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和黑麦远缘杂交后代高分子量谷蛋白变异及其分子基础

普通小麦论文 黑麦论文 远缘杂交论文 高分子量谷蛋白变异论文 异常重组论文 删除突变论文 杂种优势论
论文详情
远缘杂交及异源多倍化是新物种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植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以前的许多研究表明整个异源多倍化伴随着快速的,广泛的遗传及表观遗传变异。尽管许多研究者对远缘杂交及异源多倍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这些变异蕴藏的分子机制却依然了解不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HMW-GS)是重要的品质农艺性状,主要决定小麦面粉的加工和烘烤品质。本研究通过普通小麦Shinchunaga (Triticum aestivum L. cv. Shinchunaga,2n=42, AABBDD)和秦岭黑麦(Secale cereale L. cv. Qinling,2n=14, RR)进行属间杂交,合成了大量杂种及后代种子,逐代研究了HMW-GS的动态变异,并进一步探究HMW-GS变异的分子机制及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对普通小麦Shinchunaga和秦岭黑麦杂种自交后代根尖染色体数目和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进行观察。发现杂种F1的28条染色体减数分裂呈单价体状态,但有少量配对。对F3和F5代的GISH分析鉴定出了包含1~3条或具有黑麦染色体片段、染色体数目为42条左右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来自于F1植株的小麦染色体未减数而绝大多数黑麦染色体丢失形成有功能配子的结合,这或许由这两个物种染色体组分离的不同步造成。2.本研究通过对普通小麦Shinchunaga和秦岭黑麦杂种F1和F2种子胚乳中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变异及对应植株叶片中的编码基因变异进行研究,试图探索其变异的分子机制。通过对2078粒F1种子和36粒F2种子胚乳中HMW-GS的SDS-PAGE分析,发现存在亚基消失和出现新亚基现象,检测到变异的F1和F2种子分别占0.5%和22%。通过对HMW-GS等位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在有些F1和F2植株中通过删除突变产生了约1.8kb的新Glu-lAx等位基因。涉及到的删除发生在野生型的Glu-lAx null等位基因的中央重复区,由42个3~60bp的短正向重复序列(DR)通过异常重组介导形成,这些短的DR在中央重复区分别重复出现2~100次。变异的1Ax等位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证实了植株中基因和胚乳中变异的对应关系。本研究表明,有丝分裂过程中两个DR序列介导的异常重组产生的删除突变能改变HMW-GS的表达模式。本研究提供的直接证据表明:有丝分裂的异常重组是远缘杂交产生新表型的一种分子机制。3.通过SDS-PAGE对10个株系的826粒普通小麦Shinchunaga和秦岭黑麦远缘杂交F2-F5代种子的HMW-GS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世代不同株系的种子存在:亚基消失和新亚基产生。亚基消失的比例从高到低:Ry(75.06%), Dx2.2(37.77%), By8(15.50%), Rx(15.25%), Bx7(7.02%), Dy12(0%)。有151粒(18.28%)种子出现1~3条新带。有205粒(24.82%)具有亚基组合:Rx、Bx7+By8、Dy12;168粒(20.34%)具有:Dx2.2+Dy12、Rx、Bx7+By8,且多数能稳定遗传。所有株系的亚基变异组合类型数都一致表现为F4多于F3。通过对10个株系F2~F5 HMW-GS的变异遗传分析,探讨了小麦-黑麦远缘杂种遗传多样性的产生及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6页
    1 多倍体物种的形成第11-12页
    2 多倍体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异第12-23页
        2.1 染色体层面上的变化第13-15页
        2.2 DNA序列上的变异第15-18页
        2.3 基因表达变异第18-23页
    3 异源多倍体和杂种优势第23-26页
第二章 小麦-黑麦远缘杂种及细胞学第26-37页
    1 前言第26-27页
    2 材料方法第27-28页
        2.1 材料第27-28页
        2.2 杂种及自交后代的产生第28页
        2.3 根尖染色体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观察第28页
        2.4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第28页
    3 实验结果第28-34页
        3.1 杂种产生第28-32页
        3.2 细胞学观察第32-34页
    4 讨论第34-37页
第三章 异常重组引起杂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第37-56页
    1 前言第37-38页
    2 材料方法第38-39页
        2.1 材料、杂种的产生第38页
        2.2 SDS-PAGE分析第38页
        2.3 DNA提取及HMW-GS基因克隆第38-39页
        2.4 序列比对分析第39页
        2.5 原核表达第39页
    3 实验结果第39-49页
        3.1 杂种HMW-GS变异第39-42页
        3.2 删除导致了新的HMW-GS变异第42-48页
        3.3 1.8kb的Glu-1Ax等位基因表达了一个新的1Ax亚基第48-49页
    4 讨论第49-56页
        4.1 亲本间的亲缘关系是诱导杂种HMW-GS变异的关键第49-50页
        4.2 新HMW-GSs可能来自于正向重复序列介导的异常重组第50-51页
        4.3 异常重组可能发生在孢子体的有丝分裂期间第51-54页
        4.4 异常重组与杂种优势第54-56页
第四章 小麦和黑麦杂种不同世代的HMW-GS变异第56-66页
    1 前言第56-57页
    2 材料方法第57页
        2.1 材料、杂种的产生第57页
        2.2 SDS-PAGE分析第57页
    3 实验结果第57-63页
    4 讨论第63-66页
        4.1 HMW-GS沉默第63-64页
        4.2 异源多倍体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第64-65页
        4.3 HMW-GS遗传变异对小麦品质育种的潜在价值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85页
附图第85-97页
致谢第97-98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98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9386,这篇论文共98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9.4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9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