第103-105页
    5.3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6章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体系的构建第106-154页
    6.1 参与主体及其主要职能第106-108页
        6.1.1 项目源培育金融服务中心第106页
        6.1.2 项目源培育基金第106-107页
        6.1.3 项目源培育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第107页
        6.1.4 项目源企业第107-108页
    6.2 项目源贷款运作流程的设计第108-110页
    6.3 项目源贷款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机制第110-121页
        6.3.1 项目源企业财税透明化管理的实现第110-112页
        6.3.2 "付费会员制"与项目源筛选第112-118页
        6.3.3 将保险机制引入项目源信贷实现风险分散第118-121页
    6.4 项目源培育体系下的金融中介选择第121-139页
        6.4.1 项目源培育体系下金融中介的性质第121-122页
        6.4.2 项目源培育体系下金融中介的规模第122-134页
        6.4.3 商业性金融机构介入项目源培育的激励机制第134-137页
        6.4.4 完善项目源培育金融中介职能的建议第137-139页
    6.5 银行合格借款者项日源信贷融资产品的设计第139-152页
        6.5.1 银信合作项日源信贷第139-143页
        6.5.2 银保合作项目源信贷第143-147页
        6.5.3 "N+1"项目源信贷第147-150页
        6.5.4 "N+N"项目源信贷第150-152页
    6.6 本章小结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2页
致谢第16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695,这篇论文共16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8.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