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研究--基于心理资本视角

职业适应期论文 就业稳定性论文 高校毕业生论文 心理资本论文
论文详情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危机,导致全球就业萎缩。我国低端劳动力市场和高端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加重了对高校毕业生的挤压,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对口率低、稳定性差。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力军,其就业问题和就业稳定性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研究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问题日益重要。本研究以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访谈研究和定量问卷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离职倾向的因果路径和影响因素入手,重点研究工作满意度、工作嵌入和离职倾向的路径关系,以及从心理资本视角分析对路径关系的影响,并使用SPSS18.0和AMOS8.0软件对提出的研究假设和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构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实施方案。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创新如下:(1)引入了心理资本的视角,选取了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拓展了就业稳定性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就业稳定性的研究。以往关于就业稳定性的研究主要以劳动力市场为主进行宏观层面研究,而从员工个体微观层面探究其就业稳定的极少。研究发现:提高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资本有助于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嵌入,降低离职倾向,但心理资本的不同维度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嵌入作用不同。(2)提出了心理资本和工作满意度的维度划分,并进行了验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资本由自我效能、职业发展、乐观态度、顽强韧性四个维度构成;工作满意度由内在满意度和外在满意度两个维度构成。(3)构建了工作满意度—工作嵌入—离职倾向关系路径。本研究以社会认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融合经济学、管理学、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理论,突出微观层面个体的认知、行为与环境三者互动,结合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规律,构建该关系路径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提高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工作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其工作嵌入度,降低离职倾向。(4)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的实施方案。即个人心理素质培养、组织心理资本开发、政府就业市场调控和社会和谐环境营造。从而为企业有效开发和利用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资源,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降低离职率提供参考依据;并提出了将心理资本理论融入企业管理实践的新模式。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14-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2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1 理论意义第17-18页
        1.2.2 现实意义第18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8-2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1.3.3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第22-24页
        1.4.1 研究方法第22页
        1.4.2 研究创新第22-24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研究综述第24-58页
    2.1 就业稳定性相关文献综述第24-36页
        2.1.1 就业稳定性的概念及其测量第24-25页
        2.1.2 就业稳定性的相关研究第25-35页
        2.1.3 就业稳定性的研究趋势第35-36页
    2.2 心理资本相关文献综述第36-44页
        2.2.1 心理资本的概念第36-37页
        2.2.2 心理资本的结构与测量第37-39页
        2.2.3 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第39-43页
        2.2.4 心理资本的研究趋势第43-44页
    2.3 工作满意度相关文献综述第44-52页
        2.3.1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第44-45页
        2.3.2 工作满意度的结构与测量第45-48页
        2.3.3 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第48-51页
        2.3.4 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趋势第51-52页
    2.4 工作嵌入相关文献综述第52-57页
        2.4.1 工作嵌入的概念与结构第52-53页
        2.4.2 工作嵌入的测量第53-54页
        2.4.3 工作嵌入的相关研究第54-56页
        2.4.4 工作嵌入的研究趋势第56-57页
    2.5 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第58-70页
    3.1 相关理论基础第58-67页
        3.1.1 社会认知理论第58-62页
        3.1.2 社会交换理论第62-65页
        3.1.3 职业发展理论第65-67页
    3.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67-69页
        3.2.1 就业稳定性第67页
        3.2.2 离职倾向第67-68页
        3.2.3 心理资本第68页
        3.2.4 工作满意度第68页
        3.2.5 工作嵌入第68页
        3.2.6 高校毕业生第68页
        3.2.7 职业适应期第68-69页
    3.3 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理论模型构建与定性访谈第70-87页
    4.1 理论模型构建第70-78页
        4.1.1 研究假设第70-75页
        4.1.2 理论模型构建第75-78页
    4.2 定性访谈第78-86页
        4.2.1 定性访谈的研究目的第78-79页
        4.2.2 定性访谈的研究内容第79-80页
        4.2.3 定性访谈的研究设计第80-83页
        4.2.4 定性访谈的资料分析第83-85页
        4.2.5 定性访谈的研究结论第85-86页
    4.3 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问卷设计与预测分析第87-106页
    5.1 问卷结构与内容第87-89页
    5.2 预测研究对象第89-91页
    5.3 预测问卷分析第91-105页
        5.3.1 信度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检验标准第91-92页
        5.3.2 离职倾向量表的信度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第92-93页
        5.3.3 心理资本量表的信度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第93-97页
        5.3.4 工作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第97-101页
        5.3.5 工作嵌入量表的信度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第101-102页
        5.3.6 预测问卷分析结果第102-105页
    5.4 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第106-158页
    6.1 数据搜集与样本结构第106-108页
    6.2 描述性统计第108-111页
        6.2.1 离职倾向的描述性统计第108页
        6.2.2 心理资本的描述性统计第108-110页
        6.2.3 工作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第110-111页
        6.2.4 工作嵌入的描述性统计第111页
    6.3 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第111-126页
        6.3.1 验证性因子分析内容与检验标准第111-113页
        6.3.2 离职倾向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第113-116页
        6.3.3 心理资本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第116-120页
        6.3.4 工作满意度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第120-124页
        6.3.5 工作嵌入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第124-126页
    6.4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第126-139页
        6.4.1 分析内容与方法第126-127页
        6.4.2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第127-139页
    6.5 工作满意度、工作嵌入和离职倾向关系的假设检验与分析第139-147页
        6.5.1 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关系直接模型第139-141页
        6.5.2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嵌入关系直接模型第141-142页
        6.5.3 工作嵌入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直接模型第142-143页
        6.5.4 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间接关系模型第143-145页
        6.5.5 工作满意度、工作嵌入与离职倾向整合模型第145-147页
    6.6 心理资本的作用分析整合模型第147-152页
    6.7 小结第152-158页
        6.7.1 描述性分析小结第152页
        6.7.2 测量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小结第152页
        6.7.3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小结第152-153页
        6.7.4 测量模型假设检验与分析小结第153-158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第158-172页
    7.1 研究结论第158-163页
        7.1.1 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的维度研究结论第158-159页
        7.1.2 工作满意度、工作嵌入和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结论第159-161页
        7.1.3 心理资本的影响分析结论第161-163页
    7.2 对策建议第163-172页
        7.2.1 个人心理素质培养第164-167页
        7.2.2 组织心理资本开发第167-170页
        7.2.3 政府就业市场调控第170-171页
        7.2.4 社会和谐环境营造第171-172页
第八章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第172-174页
    8.1 研究不足第172页
    8.2 未来展望第172-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8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86-187页
附录:就业稳定性研究调查问卷第187-192页
致谢第19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394,这篇论文共19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7.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9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