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研究

金融垄断论文 信息优势论文 掠夺性金融论文 认知偏差论文 保护体系构建论文
论文详情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的普及无疑成为近几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主旋律。消费者除了可以享受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服务以外,还可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定投、储蓄连接保险等等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与金融衍生品,享受信用卡、互联网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可以说,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已然渗透到普通消费者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个金融消费领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繁荣背后的隐忧。这场自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波及范围最广、破坏力最大的全球性危机,给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负面冲击,同时也将“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一主题推向前台,使之成为目前金融领域受关注度最高的主题。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意识到,正是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漠视与保护不足,诱发了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坚持审慎性监管的同时,突出金融消费者保护目标的重要地位,避免监管缺位,以防止新的危机的发生,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事实上,金融消费者保护并不是次贷危机爆发后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金融消费者保护便已经随着全球轰轰烈烈的消费者保护运动而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消费者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后,金融消费者保护逐步被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纳入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英国经济学家Michael Taylor(1995)“双峰理论”(Twin Peaks)的提出,金融消费者保护已经成为与审慎性监管并列的金融监管目标之一。世界各主要经济组织和监管机构以及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条例,涵盖银行、证券、保险、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涉及金融消费的各个行业,应该说,在世界范围内,已然搭建起了一个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基本框架。但是无论在传统的消费者保护体系内,还是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框架之下,都没能使消费者在金融消费领域的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随着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地位平衡不断被打破,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各种掠夺性交易的侵害,严重动摇了消费者对于金融市场的信心,破坏了金融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必须搞清楚其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包括:金融消费过程中,哪些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受到特殊的保护?传统的消费者保护以及现有的监管保护为何都没有起到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作用?究竟哪些因素导致了金融消费者利益受损?这些潜在威胁到底是如何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产生影响的?现有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为何没能有效的消除这些潜在威胁?如何构建真正有效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以及在这过程当中需要避免哪些问题?等等。本文的出发点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试图通过对现实中所存在的种种侵害金融消费者的现象进行剖析提炼,归纳出导致金融消费者利益受损的关键性问题,运用更加严谨的经济学工具加以分析,弄清金融消费者利益受损的真正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并结合各国现有监管保护体系的缺陷与不足,探讨如何构建可行高效的新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国际上现有相关文献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梳理:以需求一方为研究视角、以供给一方为研究视角以及以监管方为研究视角。同时,本章也介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在肯定现有研究贡献的同时,归纳已有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归纳提炼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理论框架。即:金融机构一方的垄断地位与信息优势使金融机构有能力实施掠夺性的金融交易,从而榨取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损害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金融机构形成的利益集团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力量影响监管机构的决策,阻碍金融消费者保护政策的订立与执行,使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而作为金融交易需求一方的消费者,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足与认知偏差,使自身的处境更加不利,有可能被金融机构所利用,并加剧了自身的弱势地位。因此,实施金融消费者保护,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应该从打破金融垄断、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利益集团的影响、通过金融教育提高金融消费者专业能力、消除认知偏差以及提供必要的金融救济几个方面入手。三、金融垄断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关系。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金融垄断。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测算证明,我国的整体金融垄断状况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更加明显。金融垄断抑制了市场竞争,使金融机构得以实施垄断高价、不合理收费等市场滥用行为,并给金融消费者维权造成困难。四、信息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关系。阐述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消费金融市场的表现、成因。虽然信息披露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但在金融产品风险较高时,金融机构缺乏信息披露的动力,为了提高自身收益,对金融消费者隐匿产品风险等重要信息。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制定披露规则,强制金融机构披露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信息,对金融消费者进行倾斜性保护。五、掠夺性金融的产生及其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金融机构依托垄断地位与信息优势来实施掠夺性金融交易,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是使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损,对整个社会的福利也是一种损害。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对金融产品的限价以及引入竞争来实现对掠夺性金融的监管,起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作用。六、金融消费者认知偏差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分析发现,由于金融消费者专业知识缺乏,容易对金融机构产生依赖,错误的认为金融机构以消费者利益为决策出发点。而由于现有金融产品的盈利模式,导致金融机构有激励利用消费者的盲从心理向消费者推销不适宜产品。即便金融消费者以期望收益最大化的标准来进行理性选择,由于决策之初的错误认识,仍可能被金融机构利用,风险偏好被放大,购买不适合自身抗风险能力的高风险产品,对自身利益构成伤害。因此需要通过金融教育等方式增强消费者的风险意识,扭转消费者的错误认识,降低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依赖与盲从,保障金融消费者利益。七、构建科学高效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首先对现有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存在的弊端进行剖析,进而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从保护目标、构建原则、立法保障、机构设置、机构职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有针对性的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最后提出了构建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倾斜性保护体系过程中可能碰到并且力争避免的几大问题。简要概括本文的脉络,就是从金融消费的现实中提炼问题,通过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再将分析结果运用到指导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去,完成现实到理论再回归现实的升华。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7-2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7-18页
    1.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 研究思路第19-21页
    1.4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 基本架构第22-24页
    1.6 创新之处第24-26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35页
    2.1 以需求一方为研究视角第26-28页
    2.2 以供给一方为研究视角第28-29页
    2.3 以监管方为研究视角第29-31页
    2.4 国内研究现状第31-33页
    2.5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第33-35页
第三章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理论框架第35-49页
    3.1 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及范围第35-37页
    3.2 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第37-39页
    3.3 金融消费中消费者所受侵害的具体案例第39-43页
    3.4 理论框架第43-47页
    3.5 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金融垄断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第49-57页
    4.1 金融垄断的实际状况第49-55页
        4.1.1 已有研究第49-50页
        4.1.2 主要方法第50-52页
        4.1.3 对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垄断测算第52-55页
    4.2 金融垄断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影响第55-56页
    4.3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信息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第57-68页
    5.1 金融消费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第57-60页
        5.1.1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市场第57-58页
        5.1.2 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成因第58-59页
        5.1.3 搜寻成本与信息不对称第59页
        5.1.4 信息披露与信息不对称第59-60页
    5.2 信息披露对金融消费者的影响第60-65页
        5.2.1 模型假设第60-61页
        5.2.2 信息对金融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第61-63页
        5.2.3 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决策第63-65页
    5.3 小结第65-68页
第六章 掠夺性金融交易第68-79页
    6.1 掠夺性金融交易的定义第68-69页
    6.2 掠夺性金融产品的典型——次级贷款第69-72页
    6.3 对掠夺性金融交易的理论分析第72-79页
        6.3.1 模型假设第72-73页
        6.3.2 掠夺性信贷的产生第73-75页
        6.3.3 限价对掠夺性信贷的影响第75-76页
        6.3.4 竞争与掠夺性信贷第76-77页
        6.3.5 结论及建议第77-79页
第七章 认知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第79-88页
    7.1 金融消费中的认知偏差第79-80页
    7.2 认知偏差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影响第80-86页
        7.2.1 模型假设第80-82页
        7.2.2 金融机构的决策过程第82-83页
        7.2.3 认知偏差的产生第83-84页
        7.2.4 认知偏差对金融消费者的影响第84-86页
        7.2.5 模型小结第86页
    7.3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86-88页
第八章 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构建第88-105页
    8.1 现有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及不足第88-92页
    8.2 有效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框架第92-100页
        8.2.1 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目标第92-93页
        8.2.2 有效保护体系的构建原则第93-95页
        8.2.3 保护体系的立法保障第95-96页
        8.2.4 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设置第96-98页
        8.2.5 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具体职责第98-100页
    8.3 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第100-105页
        8.3.1 防止过度保护第100-102页
        8.3.2 如何实现倾向性第102页
        8.3.3 促进健康有序竞争,防止恶性竞争第102页
        8.3.4 鼓励有益的金融创新第102-103页
        8.3.5 协调与审慎性监管的关系第103-104页
        8.3.6 加强国际合作,防止跨国监管套利第104-105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9页
    9.1 主要结论第105-107页
    9.2 不足与展望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附录1:世界主要经济组织相关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第119-122页
附录2 2006—2010年县域贷款指标CR5值第122-125页
附录3 各县域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及H值第125-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28-12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29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2688,这篇论文共129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8.7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4.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