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水解酶论文 预处理论文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论文 厌氧消化论文
论文详情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是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其中的有机成分,即易腐生物质。相对于填埋、焚烧和堆肥等处理方式,该技术在处理垃圾治理环境的同时,获得清洁能源,具有显著的能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和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而被认为是资源化利用最合理、最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复杂多变,加大了厌氧消化处理的难度,致使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此,本文依据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报道,针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富含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脂肪和蛋白质的特点,研究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其目的是通过水解酶预处理促进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水解,降低底物的复杂性、增强底物厌氧消化的适应性,提高底物厌氧消化的产气效率。从而为水解酶预处理技术应用于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探索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在研究中,本文首先建立以水解度为指标函数的水解酶动力学分析法和厌氧消化Modified Gomperts Model拟合分析法。其次采用水解酶动力学分析法,研究了淀粉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脂肪酶、蛋白酶以及混合水解酶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水解度的影响。最后采用Modified Gomperts Model拟合分析法,研究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的以水解度为指标函数的水解酶动力学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分析评价各种水解酶用量、底物浓度、水解时间和温度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水解度的影响。(2)根据厌氧消化Modified Gomperts Model拟合分析法,获得了相关厌氧消化动力学参数指标,并以此参数指标,分析和评价了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影响,为厌氧消化的研究和数据的深入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3)料种比和消化浓度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料种比在1.5:1-2.5:1和VS浓度为4%-8%时,较为适合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4)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水解酶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消化产气过程与水解酶密切相关。各种水解酶的酶活增加日产气量也增加、酶活降低日产气量降低,且酶活的高峰期也正是日产气量的高峰期。(5)α-淀粉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有机生活垃圾α-淀粉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在pH值中性下,酶用量80U/gVS、底物VS浓度8%、水解时间60min和水解温度80℃,此条件下的水解度为9.15%。当利用α-淀粉酶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进行预处理时,得出α-淀粉酶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在pH值中性下,酶用量100U/gVS、底物浓度8%、处理时间60min和处理温度70℃,此条件下的最大累积产气量和VS产气量比未经处理的提高了17.0%,最大产气速率和VS产气速率提高了21.4%。(6)纤维素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城市有机生活垃圾纤维素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120U/gVS、底物VS浓度8%、水解时间24h、水解温度60℃和水解pH5.6,此条件下的水解度为23.8%。当利用纤维素酶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进行预处理时,得出纤维素酶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140U/gVS、底物浓度10%、处理时间24h、处理温度50℃和pH值为5.6,此条件下的最大累积产气量和VS产气量比未经处理的提高了29.0%,最大产气速率和VS产气速率提高了25.7%。(7)木聚糖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木聚糖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20万U/gVS、底物VS浓度10%、水解时间12h、水解温度50℃和水解pH7.0,此条件下的水解度为32.2%。当利用木聚糖酶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进行预处理时,得出木聚糖酶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在pH值中性下,酶用量15万U/gVS、底物浓度12%、处理时间16h、处理温度50℃,此条件下的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最大累积产气量和VS产气量比未经处理的提高了15.4%,最大产气速率和VS产气速率提高了19.2%。(8)脂肪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有机生活垃圾脂肪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在pH7.5下,酶用量60U/gVS、底物VS浓度8%、水解时间12h和水解温度50。C,此条件下的水解度为34.8%。当利用脂肪酶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进行预处理时,得出脂肪酶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在pH中性条件下,酶用量80U/gVS、底物浓度10%、处理时间16h、处理温度50℃,此条件下的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最大累积产气量和VS产气量比未经处理的提高了14.6%,最大产气速率和VS产气速率提高了13.9%。(9)蛋白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有机生活垃圾蛋白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在pH7.5下,酶用量12.5×103U/gVS、底物VS浓度8%、水解时间12h和水解温度50。C,此条件下的水解度为14.3%。当利用蛋白酶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进行预处理时,得出蛋白酶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在pH值中性下,酶用量10×103U/gVS、底物浓度10%%、水解时间12h、水解温度40℃,此条件下的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最大累积产气量和VS产气量比未经处理的提高了16.8%,最大产气速率和VS产气速率提高了18.7%。(10)混合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对水解度的贡献最大为61.7%,其次是α-淀粉酶为17.2%,最小的纤维素酶仅有1.33%。当利用混合水解酶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进行预处理时,最大累积产气量和VS产气量、以及最大产气速率和VS产气速率所有指标参数受α-淀粉酶的影响最大,木聚糖酶次之,脂肪酶最小,因此在混合水解酶配方中,应优先考虑α-淀粉酶和木聚糖酶。以上研究在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水解酶预处理技术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57页
    1.1 城市生活垃圾概述第12-21页
        1.1.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第12-13页
        1.1.2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第13-16页
        1.1.3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组成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1.1.4 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第17-21页
    1.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第21-24页
    1.3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第24-50页
        1.3.1 厌氧消化过程理论第24-28页
        1.3.2 厌氧消化甲烷形成理论第28-29页
        1.3.3 厌氧消化微生物第29-33页
        1.3.4 厌氧消化计量学第33-34页
        1.3.5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子第34-39页
        1.3.6 厌氧消化水解酶第39-43页
        1.3.7 厌氧消化热力学和动力学第43-48页
        1.3.8 厌氧消化工艺第48-50页
    1.4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预处理的研究进展第50-53页
        1.4.1 消化底物的物理处理第51-52页
        1.4.2 消化底物的化学处理第52页
        1.4.3 消化底物的生物处理第52-53页
    1.5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目前存在的问题第53-55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55-57页
第二章 实验方案和分析方法第57-67页
    2.1 实验原料第57-58页
    2.2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水解酶水解第58-59页
        2.2.1 实验装置第58页
        2.2.2 实验方案第58-59页
    2.3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第59-61页
        2.3.1 实验装置第59-60页
        2.3.2 消化参数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的实验方案第60页
        2.3.3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水解酶酶活变化规律的实验方案第60-61页
        2.3.4 水解酶预处理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实验方案第61页
    2.4 分析测试项目和方法第61-67页
        2.4.1 原料组成分析第61-63页
        2.4.2 酶活分析第63-65页
        2.4.3 水解度的测定第65-66页
        2.4.4 厌氧消化产气量和甲烷含量分析第66-67页
第三章 水解和厌氧消化动力学参数分析方法第67-75页
    3.1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水解酶水解动力学参数分析方法第68-72页
        3.1.1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水解度影响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第68-70页
        3.1.2 酶用量对酶促反应水解度影响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第70页
        3.1.3 pH值对酶促反应水解度影响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第70-71页
        3.1.4 温度对酶促反应水解度影响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第71-72页
        3.1.5 水解时间对酶促反应水解度影响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第72页
    3.2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水解酶预处理厌氧消化动力学参数分析第72-75页
第四章 料种比和消化浓度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第75-83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5-78页
        4.1.1 材料第75-76页
        4.1.2 实验方法第76-77页
        4.1.3 评价指标第77页
        4.1.4 分析方法第77-78页
    4.2 结果及分析第78-82页
        4.2.1 料种比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第78-79页
        4.2.2 消化浓度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第79-81页
        4.2.3 料种比和消化浓度的组合影响第81-82页
    4.3 结论第82-83页
第五章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水解酶酶活变化规律的研究第83-87页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3-84页
        5.1.1 材料第83-84页
        5.1.2 实验方法第84页
        5.1.3 分析测试项目第84页
    5.2 结果及分析第84-86页
    5.3 结论第86-87页
第六章 淀粉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第87-107页
    6.1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α-淀粉酶水解第88-93页
        6.1.1 材料与方法第88-89页
        6.1.2 结果与讨论第89-93页
        6.1.3 结论第93页
    6.2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α-淀粉酶预处理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第93-107页
        6.2.1 材料与方法第93-94页
        6.2.2 结果与分析第94-105页
        6.2.3 结论第105-107页
第七章 纤维素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第107-132页
    7.1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纤维素酶水解第107-113页
        7.1.1 材料及方法第107-109页
        7.1.2 结果与讨论第109-113页
        7.1.3 结论第113页
    7.2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纤维素酶预处理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第113-132页
        7.2.1 材料与方法第113-114页
        7.2.2 结果与讨论第114-130页
        7.2.3 结论第130-132页
第八章 木聚糖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第132-153页
    8.1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木聚糖酶水解第132-138页
        8.1.1 材料及方法第132-134页
        8.1.2 结果与讨论第134-138页
        8.1.3 结论第138页
    8.2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木聚糖酶预处理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第138-153页
        8.2.1 材料与方法第138-139页
        8.2.2 结果与讨论第139-152页
        8.2.3 结论第152-153页
第九章 脂肪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第153-174页
    9.1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脂肪酶水解第154-159页
        9.1.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54-155页
        9.1.2 结果与讨论第155-158页
        9.1.3 结论第158-159页
    9.2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脂肪酶预处理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第159-174页
        9.2.1 材料与方法第159-160页
        9.2.2 结果与讨论第160-172页
        9.2.3 结论第172-174页
第十章 蛋白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第174-194页
    10.1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蛋白酶水解第175-180页
        10.1.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75-176页
        10.1.2 结果与讨论第176-180页
        10.1.3 结论第180页
    10.2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蛋白酶预处理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第180-194页
        10.2.1 材料与方法第180-181页
        10.2.2 结果与讨论第181-193页
        10.2.3 结论第193-194页
第十一章 混合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第194-204页
    11.1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混合水解酶水解第194-197页
        11.1.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94-196页
        11.1.2 结果与讨论第196-197页
        11.1.3 结论第197页
    11.2 混合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第197-204页
        11.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97-198页
        11.2.2 结果与讨论第198-203页
        11.2.3 结论第203-204页
第十二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第204-207页
    12.1 结论第204-205页
    12.2 创新第205-206页
    12.3 展望第206-207页
参考文献第207-2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218-219页
致谢第21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293,这篇论文共21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65.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09.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