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三聚氰胺论文 单克隆抗体论文 酶联免疫分析论文 免疫亲和色谱柱论文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论文 功能化
论文详情
三聚氰胺奶粉污染事件使我国乳制品行业遭到重创,国内外纷纷设置了在各种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允许残留限量。在我国,三聚氰胺已被列入生乳收购及乳制品产品出厂必检项目。为满足庞大的检测业务要求,亟需开发高通量、快速、高灵敏的三聚氰胺筛查手段应用于三聚氰胺的日常监控。鉴于此,本论文开展了以下研究:本文首先设计合成并鉴定了三种三聚氰胺半抗原:MEL-MCA,MEL-ACA和MEL-PABA;采用活性酯法制备并鉴定了三种免疫原MEL-MCA-BSA,MEL-ACA-BSA和MEL-PABA-BSA;采用混合酸酐法制备并鉴定了三种包被原MEL-MCA-OVA,MEL-ACA-OVA和MEL-PABA-OVA;通过动物免疫实验,研究不同半抗原结构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免疫原均具有免疫原性,其中以免疫原MEL-ACA-BSA和包被原MEL-PABA-OVA的异源免疫分析组合效果最好。将制备的三种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以制备抗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共获得4株可稳定分泌抗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腹水并进行免疫特性分析,其抗体亚型为IgG1型,抗体亲和常数为2.67×109 L/mol,该抗体除与灭蝇胺交叉反应率为132%外,与其他三聚氰胺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为目前报道的免疫特性最好的抗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利用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三聚氰胺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并制备了试剂盒。通过对ELISA影响各因素的优化,最终确定其IC50为6±0.55ng/ml,奶粉最低检测限为100μg/kg,液态奶最低检测限为20ng/ml。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奶粉样品和液态奶样品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3%-101.9%和83.6%-96.9%,变异系数均小于10%;用国家标准方法GB/T 22388-2008 LC-MS/MS法进行确证,表明本研究所制备的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且试剂盒在4°C可保存1年,完全满足三聚氰胺残留检测的实际要求。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了特异性识别、净化三聚氰胺的IAC柱,并建立了奶粉和液态奶中三聚氰胺的IAC-LC-MS/MS检测方法,IAC柱动态柱容量为24.14 n mol/ml gel,绝对柱容量为3.36 n mol/mg抗体,IAC柱最佳重复使用次数为8次;建立的IAC-LC-MS/MS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10ng/ml,定量限为20ng/ml,实际样品添加回收率为79.4-91.8%,变异系数小于10%,符合国际规定的残留分析方法要求,可用于实际样品中三聚氰胺残留检测。采用柠檬酸钠法制备金纳米粒子,利用抗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制备胶体金标记物,建立了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残留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确定胶体金标记抗体的最佳pH值为8.0,胶体金标记最佳抗体用量为8μg/ml,包被原最佳包被浓度和最佳二抗包被浓度为0.5mg/ml制备出三聚氰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表明试纸条对三聚氰胺标准品的检测限为12.5ng/ml,实际奶粉样品的检测限为37.5μg/kg,对三聚氰胺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性,可满足三聚氰胺实际检测需求。利用冠醚对金纳米粒子进行修饰制备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建立基于分子识别的三聚氰胺高灵敏快速检测比色法。通过优化确定三聚氰胺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500ng/ml,检测限为6ng/ml,奶粉样品添加回收率在98.4%-105.6%之间,变异系数小于10%,可实现三聚氰胺简单、快速、高灵敏检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语表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页
    1.1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第12-13页
    1.2 三聚氰胺概述第13-15页
        1.2.1 理化性质第13页
        1.2.2 正常用途第13-14页
        1.2.3 违法添加第14-15页
    1.3 毒理学研究第15-17页
        1.3.1 三聚氰胺的毒性研究第15页
        1.3.2 三聚氰胺的代谢第15-16页
        1.3.3 三聚氰胺中毒机制第16-17页
    1.4 三聚氰胺样品前处理技术第17-18页
        1.4.1 溶剂萃取技术第17页
        1.4.2 固相萃取技术第17-18页
        1.4.3 分子印迹技术第18页
        1.4.4 免疫亲和层析柱法第18页
    1.5 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第18-26页
        1.5.1 仪器分析法第19-22页
        1.5.2 免疫化学分析法第22-24页
        1.5.3 其他检测方法第24-26页
    1.6 本课题立题意义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页
        1.6.1 立题意义第26页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页
    参考文献第26-32页
第二章 三聚氰胺抗原设计、合成及鉴定第32-48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2-38页
        2.2.1 药品与试剂第32页
        2.2.2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2-33页
        2.2.3 主要溶液第33页
        2.2.4 实验动物第33页
        2.2.5 试验方法第33-3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8-45页
        2.3.1 半抗原合成与结构鉴定第38-40页
        2.3.2 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第40-43页
        2.3.3 多克隆抗体的鉴定第43-45页
    2.4 讨论第45-46页
        2.4.1 半抗原结构设计第45页
        2.4.2 偶联比第45-46页
        2.4.3 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第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第三章 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第48-62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8-53页
        3.2.1 药品与试剂第48页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8-49页
        3.2.3 主要溶液第49页
        3.2.4 实验动物和细胞第49页
        3.2.5 实验方法第49-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3.3.1 免疫小鼠血清筛选第53-55页
        3.3.2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第55页
        3.3.3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第55-56页
        3.3.4 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特性鉴定第56-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第四章 三聚氰胺竞争ELISA 试剂盒的研制第62-76页
    4.1 前言第62页
    4.2 材料和仪器第62-63页
        4.2.1 药品与试剂第62页
        4.2.2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62-63页
    4.3 实验方法第63-65页
        4.3.1 间接竞争ELISA 方法的优化第63-64页
        4.3.2 样品添加回收测定第64页
        4.3.3 实际样品测定第64页
        4.3.4 ELISA 试剂盒的组装第64-65页
        4.3.5 ELISA 试剂盒的评估第6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5-73页
        4.4.1 间接竞争ELISA 优化第65-68页
        4.4.2 添加回收率测定第68-69页
        4.4.3 实际样品检测第69-71页
        4.4.4 试剂盒评估第71-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第五章 三聚氰胺净化免疫亲和色谱柱制备及IAC-LC-MS/MS 检测方法的建立第76-86页
    5.1 前言第76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6-80页
        5.2.1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76页
        5.2.2 主要仪器设备第76页
        5.2.3 主要溶液第76-77页
        5.2.4 实验方法第77-8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0-84页
        5.3.1 IAC 柱的制备第80页
        5.3.2 偶联率的测定第80-81页
        5.3.3 柱容量的测定第81页
        5.3.4 再生次数的测定第81页
        5.3.5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81-82页
        5.3.6 检测限与定量限第82页
        5.3.7 IAC-LC-MS/MS 法添加回收率测定第82-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第六章 基于金纳米粒子三聚氰胺高灵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第86-110页
    6.1 前言第86页
    6.2 材料与设备第86-87页
        6.2.1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86页
        6.2.2 主要仪器设备第86-87页
        6.2.3 主要溶液及配制第87页
    6.3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第87-98页
        6.3.1 胶体金的制备第87-88页
        6.3.2 胶体金标记抗体第88-89页
        6.3.3 包被抗原的筛选第89页
        6.3.4 各种溶液的筛选第89页
        6.3.5 金标抗体浓度的确定第89-90页
        6.3.6 包被原和二抗包被浓度的确定第90页
        6.3.7 试纸条的组装与测试方法第90-91页
        6.3.8 试纸条性能测定第91页
        6.3.9 结果和讨论第91-98页
    6.4 基于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分子识别的三聚氰胺比色检测法第98-106页
        6.4.1 18-冠醚-6 的巯基衍生化第98页
        6.4.2 胶体金溶液pH 优化第98页
        6.4.3 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制备第98页
        6.4.4 检测原理第98-99页
        6.4.5 三聚氰胺标准溶液检测限的测定第99-100页
        6.4.6 特异性测定第100页
        6.4.7 添加回收实验第100页
        6.4.8 结果与讨论第100-106页
    6.5 本章小结第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全文结论第110-112页
创新点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第11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75391,这篇论文共11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4.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