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低NOx燃烧系统研究

超临界论文 超超临界论文 空气分级论文 低NO_x燃烧论文
论文详情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这决定了我国电力工业以煤电为主的格局。然而煤的燃烧将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燃煤电站的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高参数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具有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特点,是我国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的优先选择。本文主要围绕600MW超临界和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低NO_x燃烧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煤粉锅炉中,一次风粉的均匀分配是防止炉内结渣、高温腐蚀,降低不完全燃烧损失的需要,也是实现低NO_x燃烧的前提条件。在直吹式制粉系统中,主要通过煤粉分配器实现一次风粉的均匀分配。本文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锅炉配套的煤粉分配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分配器前弯管的安装角度、入口直管长度等因素对分配效果的影响,得出当弯管与分配器成90度安装,且竖直布置分配器时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分配效果。本文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1000MW超超临界锅炉内的流动、燃烧和NO_x的生成情况,并对不同工况下的飞灰含碳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所研究的1000MW锅炉采用单炉膛双切圆的燃烧方式,并运用低NO_x同轴燃烧技术(LNCFS)来降低NO_x的排放。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炉膛双切圆的燃烧方式既保留了单切圆燃烧的所有优点,同时还能获得均匀的炉内空气动力场和热负荷分配,降低炉膛顶部区域的烟速和烟温偏差;LNCFS系统采用炉内径向和轴向空气分级相结合的燃烧技术,NO_x排放量可以降到300mg/Nm~3(折算到6%氧量)以下;采用分离布置燃尽风SOFA系统后,主燃区处在较强的还原性气氛下,局部热负荷偏高区域的水冷壁有可能发生高温腐蚀;采用空气分级技术时,对主燃区和SOFA风区的风量分配进行合理优化,可以在降低NO_x排放的同时提高煤粉燃尽率。目前国产的600MW超临界机组已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投产运行,这些机组采用了先进的低NO_x旋流或直流燃烧技术,取得了节能减排的显著效果。为了掌握超临界机组低NO_x燃烧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运行特性,本文对国内现役的两台600MW机组进行了燃烧调整及性能试验,这两台机组分别采用了低NO_x轴向旋流燃烧(LNASB)和低NO_x同轴直流切向燃烧系统(LNCFS)。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燃烧系统都能实现提高低负荷稳燃能力和燃烧效率,同时降低NO_x排放的目标。通过试验还得出了锅炉较佳的运行控制参数,为指导锅炉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文中还对其中一台锅炉的燃烧和NO_x生成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燃烧试验的结果基本吻合。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总论第11-33页
    1.1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定义及特点第12-16页
        1.1.1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参数第12页
        1.1.2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的优点第12-13页
        1.1.3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技术特点第13-16页
    1.2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发电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第16-24页
        1.2.1 国外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的发展第16-20页
        1.2.2 国外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锅炉的发展和现状第20-23页
        1.2.3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第23-24页
    1.3 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的低NO_x燃烧系统第24-25页
    1.4 煤粉分配器第25-28页
        1.4.1 一次风粉分配均匀性的重要性第25-26页
        1.4.2 煤粉分配器的类型第26-28页
    1.5 煤粉炉内流动、燃烧和污染物生成的综合数值模拟第28-31页
        1.5.1 数值模拟对电站锅炉运行的意义第28-29页
        1.5.2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锅炉的燃烧数值模拟第29-30页
        1.5.3 NO_x污染物生成的模拟现状第30-31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1000MW锅炉介绍第33-42页
    2.1 锅炉整体布置第33页
    2.2 锅炉特点第33-38页
    2.3 燃烧器系统设计说明第38-41页
        2.3.1 炉内燃烧器布置第38页
        2.3.2 风量分配调节系统第38-39页
        2.3.3 燃烧器系统的设计特点第39-41页
    2.4 锅炉的主要技术规范第41-42页
第三章 煤粉分配器的数值模拟研究第42-74页
    3.1 弯管与分配器流场的数值模拟第42-44页
        3.1.1 物理模型第42-43页
        3.1.2 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简介第43页
        3.1.3 网格的划分第43-44页
        3.1.4 模型边界条件第44页
    3.2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4-72页
        3.2.1 入口长度3D,夹角0度工况第44-51页
        3.2.2 入口长度3D,夹角90度第51-58页
        3.2.3 入口长度5D,夹角0度第58-65页
        3.2.4 入口长度18D,夹角0度第65-72页
    3.3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煤粉分配器试验研究第74-92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煤粉分配器竖直布置工况试验第74-87页
        4.2.1 试验系统第74-75页
        4.2.2 冷模试验参数计算第75-77页
        4.2.3 试验工况及测试方法第77-79页
        4.2.4 试验结果分析第79-87页
    4.3 煤粉分配器水平布置实验第87-91页
        4.3.1 试验目的第87-88页
        4.3.2 实验工况第88-89页
        4.3.3 试验结果分析第89-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煤粉锅炉燃烧和NO_x生成过程的综合数值模拟方法第92-102页
    5.1 四角切圆锅炉内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第92-93页
        5.1.1 描述湍流流动数学模型第92-93页
        5.1.2 伪扩散问题的解决方法第93页
    5.2 煤粉炉内煤粒运动和燃烧历程的模拟方法第93-97页
        5.2.1 炉内气固两相之间的耦合第93-94页
        5.2.2 煤粉颗粒的反应模型第94-95页
        5.2.3 煤粉颗粒的控制方程第95-96页
        5.2.4 煤粉颗粒湍流扩散的模拟方法第96-97页
    5.3 湍流化学反应的PDF模拟第97-98页
    5.4 煤粉炉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第98-99页
    5.5 NO_x的生成模拟第99-102页
第六章 1000MW锅炉燃烧、NO_x生成的数值模拟第102-120页
    6.1 数值模拟的目的第102-103页
    6.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103-119页
        6.2.1 模拟工况参数情况第103页
        6.2.2 温度分布的模拟结果分析第103-105页
        6.2.3 炉内氧量分布第105-107页
        6.2.4 CO2和CO在炉内的分布第107-109页
        6.2.5 NO生成量的预测情况第109-111页
        6.2.6 煤粉颗粒的燃尽情况分析第111-113页
        6.2.7 扭转残余计算第113-117页
        6.2.8 烟温偏差计算第117-119页
    6.3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七章 600MW超临界锅炉燃烧调整及性能试验研究第120-157页
    7.1 引言第120页
    7.2 潮州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燃烧调整及性能试验第120-144页
        7.2.1 潮州电厂超临界变压螺旋管圈直流锅炉简介第120-127页
        7.2.2 潮州电厂2号机组空气动力场试验第127-132页
        7.2.3 潮州电厂2号锅炉制粉系统性能试验第132-137页
        7.2.4 潮州电厂2号锅炉热效率性能试验第137-141页
        7.2.5.潮州电厂2号机组污染物排放性能试验第141-144页
    7.3 珠海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燃烧调整及性能试验第144-155页
        7.3.1 珠海电厂超临界变压螺旋管圈直流锅炉简介第144-149页
        7.3.2 珠海发电厂4号机组冷态通风试验第149-151页
        7.3.3 珠海电厂4号锅炉热效率性能试验第151-153页
        7.3.4 珠海电厂4号锅炉燃烧和污染物排放的数值模拟第153-155页
    7.4 本章小结第155-157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第157-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5页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65-166页
致谢第16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830484,这篇论文共16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9.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3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