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特性和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增强光学效应的研究

贵金属纳米结构论文 光学性质论文 表面等离子体论文
论文详情
表面等离子体因为其独特的性质,如表面局域和近场场强增强特性,可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器、成像、太阳能电池和纳米尺度的光电器件等领域。金属纳米结构,尤其是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谱性质实际上可以反映表面等离子体的光学性质。因此,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引起了科学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的发展历史、特性、应用以及有关贵金属纳米结构光学性质的研究进展。研究了具有创新性的电子束刻蚀法制备的贵金属(银和金)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和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室温、空气气氛下放置的银纳米棒的不稳定性。在室温、空气气氛下放置的银纳米棒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其消光光谱出现了红移、宽化和衰减。我们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理论模拟两种途径相结合,用以分析消光光谱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得到的结果将光谱变化归因于银的硫化和银纳米棒的结构破坏。我们也讨论了银纳米棒长宽比对其光谱变化产生的影响。2.为了解决银的不稳定性,设计并制备了由银、金组成的双层纳米棒结构。这是首次利用电子束刻蚀法成功制备银/金双层纳米结构。金层在银层的上面。对这种双层纳米棒的光学性质做了研究。与单层银纳米棒相比,上面覆盖有金层时,纳米棒的L模式的消光光谱发生蓝移,T模式的消光光谱发生了红移。对银/金双层纳米棒的局域场强增强因子也做了模拟研究,其最大值仅为单层银纳米棒的一半。我们也讨论了银/金双层纳米棒的长宽比对其光谱的影响。3.由于金的价格比较贵,所以我们用比金便宜且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钛取代金,将它覆盖在银纳米棒表面。我们不仅研究了这种双层纳米棒的光学性质,还进一步研究了钛层的厚度对银纳米棒的保护作用的影响。我们发现表面有钛层的银纳米棒在室温、空气气氛中放置2-3个月后,其消光光谱和形貌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钛层可以有效地保护银,从而稳定局域在银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的性质。4.我们用理论模拟方法系统地讨论了构成金纳米蝴蝶结结构的金三角形的顶角角度大小和两个顶角相对的等腰三角形间的反馈间隙大小对局域在金蝴蝶结纳米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波长,消光系数和局域近场场强增强的影响。并且发现用电子束刻蚀法制备的金纳米蝴蝶结的消光光谱与模拟结果基本符合。这个研究可以指导我们设计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在我们所需波长或局域近场场强增强最大的金属纳米蝴蝶结结构。5.利用局域在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增强发光和拉曼散射。我们观察到掺在摩尔组成为60SiO2-20Al2O3-20CaF2-0.3Tb3+-20Yb3+的微晶玻璃内的Tb3+离子在微晶玻璃表面有银纳米棒区域测得的发光强度增强了1.6倍左右。通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峰与Tb3+离子的激发波长的匹配和在Tb3+离子的激发及发射波长处的局域近场场强的模拟研究,我们认为Tb3+离子的发光增强归因于局域近场场强增强对银纳米棒结构附近的Tb3+离子的作用,以及局域表面等离子体与银纳米棒附近的Tb3+离子的对应于其激发能量的7F6 to 5D4跃迁的耦合。此外,我们还对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来实现拉曼散射增强的研究做了初步探讨,发现在呈棋盘状紧密排列的金纳米盘上的结晶紫的拉曼散射信号在785 nm激光激发下增强了,而在514 nm激发下则基本没有观察到拉曼散射增强。由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780 nm与激发拉曼散射光谱的激光波长785nm匹配,且最大局域场强增强因子为1650左右,我们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归因于局域近场场强增强和激发光与局域于结晶紫分子附近的金纳米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的耦合。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1.3 本文的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体的研究进展第16-47页
    2.1 表面等离子体简介第16-28页
        2.1.1 表面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第16-17页
        2.1.2 表面等离子体研究的历史背景第17-19页
        2.1.3 表面等离子体的基本性质第19-28页
            2.1.3.1 表面等离子体的色散特性第19-23页
            2.1.3.2 表面等离子体的传播速度第23-24页
            2.1.3.3 表面等离子体的特征长度第24-25页
            2.1.3.4 表面等离子体的表面局域和近场增强性质第25-28页
    2.2 表面等离子体的激发方式第28-31页
        2.2.1 衰减全反射(ATR)法第28-29页
        2.2.2 衍射补偿法第29-30页
        2.2.3 利用波导结构法第30页
        2.2.4 采用强聚焦光束法第30页
        2.2.5 采用近场激发法第30-31页
    2.3 表面等离子体的应用第31-40页
        2.3.1 表面增强光谱第31-33页
            2.3.1.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第31-32页
            2.3.1.2 表面增强荧光光谱第32-33页
        2.3.2 表面等离子体光波导第33-36页
            2.3.2.1 金属条型表面等离子体光波导第34页
            2.3.2.2 槽型表面等离子体光波导第34-35页
            2.3.2.3 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光波导第35-36页
        2.3.3 表面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第36-38页
        2.3.4 太阳能电池第38-40页
    2.4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的研究进展第40-47页
        2.4.1 单个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的研究第40-44页
        2.4.2 相互作用的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的研究第44-46页
        2.4.3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的模拟方法的研究第46页
        2.4.4 利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的应用的研究第46-47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方法第47-53页
    3.1 实验试剂与制备方法第47-49页
        3.1.1 实验试剂第47-48页
        3.1.2 电子束刻蚀方法制备贵金属纳米结构第48-49页
        3.1.3 氟氧化物微晶玻璃制备方法第49页
    3.2 材料表征第49-51页
        3.2.1 消光光谱(Extinction Spectra)第49-50页
        3.2.2 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a)第50页
        3.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第50页
        3.2.4 原子力显微镜(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y)第50页
        3.2.5 能谱(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e)第50页
        3.2.6 差热分析(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第50页
        3.2.7 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分析(Laser Confocal Micro-Raman Spectra)第50-51页
    3.3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第51-53页
        3.3.1 德鲁德-洛伦茨模型第51页
        3.3.2 计算条件第51-52页
        3.3.3 消光系数的提取第52-53页
第四章 银纳米结构的光谱特性和其不稳定性的机理研究第53-64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银纳米棒的制备第53-54页
    4.3 银纳米棒的形貌研究第54-55页
    4.4 银纳米棒的消光光谱特性研究第55-58页
    4.5 银纳米棒的消光光谱变化的机理的研究第58-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电子束刻蚀法制备的银/金双层纳米棒的光谱特性研究第64-76页
    5.1 引言第64-65页
    5.2 电子束刻蚀法制备银/金双层纳米棒第65-66页
    5.3 银/金双层纳米棒的形貌和厚度观察第66-68页
    5.4 银/金双层纳米棒的光谱特性研究第68-73页
    5.5 银/金双层纳米棒的局域近场场强增强研究第73-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利用镀钛来调控银纳米棒的光谱特性第76-85页
    6.1 引言第76-77页
    6.2 表面覆盖金属钛层的银纳米棒的制备第77页
    6.3 表面覆盖钛层的银纳米棒的光谱特性研究第77-82页
    6.4 表面覆盖钛层的银纳米棒的形貌研究第82-83页
    6.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七章 金纳米蝴蝶结结构的光谱和近场特性的研究第85-95页
    7.1 引言第85-86页
    7.2 金纳米蝴蝶结结构的制备第86-87页
    7.3 理论模拟方法FDTD第87页
    7.4 金纳米蝴蝶结结构的光学性能的研究第87-94页
        7.4.1 金纳米蝴蝶结结构的实验和模拟的消光光谱第87-88页
        7.4.2 顶角和反馈间隙对金蝴蝶结的光学性质和局域场强增强的影响第88-94页
            7.4.2.1 顶角对金蝴蝶结的光学性质和局域场强增强的影响第89-91页
            7.4.2.2 反馈间隙对金蝴蝶结的光学性质和局域场强增强的影响第91-94页
    7.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八章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增强光学效应第95-108页
    8.1 引言第95-96页
    8.2 掺杂在微晶玻璃内的Tb~(3+)离子的发光效应增强的研究第96-101页
        8.2.1 Tb~(3+)离子掺杂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第96页
        8.2.2 掺杂有Tb~(3+)离子的微晶玻璃表面的银纳米棒的制备和结构表征第96-97页
        8.2.3 理论模拟的模型第97页
        8.2.4 掺杂在氟氧化物微晶玻璃内的Tb~(3+)离子的发光效应增强的研究第97-101页
    8.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研究第101-107页
        8.3.1 金纳米盘阵列的制备和结构及光学性能表征第102页
        8.3.2 金纳米盘阵列的结构及光学性能表征第102-104页
        8.3.3 结晶紫的SERS研究第104-107页
    8.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1页
    9.1 结论第108-109页
    9.2 本论文创新之处第109-110页
    9.3 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6页
个人简历第126-128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87892,这篇论文共12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8.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4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