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再探

慢性肾衰竭论文 中医论文 证型分布论文
论文详情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观察慢性肾衰竭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疾病分期、实验室指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CRF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制定本研究中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信息调查表,采集和整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四诊信息以及实验室指标等等.采集资料完整、可信的病例建立统计数据库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计数类的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CRF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本研究调查的总人数为80例,样本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的样本40例,男女的比例为1:1。年龄最小21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为57.06±18.16岁。年龄分布以60-69及70-7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共40例,占总例数的40.0%;经统计,各年龄组男女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本次调查的80例患者中,原发疾病中仍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最常见,共28例,占35%,其次是糖尿病肾病(17例,21.3%),高血压肾病(10例,12.5%)排第三位,第四位是自身免疫性肾损害7例(8.8%)。而梗阻性肾病、多囊肾及乙肝相关性肾炎在本次调查中相对少见。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在原发病中的比例明显增加。3、从疾病的证型分布看,本病总属正虚邪实,而脾肾气虚为最多见的本虚证证型(P=0.02),气阴两虚型次之,其中以肾虚为本病虚证的基本表现,在肾虚的基础上兼有肝脏、脾脏的不足;在标证的分布上,湿浊证最为多见,瘀血证次之(P=0.000),湿热证,水气证相对较为少见。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瘀血证比例增长明显。4、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不同慢性肾衰竭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相关性(P<0.05, r=0.48)。5、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候间的关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个本虚证候中血肌酐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提示气阴两虚组血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经单因素方差检验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P<0.05)。标实证中湿热证、瘀血证、湿浊证、水气证患者血肌酐水平不全相同,而水气证组的血肌酐均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三组,经单因素方差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7<0.05)。结论:1、肾虚是慢性肾衰竭病机之本,而正虚邪实是CRF的主要病机特点。2、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为多见,气阴两虚证次之。标实证以湿浊证和血瘀证常见。湿浊、瘀血贯穿CRF整个病理过程始终。3、性别、年龄、原发病、病程等影响因素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中医证型的分布。4、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主要实验室检查(如尿蛋白、尿隐血、血色素、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2-28页
    1. 现代医学关于慢性肾衰竭的研究总论第12-17页
        1.1 慢性肾衰竭的定义第12页
        1.2 慢性肾衰竭的分期第12-13页
        1.3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第13-14页
        1.4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第14-16页
        1.5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第16-17页
        1.6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第17页
    2. 中医研究现状第17-22页
        2.1 病名第17-19页
        2.2 病因第19-20页
        2.3 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第20-22页
    3.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历史回顾第22-28页
        3.1 辨证分型方法研究第22-23页
        3.2 证候学研究第23-28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8-63页
    1. 研究目的第28页
    2. 病例来源第28页
    3. 诊断标准第28-29页
        3.1 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第28-29页
        3.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第29页
    4 纳入标准第29页
    5. 排除标准第29页
    6. 调查方法第29-30页
        6.1 临床信息调查表的制定第29-30页
        6.2 临床信息调查表的主要内容(附表2)第30页
        6.4 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第30页
    7 统计方法第30页
    8. 结果第30-58页
        8.1 一般情况统计第30-36页
            8.1.1 年龄及性别的分布第30-31页
            8.1.2 病程分布情况第31-32页
            8.1.3 原发病分布情况第32-33页
            8.1.4 慢性肾衰竭分期分布第33-34页
            8.1.5 各临床分期血压控制情况第34-36页
        8.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第36-43页
            8.2.1 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分布第38-40页
            8.2.2 中医症状的频率分析第40-42页
            8.2.3 本虚证及标实证之间关系第42-43页
        8.3 各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第43-58页
            8.3.1 性别与中医证型第43-45页
            8.3.2 年龄与中医证型第45-47页
            8.3.3 病程与中医证型第47-48页
            8.3.4 主要实验室检查与中医证型第48-58页
    9 讨论第58-62页
        9.1 慢性肾功能不全好发于中老年人第58页
        9.2 原发病构成比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为主第58-59页
        9.3 慢性肾功能不全病机复杂多变,正虚邪实是其主要病机特点第59-60页
        9.4 各影响因素和中医证型第60-62页
    10 结论第62-63页
不足与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表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6795,这篇论文共6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0.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4.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