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锂离子电池论文 纳米复合材料论文 核壳结构论文 阳极材料论文
论文详情
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受到各国研究工作者和企业的广泛重视。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进程中,电极材料己经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瓶颈,随着各种(手机、数码相机、手提电脑等)中小型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电动自行车的推广普及,新一代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商品化开发,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及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传统的碳系负极材料在比容量、比能量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下一代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需要,因此,开发新型高比容量、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显得尤为迫切。而锡基氧化物和铁氧化物由于具有较高理论容量,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关注的焦点。但这些材料目前还存在着利用率低、倍率放电性能差、循环寿命短等问题。而电极材料的纳米化和结构功能化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纳米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大小等对其电化学性能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实现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纳米化和功能化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所以本文开展了空心SnO2@C复合纳米球,菱形Fe2O3纳米粒子和不同形貌Fe3O4@C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并对纳米体系中电极材料大小和形貌对电化学性能影响进行讨论。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部分:1.以二氧化硅为模板,采用水热法制备单分散、粒径及厚度均一的空心SnO2纳米球,并以PAA为碳源,采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在水和异丙醇混合溶剂中合成单分散离心核壳结构SnO2@PAA空心纳米球,并进行煅烧,成功制备高分散性核壳结构SnO2@C空心纳米球。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镜(TEM)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05mA g-1的倍率下SnO2@C复合空心纳米球初次放电容量达到1009mAhg-1,经过100个循环放电容量仍保持在808mAh g-1,在倍率性能测试中SnO2@C复合空心纳米球也有上佳表现。2.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为模板,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大小菱形-Fe2O3材料。并对纳米级与微米级-Fe2O3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级材料相比微米级材料在容量及循环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相同情况下纳米电极材料在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73%,而微米材料则仅为50%,表明电极材料的纳米化是提升电池材料电化学行为的有效途径。3.利用高温水解法,以无水FeCl3为原料合成尺寸均一、分散性好的-Fe2O3纳米球。随后以PAA为碳源,通过对烧结温度和时间的调控,实现了球状,链状及环状Fe3O4@C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测试,讨论其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再组装产生的环状和链状Fe3O4@C复合材料与单分散球形Fe3O4@C相比,具有内阻小,容量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同时表明纳米粒子的再组装也是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手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44页
    1.1 锂电池发展史第11-13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3-18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13-15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第15-16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第16-18页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8-27页
        1.3.1 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第18-24页
        1.3.2 嵌锂磷酸盐正极材料第24-27页
    1.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27-42页
        1.4.1 碳负极材料第29-30页
        1.4.2 氮化物第30-31页
        1.4.3 硅基材料第31-32页
        1.4.4 锡基材料第32-34页
        1.4.5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第34-42页
    1.5 论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42-44页
第二章 表征方法第44-47页
    2.1 热重和差热分析第44页
    2.2 X-射线衍射第44页
    2.3 元素分析第44-45页
    2.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第45页
    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5页
    2.6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5页
    2.7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45页
    2.8 交流阻抗测试第45-46页
    2.9 电极的制备第46页
    2.10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6-47页
第三章 核壳结构 SnO_2@C 空心纳米球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7-56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实验设计第48页
    3.3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8页
    3.4 制备方法第48-49页
        3.4.1 SiO_2的制备第48页
        3.4.2 空心 SnO_2的制备第48-49页
        3.4.3 核壳结构 SnO_2@C 空心纳米球的制备第49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49-55页
        3.5.1 形貌表征第49-51页
        3.5.2 X 射线粉末衍射谱图分析第51页
        3.5.3 红外光谱分析第51-52页
        3.5.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2-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菱形 Fe_2O_3纳米粒子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6-63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实验设计第57页
    4.3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7页
    4.4 制备方法第57-58页
        4.4.1 纳米级菱形 Fe_2O_3材料的制备第57页
        4.4.2 微米级菱形 Fe_2O_3材料的制备第57-58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58-62页
        4.5.1 XRD 表征第58页
        4.5.2 形貌表征第58-59页
        4.5.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9-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球、链和环状核壳结构 Fe_3O_4@C 复合材料可控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3-77页
    5.1 引言第63-64页
    5.2 实验设计第64页
    5.3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64页
    5.4 制备方法第64-65页
        5.4.1 球形三氧化二铁的制备第64-65页
        5.4.2 离心核壳结构 Fe_2O_3@PAA 纳米粒子的制备第65页
        5.4.3 核壳结构 Fe_3O_4@C 球、链和环形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5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65-76页
        5.5.1 Fe_2O_3前驱体形貌及结构表征第65-66页
        5.5.2 核壳结构 Fe_3O_4@C 复合材料形貌表征第66-68页
        5.5.3 核壳结构 Fe_3O_4@C 复合材料 XRD 表征第68-69页
        5.5.4 核壳结构 Fe_3O_4@C 复合材料磁性表征第69-70页
        5.5.5 形成机理讨论第70-71页
        5.5.6 电性能测试第71-73页
        5.5.7 交流阻抗第73-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91页
致谢第91-9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9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3987,这篇论文共9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7.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