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抑郁状态及早期干预有效性研究

社区居民论文 抑郁状态论文 早期干预论文 电针论文 认知行为疗法论文
论文详情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情感性精神疾病,其主要特点为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致残率,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及负担。抑郁症早期治疗可达到临床缓解或痊愈,如果未能早期有效的诊治约有1/3的患者将转为慢性,长期服药的毒副作用及医疗费用更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负担。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生活功能等伤残的发生及加重会随着抑郁症状逐级加重而呈梯度显著相关,轻度抑郁状态与重度抑郁是一个连续的疾病变化过程,而且国外报道普通人群中这种未能明确抑郁症诊断仅有抑郁症状的抑郁状态者约高达20%~30%,同样会因抑郁症状导致较高的自杀自残率及医疗负担。因此,深入研究社区普通居民轻度抑郁状态的早期识别和早期有效干预对于加强抑郁症的防治及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降低医疗负担、改善居民生存质量及和谐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和干预为切入点,基于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针对北京市社区居民采用综合量表为筛查手段,探讨社区居民中轻度抑郁状态者的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学变化特点,同时分析抑郁情绪对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并且针对筛选出的轻度抑郁状态社区居民给予针灸、认知行为心理疗法、针灸结合认知行为的综合疗法等不同方案干预,以期探讨早期干预的有效性及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目的1对北京市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收入水平等方面是否影响抑郁发生,应激生活事件对社区居民的情绪及生存质量等的影响,以及情绪抑郁者的人格特征,探讨社区居民抑郁状态者的抑郁易感性,为早期识别提供借鉴。2针对调查研究中筛选出的轻度抑郁状态社区居民进行早期干预,探讨采用电针、认知行为心理以及两者结合的干预方案对其早期治疗的有效性和不同方案的作用特点及疗效优势。方法研究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对北京社区的常住居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及部分社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650例),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国生活事件量表(LES)及大五人格问卷简版(NEO-FFI)。对于CES-D量表评分≥16分的社区居民进行访谈及HAMD量表评定,对于HAMD量表评分>7分,<17分的轻度抑郁状态者严格按照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电针、认知行为心理、电针结合心理等方案早期干预与不干预观察者进行对照并于治疗/观察8周后再次进行综合量表评定以评价结局。结果1调查研究1.1社区居民抑郁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与否、饮酒与否、参加体育锻炼与否、自我保健与否、出生地等因素对抑郁症状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而职业类型、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因素为社区居民抑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上述因素分别结合CES-D量表评分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职业类型、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社区居民的情绪状态不一致(P<0.05)。其中职业类型易感人群为:教育医疗人员、退休及无业、待业者;文化程度易感人群为研究生,其次为初中、高中;收入水平易感人群为低收入者。1.2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与否、饮酒与否、体育锻炼与否、出生地的社区居民生存质量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职业类型、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生存质量满意度有差异(P<0.05),退休及无业、待业人员、低收入低者、低文化程度者对生存质量各维度满意度均较差。1.3抑郁情绪对社区居民生存质量影响研究显示,抑郁状态与非抑郁状态社区居民的WHOQOL-BREF量表的总评分及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状态居民的生存质量各维度满意度相对较差;相关性分析表明,抑郁症状程度与生存质量评价呈显著负相关(P<0.01)。1.4负性生活事件对社区居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显示,社区居民CES-D量表评分与LES量表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及负性家庭有关问题、工作学习问题、社交与其他问题方面生活事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1.5负性生活事件对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显示,社区居民负性生活事件总分、负性家庭、负性工作学习、负性社交等生活事件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价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1.6不同情绪状态的社区居民的人格特征差异研究显示,抑郁与非抑郁状态社区居民的情绪稳定性(神经质)、外向性、随和性、责任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开明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7社区居民抑郁状态与大五人格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社区居民CES-D量表总分、抑郁情绪、积极情绪、躯体化症状与活动迟滞、人际关系评分与情绪稳定性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外向性、随和性、责任心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2早期干预研究1.1 ITT、PP分析结果显示,根据HAMD减分率统计早期干预组与不干预观察组疗效等级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干预治疗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 ITT、PP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干预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4.58%、68.89%,总有效率为79.17%、82.22%,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4.58%、68.89%,不干预组自行缓解显效率为11.76%、13.33%,总有效率为41.18%、46.67%,完全缓解率为5.88%、6.67%。1.3 ITT、PP分析结果显示,两组HAMD量表评分观察/治疗前、后(8周末)自身组内比较分析发现,不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观察/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 ITT、PP分析结果显示,根据HAMD减分率统计四组(不干预组、心理组、电针组、综合组)疗效等级分析发现,不干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1.18%、46.67%,心理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71.43%,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为75%、80%,综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93.75%,四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 ITT、PP分析结果显示,根据治疗8周末受试者HAMD<7分来统计抑郁症状完全缓解率,不干预组8周后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88%、6.67%,心理组为46.67%、50%,电针组为62.5%、66.67%,综合组为82.35%、87.50%,四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 ITT、PP分析结果显示,四组HAMD量表评分组内比较分析发现,不干预组观察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组、电针组、综合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7 ITT、PP分析结果显示,四组HAMD量表评分观察/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组、电针组、综合组与不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组与心理组、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四组HAMD量表靶症状因子分观察/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心理组、电针组、综合组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认知障碍因子、阻滞因子评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9四组HAMD量表靶症状因子分观察/治疗后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心理组、电针组、综合组与不干预组睡眠障碍因子、认知障碍因子、阻滞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躯体化因子比较电针组、综合组优于心理组、不干预组(P<0.05);睡眠因子改善电针组、综合组优于心理组(P<0.05);认知障碍改善心理组、综合组优于电针组(P<0.05);阻滞因子改善心理组、电针组、综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因子改善不干预组、心理组、电针组、综合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四组CES-D量表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心理组、电针组、综合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组、电针组、综合组与不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组与心理组、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电针6.25%,综合组11.76%,心理组、不干预组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2四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心理组、电针组、综合组在生存质量总评、健康状况总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3四组HAMD量表评分在观察/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组、电针组、综合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不干预组,综合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与心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和心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调查研究1.1职业类型、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为社区居民抑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1.2职业类型、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是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1.3抑郁情绪对社区居民生存质量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抑郁症状越严重,生存质量各维度满意度越低,并且抑郁症状对生理和心理领域影响最显著。1.4负性的家庭、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生活事件对社区居民抑郁症状均有显著影响,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1.5负性家庭、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生活事件对生存质量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生存质量总评与负性家庭方面、负性工作学习生活事件最显著相关,心理领域与负性社交生活事件最显著相关。1.6人格特征对抑郁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情绪稳定性差、个性较内向、随和性差、责任心差的社区居民更容易发生抑郁。1.7社区居民情绪稳定性、外向性、随和性、责任心等人格特征对抑郁症状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情绪稳定性(神经质)与抑郁症状各维度最显著相关。2早期干预研究2.1针灸、心理及两者结合方案早期干预轻度抑郁状态社区居民疗效确切,并且针灸结合心理综合干预方案疗效优于单纯心理和单纯针灸方案,针灸和心理两种干预方案没有显著性差异。2.2三种干预方案均可以明显改善轻度抑郁状态社区居民抑郁症状及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认知障碍因子、睡眠障碍因子、阻滞因子等抑郁靶症状,并且综合方案优于单纯心理或单纯针灸方案。2.3针灸在改善轻度抑郁状态社区居民的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等躯体症状方面具有优势。2.4认知行为心理疗法在改善轻度抑郁状态社区居民的HAMD认知障碍因子等心理症状方面具有优势。2.5针灸结合心理疗效确切,抑郁症状改善明显,并能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各领域较全面的健康状况满意度,是轻度抑郁状态社区居民早期干预较优化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文摘要第6-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英文缩略语第14-16页
文献综述第16-44页
    综述一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第16-26页
        1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第16-17页
        2 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及诊治现状第17页
        3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类第17-19页
        4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第19-22页
        5 抑郁症的治疗第22-24页
        参考文献第24-26页
    综述二 中医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第26-36页
        1 古代医籍中抑郁相关论述第26-28页
        2 现代中医学抑郁相关研究第28-31页
        3 针灸治疗抑郁症现代临床研究第31-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综述三 国内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第36-44页
        1 社区心理健康概念及背景第36页
        2 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流行病学第36-37页
        3 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第37-39页
        4 社区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第39-40页
        5 我国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前言第44-49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第一部分 社区居民抑郁状态调查研究第49-111页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49-54页
        1 研究对象第49页
        2 研究方法第49-52页
        3 统计分析第52页
        4 质量控制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结果(一) 社区居民抑郁状态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第54-72页
        讨论第67-71页
        参考文献第71-72页
    结果(二) 社区居民抑郁状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第72-87页
        讨论第81-86页
        参考文献第86-87页
    结果(三) 负性生活事件对社区居民抑郁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第87-102页
        讨论第98-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2页
    结果(四) 社区居民抑郁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第102-111页
        讨论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1页
第二部分 社区居民抑郁状态早期干预有效性研究第111-164页
    干预试验资料第111-122页
        1 研究目的第111页
        2 试验设计第111-112页
        3 研究方法第112-113页
        4 研究对象第113页
        5 干预方案第113-116页
        6 观察指标第116页
        7 不良事件第116-117页
        8 质量控制与保证第117-118页
        9 统计学方法第118-119页
        10 伦理学原则第119页
        11 试验观察流程表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2页
    结果第122-155页
        参考文献第154-155页
    讨论第155-164页
        1 轻度抑郁状态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及有效性探讨第155-156页
        2 三种治疗方案主要疗效结果讨论第156-157页
        3 针灸结合心理干预方案的疗效作用特点及优势第157-160页
        4 早期干预对轻度抑郁状态者生存质量的改善第160-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4页
结论第164-166页
致谢第166-167页
个人简历第167-168页
附录第168-17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67886,这篇论文共17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3.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