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核桃主产区根际解磷细菌研究

解磷细菌论文 核桃论文 定殖论文 促生效应论文
论文详情
核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作用,在我国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提高四川省山区农业经济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核桃植株树体高大,生长旺盛,养分消耗高,特别是对磷素需求较大,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因此,施肥尤其是磷肥的施用成为核桃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然而,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其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因此,探寻新的肥源,尤其是生物肥源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化肥的研究倍受关注。目前,关于解磷菌剂在核桃上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四川省10个核桃主产区10年生核桃根际土壤为材料,进行了高效解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并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鉴定其种属,优化了高效解磷菌株的基本培养条件,同时将高效解磷菌剂回接至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1年生实生苗,观测其定殖规律,并探讨了解磷菌剂对核桃植株生长、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四川10个核桃主产区核桃根际解磷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并分析比较不同产区解磷细菌的数量、类群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10个核桃主产区根际解磷细菌数量在3.71×105~35.21×105cfu/g干土之间;(2)海拔高度对四川核桃主产区根际土壤解磷细菌数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土壤类型中,褐土对根际解磷细菌的数量影响最大,依次为黄壤、棕壤。根际解磷细菌数量及种群结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9和0.724(P<0.05),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96(P<0.05);(3)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其类群分别属于9个属,其中以芽胞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为优势种群;(4)各核桃产区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根际解磷细菌的种群多样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解磷细菌多样性指数以汉源县最高,广元朝天区最低。丰富度指数以汉源县最高,兴汶县和广元朝天区丰富度指数最低。种群均匀度指数以广元朝天区最高,南江县最低。种群优势度指数以兴汶县最高,而以汉源县最低。2、分别以溶磷圈法、液体振荡培养试验测定了分离后经多次纯化仍保持一定溶磷活性的37个菌株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1)参试菌株在Pikovskaya培养液中培养7 d后,解磷量为81.09 mg/L-233.35 mg/L,培养结束时pH值与解磷量呈显著负相关(r=-0.698);(2)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确定其中15株解磷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9株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3株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2株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1株属于贪铜菌属(Cupriavidus),1株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1株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1株属于泛菌属(Pantoea),1株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3、液体振荡培养法结合正交设计优化了高效解磷细菌W25、W9、W12的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3株解磷细菌在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条件下,其生长量及解Ca3(PO4)2能力不同。菌株长势和解磷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1)解磷细菌W25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碳源(葡萄糖)20g/L,氮源(NH4C1) 1.0 g/L,初始pH值为7.5,接种量为4%,装液量为75 mL,其影响因素依次为碳源>氮源>装液量>初始pH值>接种量。经优化培养后的解磷活性为204.56 mg/L,较普通解磷培养基中的解磷活性高16.28%;(2)解磷细菌W9的最佳配方为:碳源(蔗糖)30g/L,氮源(NH4C1) 1.0 g/L,初始pH值为7.0,接种量为6%,装液量为100 mL。其影响因素依次为碳源>初始pH值>氮源>接种量>装液量。经优化培养后的解磷活性为192.25mg/L,较普通解磷培养基中的解磷活性高12.43%;(3)解磷细菌W12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碳源(葡萄糖)30g/L氮源(NH4NO3) 1.0 g/L,初始pH值为6.0,接种量为7%,装液量为75 mL。其影响因素依次为氮源>装液量>碳源>接种量>初始pH值。经优化培养后的解磷活性为192.12 mg/L,较普通解磷培养基中的解磷活性高18.44%。4、在对解磷细菌W25,W9,W12进行耐药性标记、并得到稳定的链霉素抗性突变体菌株W25’,W9’和W12’的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研究了3株标记菌株在核桃根际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1)3株菌株均能成功地在核桃根际定殖;(2)两种土壤处理方式下,3株标记菌株的定殖动态变化规律相似。W25’在灭菌土和未灭菌中均为接种20 d后细菌数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28x108cfu/g根土、188x108cfu/g根土,接种后60 d细菌数量均趋向稳定;W9’在灭菌土和未灭菌土条件下,接种10 d后,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02x107cfu/g根土和2.36x107cfu/g根土,之后逐渐下降,到60 d时趋向稳定;W12’在灭菌土和未灭菌土条件下,接种后20 d在根际的定殖水平最高,分别为1.94×107cfu/g根土和2.09×107cfu/g根土,之后逐渐下降,接种后60 d趋向稳定,菌株数量分别为3.38×103cfu/g根土和3.40×103cfu/g根土;(3)3株标记菌株在未灭菌土壤中的定殖能力高于灭菌土壤。5、采用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解磷细菌对美国山核桃1年生实生苗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接种4种解磷菌剂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美国山核桃实生苗的株高、生物量、净光合速率、植株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2)接种解磷菌剂后,根际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接种4种解磷菌剂均能增加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提高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核桃植株根际细菌数量以新梢生长期最多,放线菌数量为新梢生长期>落叶期>展叶期,真菌数量为新梢生长期<落叶期<展叶期。根际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为新梢生长期>落叶期>展叶期;(4)解磷菌剂在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的情况下,能更好的发挥其溶磷作用及促生效果;(5)在接种解磷菌剂、磷水平处理相同的情况下,在未灭菌土壤里生长的核桃植株,其株高、生物量、净光合速率、植株全磷、全氮含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等各项指标均高于灭菌土壤;(6)综合分析表明,解磷菌剂能改善核桃植株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强土壤酶活性,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又促进了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加强了植株对N、P营养的吸收,从而促进核桃植株的生长发育。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解磷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第17-36页
    1 文献综述第17-32页
        1.1 磷素营养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第17-21页
            1.1.1 植物体内磷的分布规律第17-18页
            1.1.2 磷的生理生化作用第18-21页
            1.1.3 植物对磷的吸收第21页
        1.2 土壤中的磷素第21-23页
            1.2.1 土壤中磷的组成形态第21-22页
            1.2.2 磷在土壤中的固定第22页
            1.2.3 改善土壤磷素营养的措施第22-23页
        1.3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23-32页
            1.3.1 解磷微生物的种类和生态分布第23-25页
            1.3.2 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机制第25-27页
            1.3.3 解磷微生物对植物的促生效应第27-31页
            1.3.4 解磷微生物在植物根系的定殖研究第31-32页
    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32-34页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4-36页
第二章 核桃根际解磷细菌在四川不同生态区的分布第36-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1.1 样地选择及概况第36-37页
        1.2 土样的采集与处理第37页
        1.3 土样理化性质分析第37-39页
            1.3.1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第37-38页
            1.3.2 土壤全磷含量的测定第38页
            1.3.3 土壤全钾含量的测定第38页
            1.3.4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第38-39页
            1.3.5 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测定第39页
            1.3.6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第39页
            1.3.7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第39页
        1.4 解磷细菌的分离第39-40页
            1.4.1 培养基第39页
            1.4.2 解磷细菌分离及种群结构的测定第39-40页
        1.5 根际解磷细菌多样性测度第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2.1 海拔高度对解磷细菌数量的影响第40-41页
        2.2 土壤类型对解磷细菌数量的影响第41页
        2.3 土壤养分对解磷细菌数量的影响第41-43页
        2.4 各核桃产区解磷细菌的种群结构第43-45页
        2.5 各核桃产区解磷细菌的种群多样性第45-46页
    3 讨论第46-47页
    4 结论第47-48页
第三章 核桃根际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与分子鉴定第48-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1页
        1.1 供试材料第48页
            1.1.1 供试菌种第48页
            1.1.2 培养基第48页
        1.2 解磷细菌解磷能力的测定第48-49页
            1.2.1 溶磷圈法第48-49页
            1.2.2 液体摇瓶复筛法第49页
        1.3 解磷细菌菌株的分子鉴定第49-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55页
        2.1 解磷细菌在PKV固体培养基中的解磷能力第51-52页
        2.2 解磷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解磷能力第52-53页
        2.3 溶磷量与培养液pH值的关系第53页
        2.4 解磷细菌的16S rDNA鉴定第53-55页
            2.4.1 解磷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第53-54页
            2.4.2 解磷细菌16S rDNA鉴定结果第54-55页
    3 讨论第55-58页
        3.1 溶磷圈的判断作用与局限性第55-56页
        3.2 解磷细菌的解磷机制第56-57页
        3.3 解磷细菌的种类第57-58页
    4 结论第58-59页
第四章 高效解磷细菌最佳培养条件的优化第59-8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1.1 供试材料第59-60页
            1.1.1 供试菌种第59页
            1.1.2 供试培养基第59-60页
        1.2 种子液的制备及转接第60页
        1.3 解磷细菌生长曲线及解磷曲线的测定第60页
        1.4 高效解磷细菌最适生长条件与解磷特性研究第60-62页
            1.4.1 碳源对解磷细菌生长及解磷特性研究第60页
            1.4.2 氮源对解磷细菌生长及解磷特性研究第60页
            1.4.3 初始pH值对解磷细菌生长及解磷特性研究第60页
            1.4.4 接种量对解磷细菌生长及解磷特性研究第60页
            1.4.5 装液量对解磷细菌生长及解磷特性研究第60-61页
            1.4.6 解磷细菌最佳培养条件的优化第61-62页
            1.4.7 解磷细菌在优化培养条件下的解磷能力测定第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78页
        2.1 解磷细菌生长曲线与解磷能力关系研究第62-64页
        2.2 不同碳源对解磷细菌生长及解磷特性的影响第64-67页
        2.3 氮源对解磷细菌生长及解磷特性的影响第67-71页
        2.4 接种量对解磷细菌生长及解磷特性的影响第71页
        2.5 装液量对解磷细菌生长及解磷特性的影响第71-72页
        2.6 初始pH值对解磷细菌生长及解磷特性的影响第72-73页
        2.7 高效解磷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第73-78页
            2.7.1 解磷细菌W25的最佳培养条件第73-75页
            2.7.2 解磷细菌W9的最佳培养条件第75-76页
            2.7.3 解磷细菌W12的最佳培养条件第76-77页
            2.7.4 各解磷细菌在优化条件下的解磷能力第77-78页
    3 讨论第78-79页
    4 结论第79-80页
第五章 高效解磷细菌在核桃根际的定殖动态研究第80-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0-83页
        1.1 供试材料第80-81页
            1.1.1 供试菌株第80页
            1.1.2 供试培养基第80页
            1.1.3 抗生素种类第80-81页
        1.2 试验方法第81-83页
            1.2.1 供试菌株天然抗药性检测第81页
            1.2.2 耐药突变体菌株的获得第81-82页
            1.2.3 耐药突变体菌株稳定性试验第82页
            1.2.4 耐药突变体菌株的生长曲线及溶磷能力第82页
            1.2.5 标记菌株的回收检测第82页
            1.2.6 耐药突变体菌株在核桃根际的定殖动态研究第82-8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3-87页
        2.1 核桃根际高效解磷细菌的天然抗药性第83-84页
        2.2 耐药突变体(标记)菌株的稳定性第84页
        2.3 耐药突变体菌株的生长曲线及溶磷能力第84-86页
        2.4 标记菌株回收检测第86页
        2.5 标记菌株在核桃根际的定殖动态第86-87页
    3 讨论第87-89页
        3.1 微生物天然抗生素标记法的准确性第87-88页
        3.2 根际微生物定殖的影响因素第88-89页
        3.3 根际有益微生物的施入时间第89页
    4 结论第89-90页
第六章 高效解磷细菌对核桃促生效应的研究第90-11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0-94页
        1.1 试验材料第90-91页
            1.1.1 供试菌种第90-91页
            1.1.2 供试植株第91页
            1.1.3 供试土壤第91页
        1.2 试验设计第91-92页
        1.3 菌剂制备及接种方法第92页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92-94页
            1.4.1 核桃苗生长效应的测定第92页
            1.4.2 核桃苗叶片光合生理特性测定第92-93页
            1.4.3 核桃植株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第93页
            1.4.4 核桃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第93页
            1.4.5 核桃植株根际土壤养分的测定第93-9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4-113页
        2.1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植株生长的影响第94-97页
            2.1.1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株高的影响第94-95页
            2.1.2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植株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第95-96页
            2.1.3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植株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第96-97页
        2.2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第97-100页
            2.2.1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第97-99页
            2.2.2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99-100页
        2.3 接种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植株营养特性的影响第100-102页
            2.3.1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植株全氮含量的影响第100-101页
            2.3.2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植株全磷含量的影响第101-102页
        2.4 接种不同解磷菌剂对盆栽土壤养分的影响第102-105页
            2.4.1 不同解磷菌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第102-103页
            2.4.2 不同解磷菌剂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第103-104页
            2.4.3 不同解磷菌剂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第104-105页
        2.5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苗各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105-110页
            2.5.1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苗各生育期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第105-107页
            2.5.2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苗各生育期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第107-108页
            2.5.3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苗各生育期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第108-110页
        2.6 不同解磷菌剂对核桃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110-113页
            2.6.1 不同解磷菌剂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110-112页
            2.6.2 不同解磷菌剂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第112-113页
    3 讨论第113-116页
        3.1 解磷细菌促进核桃植株生长的作用机理第113-114页
        3.2 低磷胁迫下解磷细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第114-115页
        3.3 解磷微生物与其它类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第115-116页
    4 结论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0页
附录第130-133页
本文创新点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9391,这篇论文共13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0.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8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