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

壳聚糖论文 改性论文 N,N,N-三甲基壳聚糖论文 银壳聚糖论文 壳聚糖磁性微球论文
论文详情
壳聚糖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的多糖高分子生物材料,是目前自然界中唯一发现带正电荷的食物纤维,具有降脂、抑菌、生物相容性、免疫调节、易降解和无毒等特性,但是由于长链刚性结构导致的水不溶解性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壳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针对性的改性,分别制得三种不同类型的壳聚糖衍生物,并进一步研究这三种壳聚糖衍生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壳聚糖分子上氨基季铵化修饰,制备得到水溶性的M,N,N-三甲基壳聚糖(N,N,N-trimethyl chitosan, TMC)。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氢谱(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400;TMC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分别为0.040、0.160、0.160和0.020mg/mL,其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分别为0.160、0.320、0.160和0.080mg/mL,均远低于未修饰的壳聚糖,结果证明相比未修饰的壳聚糖TMC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通过TMC的三个不同浓度(MIC、2×MIC和4×MIC)对各供试菌的抑制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浓度到各供试菌的MBC时,TMC对各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致死作用,可在6h内将细菌完全杀死(细菌总数约为105cfu/mL);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比较TMC处理前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发现TMC可以有效破坏其细胞壁(膜)的完整性或使细胞壁(膜)趋于溶解,从而导致细胞死亡。2、利用壳聚糖的还原性和稳定性,在碱性、高温环境下同硝酸银反应,制得银壳聚糖(silver chitosan);通过FT-IR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及确定。通过抑菌实验得到,银壳聚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朴菌的MIC结果分别为0.064、0.064、0.064和0.032mg/mL,其MBC结果分别为0.128、0.256、0.256和0.128mg/mL,其结果都远低于未修饰的壳聚糖、茶多酚和TMC,证明银壳聚糖对细菌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通过银壳聚糖不同浓度对各供试菌的抑制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其浓度达到各供试菌的MBC时,银壳聚糖对细菌表现出致死作用,但其对细菌致死较TMC要慢,可在24内可将细菌完全杀死(细菌总数约为105cfu/mL)。3、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四氧化二铁磁性微球,利用活性剂等进行表面包埋后,将壳聚糖通过酰胺键连接到磁球表面,从而获得壳聚糖磁性微球(chitosan magnetic particles,CMP)。通过FT-IR及粒径分布仪对其表征及确定;通过抑菌实验得到,CMP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适作用浓度分别为0.300、0.300、0.400和0.400mg/mL,在此浓度处理下的最适作用时间分别40、30、40和40min;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捕获率(>73%)高于革兰氏阳性菌(60%-70%)。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1-24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甲壳素第11页
    1.3 壳聚糖第11-18页
        1.3.1 性质和来源第11-13页
        1.3.2 理化性质第13-14页
        1.3.3 生物特性第14-16页
        1.3.4 应用现状第16页
        1.3.5 抗菌活性第16-17页
        1.3.6 抑菌机理第17-18页
    1.4 壳聚糖的化学改性第18-21页
        1.4.1 羧基化反应第19页
        1.4.2 酰基化反应第19页
        1.4.3 烷基化反应第19-20页
        1.4.4 醚化反应第20页
        1.4.5 席夫碱反应第20页
        1.4.6 季铵化反应第20页
        1.4.7 接枝共聚反应第20-21页
        1.4.8 交联反应第21页
    1.5 壳聚糖衍生物的应用第21-22页
        1.5.1 在农业中的应用第21页
        1.5.2 在医药中的应用第21-22页
        1.5.3 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第22页
        1.5.4 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22页
    1.6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第22-24页
第2章 N,N,N-三甲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其抑菌性能研究第24-38页
    2.1 前言第24页
    2.2 材料与仪器第24-25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24-25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3.1 TMC的制备第25-26页
        2.3.2 TMC的表征第26页
        2.3.3 抑菌实验第26-27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7-36页
        2.4.1 TMC的表征结果第27-29页
        2.4.2 抑菌结果第29-35页
        2.4.3 TEM结果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3章 银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其抑菌性能研究第38-48页
    3.1 前言第38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38页
        3.2.2 仪器与设备第38-39页
    3.3 实验方法第39-40页
        3.3.1 银壳聚糖的制备第39页
        3.3.2 银壳聚糖的表征第39页
        3.3.3 抑菌实验第39-40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4.1 银壳聚糖的表征结果第40-42页
        3.4.2 抑菌结果第42-47页
            3.4.2.1 MIC 和 MBC 结果第42-44页
            3.4.2.2 银壳聚糖抑菌与时间的关系第44-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壳聚糖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抑菌能力的研究第48-59页
    4.1 前言第48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48-49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48页
        4.2.2 仪器与设备第48-49页
    4.3 实验方法第49-51页
        4.3.1 壳聚糖磁性微球的合成第49-50页
        4.3.2 壳聚糖磁性微球的表征第50页
        4.3.3 抑菌实验第50-51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1-58页
        4.4.1 红外光谱结果第51-52页
        4.4.2 粒径第52页
        4.4.3 磁性壳聚糖微球浓度对细菌作用的研究第52-55页
        4.4.4 壳聚糖磁性微球作用时间对细菌捕获率的影响的研究第55-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总结、创新点与展望第59-61页
    5.1 总结第59页
    5.2 创新点第59-60页
    5.3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416785,这篇论文共7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2.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