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制造业混流装配线平衡方法研究

混流装配线论文 第II类平衡问题论文
论文详情
混流装配线作为一种高效率、柔性化的生产方式,在离散制造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混流装配线投入运营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产品需求比例的变化、新产品的投入和各作业装配时间的变化,普遍存在着各工位忙闲不均、堵塞和等待频发的问题,生产线效率明显降低。要想使混流装配线高效率、高柔性和高可靠性的生产,就必须不断提高混流装配线对市场的适应性,对运营阶段的混流装配线及时给出新的平衡方案。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对于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研究主要有第I类和第II类平衡问题。混流装配线第I类平衡问题(简称MMALBP-I)是指已知生产节拍,最小化工作站数,通常在装配线的设计和安装阶段进行。第II类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简称MMALBP-II)是指已知装配线的工作站数,最小化生产节拍,通常在装配线的运营阶段进行。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MMALBP-I上,在为数不多的对于MMALBP-II研究中,节拍优化过程比较繁琐、优化目标比较单一,在求解方法上,多采用遗传算法(GA)进行求解,存在着搜索空间有限,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求解MMALBP-II的方法,以得到更好的平衡效果。首先,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制造企业混流装配线的平衡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实际平衡需要,系统地分析了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其次,结合多品种离散制造企业的混流装配线特点,抽象出MMALBP-II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以最小化生产节拍、平衡各工位的负荷为优化目标。在平衡问题的求解上,采用了改进的遗传算法,该算法最大的特点是双种群遗传策略,两个种群分别采用不同的交叉和变异方式,每进化一代交换两个种群中的最优个体和随机个体,以打破种群内的平衡态达到更高的平衡态,跳出局部最优。针对MMALBP-II的特点,设计了适用的编码和解码方式,对适应度函数进行尺度变换,并用MATLAB软件编写了算法的程序,通过算例的对比分析,以及S公司标准齿轮减速机总装的混流装配线平衡的研究实例,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采用本文设计的平衡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混流装配线平衡效果,在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时,可以及时地调整混流装配线的作业分配方案,最大程度地响应市场的需要,由于该方法耗时少、收效大、方便快捷,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大,可以为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点第15-16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3 创新点第16页
    1.4 研究思路第16-18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第18-28页
    2.1 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制造业第18-19页
        2.1.1 离散制造业第18页
        2.1.2 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制造业的定义及特点第18-19页
    2.2 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第19-24页
        2.2.1 混流装配线的概念及特征第19-20页
        2.2.2 混流装配线平衡的基本描述及特点第20-22页
        2.2.3 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评价指标及其分类第22-24页
    2.3 遗传算法第24-28页
        2.3.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第24-26页
        2.3.2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第26页
        2.3.3 遗传算法设计的关键问题第26-28页
第三章 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制造业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及解决思路第28-36页
    3.1 离散制造业混流装配线平衡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8-30页
        3.1.1 平衡现状第28-29页
        3.1.2 平衡问题分析第29-30页
    3.2 MMALBP-II的解决思路第30-36页
        3.2.1 解决MMALBP-II的总体思路第30-32页
        3.2.2 解决MMALBP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第32-36页
第四章 MMALBP-II数学模型构建与算法分析第36-42页
    4.1 MMALBP-II的数学模型构建第36-39页
        4.1.1 模型假设及参数定义第36-38页
        4.1.2 平衡模型建立第38-39页
    4.2 MMALBP-II模型的现有求解算法分析第39-42页
第五章 面向MMALBP-II的改进遗传算法设计第42-60页
    5.1 改进遗传算法要点第42-51页
        5.1.1 双种群进化策略第42-43页
        5.1.2 求最小生产节拍的译码设计第43-46页
        5.1.3 尺度变换的适应度函数构造第46-47页
        5.1.4 变异与交叉算子设计第47-50页
        5.1.5 迁移策略第50-51页
    5.2 改进遗传算法流程第51-56页
        5.2.1 编码第51-52页
        5.2.2 译码第52页
        5.2.3 种群初始化第52-53页
        5.2.4 适应度函数评价个体优劣第53页
        5.2.5 选择第53页
        5.2.6 交叉第53-54页
        5.2.7 变异第54页
        5.2.8 迁移第54-56页
    5.3 运行测试第56-60页
        5.3.1 运行参数设置第56页
        5.3.2 运行结果分析第56-60页
第六章 实证分析第60-76页
    6.1 S公司混流装配线概况第60-64页
        6.1.1 S公司及其混流装配线简介第60-61页
        6.1.2 S公司混流装配线改善前平衡分析第61-64页
    6.2 S公司标准齿轮减速机总装的混流装配线平衡优化第64-74页
        6.2.1 优化准备工作及平衡优化思路第65-69页
        6.2.2 不同工位的优化结果分析第69-74页
    6.3 平衡优化结果分析第74-7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7.1 总结第76-77页
    7.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965692,这篇论文共8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4.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