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杂环类金属配合物及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负载多羧酸类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及荧光性能研究

喹啉-2-酮-3-醛席夫碱论文 过渡金属配合物论文 稀土金属配合物论文 小牛胸腺DNA论文 金属配合
论文详情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首先对氮杂环类化合物做了简要的概述。在对DNA的生物学基础进行综述的前提下,对氮杂环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在生物活性(DNA结合研究、细胞毒活性研究)和光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另外对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学、光学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介绍了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以乙酰苯胺为原料,利用维尔斯迈尔一哈克反应(Vilsmeier-Haack Reaction)合成喹啉-2-氯-3-醛,然后在酸性条件下脱氯得到喹啉-2-酮-3-醛。以喹诺酮类化合物喹啉-2-酮-3-醛为前驱体经过两相混合与相关的酰肼类和胺类化合物反应,得到9个结构新颖的席夫碱配体,分别是喹啉-2-酮-3-醛硫代卡巴腙(L’),喹啉-2-酮-3-醛对羟基苯甲酰腙(L2),喹啉-2-酮-3-醛苯甲酰腙(L3),喹啉-2-酮-3-醛水杨酰腙(L4),喹啉-2-酮-3-醛3’4’-二甲基毗咯酰腙(L5),喹啉-2-酮-3-醛缩4’-氨基安替比啉(L6),喹啉-2-酮-3-醛异烟腙(L7),喹啉-2-酮-3-醛双缩乙二胺(L8),喹啉-2-酮-3-醛苯并三唑酰腙(L9),并合成了它们相关的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配合物,利用核磁、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表征了相关化合物的结构。对L1-5配体的铜过渡金属配合物,借助X射线单晶衍射证明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配体L2-5衍生的金属配合物中铜离子与配体的比例均为1:1,并且是相对不太多见的五配位结构,而L1衍生的铜配合物则是四配位正方形结构。酰腙的侧链羰基以烯醇化作用利用氧原子与铜离子配位,构成一个五元环和一个六元环结构,具有较好的平面结构,并有甲醇分子、水分子或者硝酸根离子参与配位,而且这些合成的铜配合物相比配体在甲醇中具有更好的溶解度。借助于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粘度和EB-DNA竞争实验研究了它们与小牛胸腺DNA (CT-DNA)相互作用模式,实验表明这些金属配合物都能够以插入模式与CT-DNA相互作用,并且具有较大的结合常数。另外还研究了CuL1,CuL2, CuL6, ZnL6和NiL6金属配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OH·和O2-),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甘露醇相比这些金属配合物对羟基表现了较高的体外清除作用,并且铜配合物相比锌和镍配合物具有更强的抗羟基能力,而对清除超氧自由基活性研究表明CuL1对超氧自由基具有最强的清除作用,是潜在的抗超氧试剂。研究了CuL3, CuL4和CuL5配合物对HeLa细胞和HL-60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研究表明这些三个金属配合物都具有比相应配体更高的细胞毒活性。而对这些金属配合物来说,具有末端杂环基团的CuL3表现了对这两种细胞更高的体外抑制率。合成了喹啉-2-酮-3-醛缩安替比啉配体(L6)的铜、锌和镍金属配合物(CuL6, ZnL6和NiL6),借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表征了这些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并系统研究了金属配合物CuL6、ZnL6和NiL6与CT-DN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它们能够以插入模式与DNA相互作用,配合物CuL6、ZnL6和NiL6具有较强的CT-DNA结合能力,并且CuL6相比ZnL6和NiL6具有更强的结合能力。合成了喹啉-2-酮-3-醛异烟腙(L7)配体的钐金属配合物(SmL7),研究表明稀土配合物SmL7并没有发出钐离子的特征光谱,低温磷光光谱证明了钐离子与L7配体之间的跃迁能量是不匹配的,通过进一步的化学反应将具有良好荧光敏化功能的基团邻菲罗啉(Phen)接枝到SmL7中,得到了三元配合物SmL7-phen发光材料,有趣的是SmL7-phen发出了钐离子的特征荧光,说明邻菲罗啉的引入导致了配体与钐离子之间具有合适的匹配能量跃迁,从而诱导了钐离子的特征荧光。研究了喹啉-2-酮-3-醛双缩乙二胺(L8)和喹啉-2-酮-3-醛苯并三唑酰腙(L9)的离子识别功能,研究表明L8对锌离子具有较好的荧光增强识别功能,借助单晶衍射确定了L8与锌离子之间的配位比是1:1,另外实验证明喹啉-2-酮-3-醛苯并三唑酰腙(L9)配体在水性体系中对铜离子具有优异的荧光淬灭识别作用,相比其它金属离子铜离子能够有效地淬灭配体的荧光,是一种有意义的铜离子淬灭荧光探针,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证明证明铜离子与L9的配位比是1:1,有趣的是铜离子与L9的配位是一种借助氮原子形成桥连结构的配位聚合结构。第三部分内容是借助油相法高温分解乙酰丙酮铁得到了粒径均一和分散性好的四氧化三铁(Fe304)磁性纳米粒子,借助于Fe304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的配体交换反应将具有良好水溶性的改性聚乙二醇结构接枝到粒子表面,得到了具有良好水溶性、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Fe304磁性纳米粒子,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将修饰天线基团(4-甲基-7-氨基香豆素,AMC)后的二乙三胺五乙酸稀土(Eu3+和Gd3+)配合物偶联到修饰后的Fe304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得到了良好发光性能和强弛豫性能的多功能磁性材料,研究了Fe304磁性纳米粒子偶联发光铕稀土配合物的细胞荧光标记功能,并对其进行了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磁性荧光材料能够很好的渗透进细胞内部,具有良好的细胞标记功能,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它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是一种较好的低毒细胞荧光标记试剂,而对Fe304磁性纳米粒子偶联钆稀土配合物研究了它的弛豫效率和小鼠肝部磁共振成像功能,与传统磁共振造影剂二乙三胺五乙酸钆相比,这种多功能磁性材料具有更强的T1弛豫效率,磁共振成像实验说明用这种磁性造影试剂对待的小鼠肝部表现了更强的对比度,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磁共振造影试剂。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67页
    1 氮杂环化合物简介、氮杂环类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进展第15-36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氮杂环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母环结构及衍生的相关药物第16-18页
            1.2.1 氮杂环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母环结构及抗菌药物第16-17页
            1.2.2 氮杂环喹诺酮类化合物降血糖药物第17-18页
            1.2.3 氮杂环喹诺酮类化合物抗精神失常药物第18页
        1.3 一些氮杂环喹啉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1.4 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第20-23页
            1.4.1 铂类金属配合物研究第20-22页
            1.4.2 一些氮杂环喹诺酮类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5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23-32页
            1.5.1 席夫碱的研究历史及一些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第23-24页
            1.5.2 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第24-32页
                1.5.2.1 核酸(nucleic acids)的构成及功能第24-25页
                1.5.2.2 脱氧核糖核酸(nucleic acids)的结构模型的提出及结构第25-26页
                1.5.2.3 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研究第26-29页
                1.5.2.4. 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研究手段第29-32页
                    1.5.2.4.1 电子吸收光谱方法第30页
                    1.5.2.4.2 荧光光谱光谱方法第30-31页
                    1.5.2.4.3 圆二色谱方法第31页
                    1.5.2.4.4 电化学方法第31-32页
                    1.5.2.4.5 核磁共振方法第32页
                    1.5.2.4.6 晶体学方法第32页
                    1.5.2.4.7 流体力学方法第32页
        1.6. 氮杂环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32-34页
        1.7. 氮杂环席夫碱小分子的荧光离子识别研究及其相关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研究第34-36页
    2 磁性纳米粒子简介第36-52页
        2.1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介绍第38-51页
            2.1.1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载体偶联药物的纳米医药第38-40页
            2.1.2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载体负载催化剂的催化应用研究第40-41页
            2.1.3 修饰后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荧光标记试剂及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进展第41-51页
                2.1.3.1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负载荧光物质作为荧光标记试剂第42-45页
                2.1.3.2 传统磁共振造影剂二乙三胺五乙酸-钆(DTPA-Gd~(3+))和1,4,7,10-四氮杂环四乙酸-钆(DOTA-Gd~(3+))修饰改性后作为新型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进展第45-48页
                2.1.3.3 超顺磁性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和修饰改性后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进展第48-50页
                2.1.3.4 超顺磁性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偶联传统造影剂作为新型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进展第50-51页
        2.2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第51-52页
            2.2.1 超声辅助水热法第51页
            2.2.2 微乳液法第51页
            2.2.3 机械球磨法第51页
            2.2.4 高温分解法第51-52页
    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52-56页
    参考文献第56-67页
第二章 喹啉-2-酮-3-醛衍生的席夫碱配体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它们的相关生物活性和荧光性能研究第67-121页
    1. 前言第67-68页
    2. 实验部分第68-77页
        2.1 实验仪器第68页
        2.2 实验试剂第68页
        2.3 实验方法第68-71页
            2.3.1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滴定方法第68页
            2.3.2 荧光光谱滴定方法第68-69页
            2.3.3 粘度测试方法第69页
            2.3.4 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方法第69-70页
            2.3.5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第70-71页
        2.4 席夫碱配体的合成(L~1-L~9)第71-76页
            2.4.1 喹啉-2-酮-3-醛的合成第71页
            2.4.2 喹啉-2-酮-3-醛硫代卡巴腙(L~1)第71页
            2.4.3 喹啉-2-酮-3-醛对羟基苯甲酰腙(L~2)第71-72页
            2.4.4 喹啉-2-酮-3-醛苯甲酰腙(L~3)第72页
            2.4.5 喹啉-2-酮-3-醛水杨酰腙(L~4)第72-73页
            2.4.6 喹啉-2-酮-3-醛3’,4’-二甲基吡咯酰腙(L~5)第73-74页
            2.4.7 喹啉-2-酮-3-醛缩4’-氨基安替比啉(L~6)第74页
            2.4.8 喹啉-2-酮-3-醛异烟腙(L~7)第74-75页
            2.4.9 喹啉-2-酮-3-醛双缩乙二胺(L~8)第75页
            2.4.10 喹啉-2-酮-3-醛苯并三唑酰腙(L~9)第75-76页
        2.5 喹啉-2-酮-3-醛衍生的席夫碱金属配合物(CuL~1,CuL~2,CuL~3,CuL~4,CuL~5,CuL~6,ZnL~6,NiL~6,SmL~7,ZnL~8,CuL~9)的合成第76-77页
        2.6 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方法第7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77-114页
        3.1 晶体结构解析第77-92页
            3.1.1 L~1和L~2的铜配合物(CuL~1,CuL~2)的晶体结构第77-80页
            3.1.2 L~3,L~4和L~5的铜配合物(CuL~3,CuL~4和CuL~5)的晶体结构第80-83页
            3.1.3 L~6的锌和镍配合物(ZnL~6和NiL~6)的晶体结构第83-86页
            3.1.4 L~7的钐配合物(SmL~7)的晶体结构第86-88页
            3.1.5 L~8的锌配合物(ZnL~8)的晶体结构第88-90页
            3.1.6 L~9的铜配合物(CuL~9)的晶体结构第90-92页
        3.2 相关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光学性能研究第92-114页
            3.2.1 配体L~1,L~2,L~3,L~4,L~5和L~6与它们的相关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DNA结合,抗氧化,细胞毒性)研究第92-103页
                3.2.1.1 金属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第93-95页
                3.2.1.2 金属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第95-98页
                3.2.1.3 金属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粘度研究第98-100页
                3.2.1.4 金属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溴化乙锭(EB)竞争实验研究第100-103页
            3.2.2 金属配合物CuL~1,CuL~2,CuL~6,ZnL~6,NiL~6的抗羟基自由基活性研究第103-105页
            3.2.3 金属配合物CuL~3,CuL~4,CuL~5的细胞毒活性研究第105-106页
            3.2.4 配体L~7的稀土钐金属配合物及其与邻菲罗啉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研究第106-108页
            3.2.5 配体L~8对锌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第108-109页
            3.2.6 配体L~9对铜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第109-114页
    4 结论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第三章 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和修饰及偶联多羧酸金属配合物的细胞荧光标记和磁共振造影性能研究第121-136页
    1. 前言第121-122页
    2. 实验部分第122页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2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22-134页
        3.1 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过程及纳米粒子形貌第122-123页
        3.2 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的水溶性修饰及偶联二乙三胺五乙酸衍生的铕配合物的制备第123-127页
            3.2.1 PEG二胺单缩3,4-二羟基苯甲醛(DBI-PEG-NH_2)的合成第124-125页
            3.2.2 Fe_3O_4NPs负载PEG二胺单缩3,4-二羟基苯甲醛(Fe_3O_4NPs-DBI-PEG-NH_2)的制备第125页
            3.2.3 Fe_3O_4NPs-DBI-PEG-NH_2偶联二乙三胺五乙酸衍生化合物(DTPA-AMC)的制备第125页
            3.2.4 Fe_3O_4 NPs-DBI-PEG-NH-DTPA-AMC的铕(Fe_3O_4 NPs-DBI-PEG-NH-DTPA-AMC-Eu~(3+))和钆(Fe_3O_4 NPs-DBI-PEG-NH-DTPA-AMC-Gd~(3+))磁性多功能材料的制备第125-126页
            3.2.5 Fe_3O_4 NPs-DBI-PEG-NH,Fe_3O_4 NPs-DBI-PEG-NH-DTPA-AMC,Fe_3O_4NPs-DBI-PEG-NH-DTPA-AMC-Eu~(3+)和Fe_3O_4 NPs-DBI-PEG-NH-DTPA-AMC-Gd~(3+)的表征第126-127页
        3.3 磁性纳米粒子偶联二乙三胺五乙酸衍生的稀土配合物多功能生物材料Fe_3O_4 NPs-DBI-PEG-NH-DTPA-AMC-Eu~(3+)的细胞荧光标记及毒性实验第127-132页
        3.4 磁性纳米粒子偶联二乙三胺五乙酸衍生的稀土配合物多功能生物材料Fe_3O_4 NPs-DBI-PEG-NH-DTPA-AMC-Gd~(3+)的磁共振成像实验第132-134页
    4 结论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6页
附录第136-155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155-157页
致谢第15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224493,这篇论文共15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7.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