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潜在迁移性研究

城市污水论文 生物处理论文 污泥论文 重金属论文 化学形态论文
论文详情
重金属是城市污泥农用的主要制约性因素之一,而重金属在污泥中的赋存形态对其潜在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我国两个典型城市污水厂为研究实例,系统研究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及污泥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规律,并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城市污泥既具有较高的潜在农用价值,又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污泥的理化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最终处理污泥的特性主要受初沉池污泥特性的影响。 (2)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对污水中的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且去除率受污水中重金属含量及赋存形态、SS、BOD和COD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3)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对污水的理化特性和重金属的形态分别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且随着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4)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性随着污水处理过程的先后顺序而逐渐增强。Fe、Ni、Cr和Mo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u、Pb主要以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Mn和Zn在不同污泥中的形态分布不同。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与金属的特性、污泥的组成及其特性有关,且污泥特性对其影响的方式及程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5)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淋溶以及生物富集试验的结果表明,Zn、Mn和Ni具有较强的迁移性,而Pb、Cu和Fe则相对较稳定。重金属的潜在迁移性不仅受污泥特性及金属总量的影响,而且更主要受重金属自身特性和在污泥中的形态分布影响。 (6)污泥中的重金属释放后稳定性有所增强,且其在污泥中的化学形态会发生明显的规律性的再分布现象。 (7)小麦幼苗中重金属含量及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与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指数(PMI)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与污泥中重金属的总量及各种形态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明PMI比单纯的形态分析更直观有效地反映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能力。
中文摘要第7-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4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况第16-20页
        1.2.1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第16-19页
        1.2.2 我国城市污水的基本性质第19-20页
    1.3 城市污泥的产生、基本性质和处理处置现状第20-25页
        1.3.1 城市污泥的产生第20-21页
        1.3.2 城市污泥的组成第21-24页
        1.3.3 城市污泥的处置第24-25页
    1.4 城市污水中重金属来源及其去除第25-28页
        1.4.1 重金属的定义第25页
        1.4.2 城市污水中重金属的来源第25-26页
        1.4.3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污水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去除第26-28页
    1.5 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28-40页
        1.5.1 重金属形态分析的概念及环境意义第28-29页
        1.5.2 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第29-33页
        1.5.3 城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3-39页
        1.5.4 污泥中重金属形态研究的现状评述第39-40页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40-44页
        1.6.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40-42页
        1.6.2 研究方法第42页
        1.6.3 研究技术路线第42-44页
第二章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污水中重金属形态及去除的研究第44-60页
    2.1 概述第44-4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5-48页
        2.2.1 采样点简介第45-46页
        2.2.2 污水、污泥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第46-47页
        2.3.3 污水指标的分析方法及仪器材料第47-4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8-57页
        2.3.1 研究期间该厂的工艺运行情况及污泥产率分析第48-49页
        2.3.2 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基本理化指标分析第49-52页
        2.3.3 污水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第52-54页
        2.3.4 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情况第54-57页
    2.4 本章小结第57-60页
第三章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理化特性研究第60-80页
    3.1 概述第60-61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61-62页
        3.2.1 污泥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第61页
        3.2.2 指标分析及仪器材料第61-62页
        3.2.3 质量控制及数据统计处理第6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2-78页
        3.3.1 污泥的表观性状描述第62-63页
        3.3.2 污泥的含水率第63-65页
        3.3.3 污泥的pH、EC和CEC第65-68页
        3.3.4 污泥中TN、TP及烧失量(LOI)的变化情况第68-72页
        3.3.5 污泥中DOM的含量变化第72-73页
        3.3.6 污泥的红外图谱分析第73-78页
    3.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四章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研究第80-106页
    4.1 概述第80-8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81-84页
        4.2.1 采样污水厂简介及污泥样品采集第81-82页
        4.2.2 仪器与样品预处理第82-83页
        4.2.3 实验分析方法第83-84页
        4.2.4.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第8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4-103页
        4.3.1 高碑店污水厂处理过程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第84-89页
        4.3.2 江心洲污水厂处理过程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第89-98页
        4.3.3 污泥中重金属形态的稳定性分析第98-101页
        4.3.4 污泥理化特性对污泥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第101-103页
    4.4 本章小结第103-106页
第五章 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及淋溶特性研究第106-136页
    5.1 概述第106-10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107-111页
        5.2.1 样品处理及仪器材料第107页
        5.2.2 试验分析方法第107-108页
        5.2.3 污泥中重金属浸出实验第108-110页
        5.2.4 污泥模拟酸雨淋溶实验设计第110-111页
        5.2.5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第11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1-134页
        5.3.1 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研究第111-124页
        5.3.2 污泥淋溶实验第124-134页
    5.4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六章 污泥中重金属对小麦幼苗的毒性及富集效应研究第136-146页
    6.1 概述第136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136-138页
        6.2.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136-137页
        6.2.2 实验设计第137页
        6.2.3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第137-138页
        6.2.4 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第138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8-144页
        6.3.1 污泥对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138-140页
        6.3.2 小麦幼苗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富集分析第140-142页
        6.3.3 小麦幼苗中重金属的富集效应研究第142-144页
    6.4 本章小结第144-14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6-150页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46-148页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148页
    7.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68-170页
附录第170-177页
    附录A:本文实验所用实验仪器第170-171页
    附录B:ICP-AES测定金属元素的谱线选择第171-172页
    附录C:《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第172-174页
    附录D: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第174-17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747285,这篇论文共17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3.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