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宝石CT论文 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论文 冠状动脉斑块论文
论文详情
目的:探讨宝石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能力、检查的安全性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56例患者,按临床症状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s, ACS)组。此56例患者均行宝石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心率≤65次/min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对于心率>65次/min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经心脏后处理工作站对所得冠脉图像进行后处理。对CTCA图像上每个节段(按美国心脏协会AHA15节段分法)进行斑块的类型和斑块重构特点的分析。斑块分为:钙化斑块(1型)、混合斑块(以钙化为主)(2型)、混合斑块(以软斑块为主)(3型)、和软斑块(4型)。斑块重构分为正性重构和负性重构。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评价,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75%)、重度狭窄(75%~99%)、完全闭塞(>99%)四级。对两组患者的斑块类型、斑块重构情况、冠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1. 56例患者中,SAP组患者共24例,共检出斑块172个,其中钙化斑块133个、混合斑块(以钙化为主)20个、混合斑块(以软斑块为主)4个、软斑块15个;ACS组患者32例,共检出钙化斑块89个,混合斑块(以钙化为主)6个、混合斑块(以软斑块为主)21个、软斑块67个。SAP组以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以钙化为主)为主,ACS组以软斑块和混合斑块(以软斑块为主)为主。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斑块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和混合斑块(以软斑块为主)与冠心病危险性有相关性。2.两组患者斑块重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以正性重构为主,SAP组以负性重构为主。3.两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56例患者中,35例扫描时采用了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患者所接受的平均有效剂量为4.15±0.43mSv;21例扫描时采用了回顾性心电门控,患者所接受的平均有效剂量为9.46±1.07mSv。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前门控组较后门控组辐射剂量降低了56.13%。结论:宝石CT可通过测量斑块的CT值、分析斑块的重构情况等来区分软斑块和钙化斑块,以判别斑块的稳定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同时宝石CT探测器等的更新使扫描时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大大降低。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程度的一种便捷、无创性检查技术,用于指导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随访的评估。
缩略词表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1页
材料与方法第11-13页
    1. 研究对象第11页
    2. 检查准备第11页
    3. CTCA 扫描方案及重建技术第11页
    4. 结果判定第11-12页
    5. 方法第12页
    6. 统计学处理第12-13页
结果第13-15页
    1. 两组患者中冠状动脉内斑块数量及类型第13页
    2. 对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估第13页
    3. 两组患者斑块重构指数的比较第13-14页
    4. 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第14-15页
讨论第15-19页
    1. 宝石 CT 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特点及优势第15页
    2. 宝石 CT 冠状动脉成像的低剂量技术第15-16页
    3. 宝石 CT 各种重建方法在显示冠脉斑块的价值第16页
    4. 宝石 CT 对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显示及临床意义第16-17页
    5. 宝石 CT 对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价及临床意义第17页
    6. 研究的局限性第17-19页
结论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3页
附图第23-27页
综述第27-36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个人简历第36-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52284,这篇论文共3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1.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