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龙黑斑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

穿山龙论文 黑斑病论文 病原学论文 发生规律论文 防治技术论文 Alternariadioscore
论文详情
本文对辽宁省新病害穿山龙黑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其致病菌进行了系统鉴定,明确了该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并对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配套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辽宁省黑斑病发生和危害调查发现,辽宁省东部山区大面积种植穿山龙的地区均有发生。该病主要为害穿山龙叶片,致使叶片提早黄化,甚至提早脱落,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果荚不能完全成熟,严重影响种子产量;地下根茎细短,导致产量损失20%-30%,严重影响穿山龙的经济效益。 2.穿山龙黑斑病原菌鉴定。迄今穿山龙黑斑病病原菌种类未见系统研究报道,为此,三年来多次从辽东山区各穿山龙药材园采集黑斑病标本,经组织分离和单孢纯化后获得病菌的纯培养。根据病斑上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菌培养特性和致病性测定,参照陆家云主编的《植物病原真菌学》和张天宇主编的《中国真菌志》第十六卷链格孢属等文献对链格孢的描述,对穿山龙黑斑病的致病菌进行鉴定。研究确认穿山龙黑斑病是由薯蓣链格孢菌(Alternaria dioscoreae Vasant Rao)引起,属半知菌亚门、暗色菌科、链格孢属真菌。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薯蓣链格孢菌(Alternaria dioscoreae Vasant Rao)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印度地区,最初由Rao于1961年描述。该菌在我国陕西西安和山东济南曾有报道,主要侵染薯蓣科植物山药,未见在穿山龙上侵染的报道,在东北地区尚未见报道。 3.穿山龙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据查新尚未发现有关穿山龙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本文着重对穿山龙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薯蓣链格孢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较宽,在5~3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温度是20~25℃;最适RH为100%;最适pH6~7;在供试的各种营养液均可加速分生孢子的萌发速度,最适营养液是蔗糖、
中文摘要第7-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植物链格孢真菌黑斑病研究进展第10-24页
    1 链格孢黑斑病的发病概况、危害及症状描述第10-13页
    2 链格孢黑斑病病菌的分类地位、形态及分化第13-16页
    3 链格孢黑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6-18页
    4 链格孢黑斑病病菌毒素的研究第18-22页
    5 链格孢黑斑病的防治第22-24页
第二章 穿山龙黑斑病发生与为害第24-35页
    1 穿山龙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25-28页
    2 穿山龙黑斑病的发现及研究现状第28-30页
    3 穿山龙黑斑病的发病调查第30-33页
    4 结论与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穿山龙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第35-6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64页
    3 结论与讨论第64-65页
第四章 穿山龙黑斑病流行规律研究第65-76页
    1 穿山龙黑斑病侵染特性研究第65-67页
    2 穿山龙黑斑病时间流行动态研究第67-76页
第五章 穿山龙黑斑病综合防治研究第76-89页
    1 穿山龙黑斑病防治策略分析第76-77页
    2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第77-83页
    3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第83-85页
    4 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及其推广第85-88页
    5 结论与讨论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附录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英文摘要第9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598094,这篇论文共9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9.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9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