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茯苓与白术茯苓汤对脾虚泄泻动物模型胃肠形态及水液代谢的影响研究

白术论文 茯苓论文 白术茯苓汤论文 脾虚泄泻论文
论文详情
目的:通过观察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对模型动物胃肠道形态学的变化与肠道推进功能、水通道蛋白(AQP)、电解质等的影响,从水液代谢角度初步揭示其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理。方法:①采用破气苦下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虚泄泻模型;②应用炭末推进法测定大鼠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③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水平;④光学显微镜观察胃肠组织形态变化;⑤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肠和结肠黏膜AQP3、AQP4含量。比较研究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①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各治疗组对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空肠部位以茯苓组最理想:结肠部位均明显改善;直肠部位以白术茯苓组和白术组最理想。②各治疗组胃残留率均下降,其中以白术茯苓组为显著(P<0.05)各治疗组小肠推进率均上升,其中以白术茯苓组、白术组为显著(P<0.05)。③各治疗组血清Na+、K+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白术茯苓组Na+水平和白术组K+水平升高显著(P<0.05)。④各治疗组对水通道蛋白表达具有调节作用:(1)AQP3:在空肠部位均降低,其中以白术组为显著(P<0.05);在结肠部位均升高,且各治疗组都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2)AQP4:在空肠部位均升高,其中以白术茯苓组为显著(P<0.05);在结肠部位均升高,但各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二:其一修复肠道黏膜损伤,改善通透性,促进水液吸收;其二,调控AQP3表达、恢复血清电解质平衡、促进肠道炎性病理渗出物与渗透性溶质排出,改善肠道水液代谢功能。其中,白术茯苓汤对上述机制综合调节最佳,与单味药比较体现了协同增效的“相须相使”。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8-10页
文献研究第10页
1 白术、茯苓配伍概述第10-18页
    1.1 白术、茯苓及其配伍的文献记载第10-12页
        1.1.1 白术功效与应用的认识第10-11页
        1.1.2 茯苓功效与应用的认识第11-12页
        1.1.3 白术茯苓配伍的认识第12页
    1.2 配伍白术茯苓代表方剂的应用特点第12-16页
        1.2.1 益气健脾,除湿止泻第14-15页
        1.2.2 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第15页
        1.2.3 健脾助运,温化痰饮第15-16页
        1.2.4 健脾益气,气血双补第16页
    1.3 配伍白术茯苓相关方剂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运用第16-18页
        1.3.1 参苓白术散的运用第16-17页
        1.3.2 升阳益胃汤的运用第17-18页
2 白术茯苓配伍的实验研究述要第18-19页
    2.1 白术茯苓配伍对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第18页
    2.2 配伍白术茯苓相关方剂的实验研究第18-19页
3 腹泻与水通道蛋白的相关性研究第19-21页
    3.1 关于水通道蛋白的研究第19页
    3.2 腹泻与水通道蛋白的关联性第19-20页
    3.3 中医药对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第20-21页
实验研究第21-31页
    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1.1 实验动物第21页
        1.2 实验药物第21-22页
            1.2.1 药材第21页
            1.2.2 造模药物制备第21页
            1.2.3 供试药物制备第21-22页
                1.2.3.1 白术茯苓汤第21-22页
                1.2.3.2 白术、茯苓单煎剂第22页
        1.3 主要实验试剂第22页
        1.4 主要实验仪器第22页
    2 实验方法第22-24页
        2.1 造模方法第22页
        2.2 白术、茯苓与白术茯苓汤对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的影响第22-23页
            2.2.1 胃残留率测定第23页
            2.2.2 小肠推进率测定第23页
        2.3 白术、茯苓与白术茯苓汤对胃肠道形态及水液代谢的影响第23-24页
            2.3.1 胃肠道组织形态观察第23-24页
            2.3.2 血清电解质检测第24页
            2.3.3 肠道水通道蛋白检测第24页
    3 统计学处理第24-25页
    4 实验结果第25-31页
        4.1 动物一般状态变化第25页
        4.2 胃肠道组织形态第25-28页
            4.2.1 剖析观察结果第25页
            4.2.2 镜下观察结果第25-28页
                4.2.2.1 胃观察结果第25-26页
                4.2.2.2 空肠观察结果第26-27页
                4.2.2.3 结肠观察结果第27页
                4.2.2.4 直肠观察结果第27-28页
        4.3 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第28-29页
        4.4 血清电解质水平第29页
        4.5 肠道水通道蛋白表达第29-31页
            4.5.1 AQP3蛋白表达第29-30页
            4.5.2 AQP4蛋白表达第30-31页
讨论第31-38页
    1 白术茯苓汤与脾虚泄泻相关性探析第31-33页
        1.1 中医学对脾虚泄泻的认识第31-33页
            1.1.1 病因病机第31页
            1.1.2 主要证候第31-32页
            1.1.3 治则第32页
            1.1.4 白术茯苓汤治疗脾虚泄泻机理浅析第32-33页
    2 脾虚泄泻模型的选择依据第33-34页
    3 白术茯苓汤治疗脾虚泄泻现代机理初探第34-37页
        3.1 修复肠道黏膜损伤第34-35页
        3.2 调节肠道水液代谢第35-37页
            3.2.1 调节电解质,恢复水平衡第35-36页
            3.2.2 调节水通道蛋白表达,促进水运转第36-37页
            3.2.3 调整胃肠运动,促进病理渗出物及渗透活性溶质排出第37页
    4 白术茯苓配伍关系与研究结果第37-38页
结论第38-39页
问题与展望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件1: 综述第44-50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件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50-5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298390,这篇论文共5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5.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