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浮标观测资料的海气通量计算方法研究

海气通量论文 涡相关法论文 晃动校正论文 多尺度分解法论文
论文详情
海气界面通量对海气相互作用、海气耦合模式、海洋与大气动力环境预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三重循环拟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获取超声风速仪和浮标坐标系之间角度偏移矩阵及观测风速平台晃动校正的方法,并以黄海北部连续14天的浮标观测资料为例,研究了晃动校正对湍流能谱密度、协谱函数、Ogive曲线及海气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晃动校正不仅对动量通量有很大的影响,对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海气交换(如:水汽通量和二氧化碳通量等)也有较大的影响。晃动校正后,涡相关法和块体法计算的通量(动量和感热通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提高,且不同高度上涡相关法计算的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量十分接近。基于黄海北部第一次连续14天的浮标观测资料,采用多尺度分解法确定了海气通量涡相关法计算中的截断时间尺度,并分析了该截断时间尺度的特征及其对感热通量计算的影响。研究表明:由多尺度分解法获得的湍通量截断时间尺度可将总通量中湍通量和中尺度通量分离开来,截断时间尺度随着湍流强度或水平风速的增加而增加,且感热通量的截断时间尺度大于动量通量的截断时间尺度;在弱湍流状态下,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截断时间尺度主要分布在100s左右,湍通量和总通量之间差别较大;在湍流较强时,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截断时间尺度主要分布在800s左右,湍通量和总通量之间差别较小;通过计算和分析不同截断时间尺度下感热通量的平均值和不确定性,可以看出截断时间尺度对感热通量的平均值的影响较小,但对感热通量的不确定性有很大的影响,这两种影响之间的差别会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对黄海北部第二次定点浮标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公布的NCEP1、NCEP2再分析资料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海表气象参数是可信的,NCEP2与NCEP1相比要更接近于浮标观测值,而净辐射通量则是NCEP1更接近于浮标观测值;使用更合理的块体公式计算出的湍流热通量来代替NCEP数据库中已计算好的湍流热通量来驱动海洋模式是很有必要的;与浮标计算结果相比较,NCEP1的再计算净热通量低估了42%,而NCEP2的再计算净热通量高估了5%。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18页
    1.1 海气通量研究意义第13页
    1.2 海气通量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海气通量计算方法第18-25页
    2.1 涡相关方法第18-21页
    2.2 块体法第21-25页
第3章 海气通量观测试验第25-33页
    3.1 测量系统介绍第25-29页
    3.2 传感器架装方案第29-30页
    3.3 海上试验第30-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海气通量数据预处理第33-53页
    4.1 数据插值第33页
    4.2 野点去除第33-36页
    4.3 虚温校正第36-37页
    4.4 不同坐标系间的旋转第37-40页
        4.4.1 超声风速仪坐标系到磁罗盘坐标系的旋转第37-39页
        4.4.2 陀螺仪坐标系到磁罗盘坐标系的旋转第39-40页
    4.5 延时校正第40-43页
        4.5.1 第一次海上试验第40-41页
        4.5.2 第二次海上实验第41-43页
    4.6 晃动校正第43-51页
        4.6.1 晃动校正第一项第47-48页
        4.6.2 晃动校正第二项第48页
        4.6.3 晃动校正第三项第48-51页
    4.7 倾斜校正第51-52页
    4.8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海气通量数据分析第53-93页
    5.1 平台晃动校正对垂向风速的影响第53-54页
    5.2 谱分析第54-60页
    5.3 平台晃动校正对海气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第60-71页
        5.3.1 动量通量第60-65页
        5.3.2 感热通量第65-67页
        5.3.3 潜热通量第67-69页
        5.3.4 水汽通量和二氧化碳通量第69-71页
    5.4 涡相关法计算中的时间尺度分析第71-79页
        5.4.1 资料第72页
        5.4.2 方法第72-75页
        5.4.3 截断时间尺度与湍流强度之间的关系第75-76页
        5.4.4 截断时间尺度对海气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第76-79页
    5.5 浮标观测资料计算的海气热通量与NCEP再分析资料结果的比较第79-91页
        5.5.1 观测数据与分析方法第80-81页
        5.5.2 气象学参数比对第81-84页
        5.5.3 通量对比第84-89页
            5.5.3.1 辐射通量第84-86页
            5.5.3.2 湍流热通量第86-87页
            5.5.3.3 净热通量第87-89页
        5.5.4 讨论第89-91页
    5.6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4页
    6.1 主要结论第93页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3页
附录1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886,这篇论文共10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1.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2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