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的补肾中药联合BMP-2诱导人脐血MSCs体外成骨分化的研究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论文 成骨分化论文 补肾中药论文 BMP-2论文
论文详情
目的:建立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观察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补肾中药与BMP-2联合作用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定向成骨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取30只SD大鼠,补肾中药连续灌胃7天,颈总动脉取血制备补肾中药血清。采集人脐血标本,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体外培养人脐血MSCs的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取第3代人脐血MSCs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5%中药血清组、10%中药血清组、15%中药血清组,5%中药血清+50ng/mlBMP-2组、10%中药血清+50ng/mlBMP-2组、15%中药血清+50ng/mlBMP-2组、50ng/mlBMP-2组。分别于诱导后1d、3d、5d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条件对人脐血MSCs增殖的影响,诱导后3d、6d、9d、12d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矿化结节Von Kossa染色观察人脐血MSCs定向成骨分化的成骨活性,放射免疫法计算各组培养液内骨钙素(BGP)含量,钙离子荧光探针技术检测成骨细胞内钙离子分泌情况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检测各组中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①原代培养的人脐血MSCs呈圆形,72h后仅见少量贴壁细胞,近似圆形或椭圆形,7d后首次换液可见分散的MSCs小集落,呈放射状生长。2周时细胞形态呈长梭形,3周后细胞集落彼此融合。传代细胞大部分24h内贴壁,一般3d即可达到80%-90%融合,细胞排列紧密,以梭形为主。②在第3d和第5d时,5%、10%中药血清+BMP-2组和BMP-2组均能够促进人脐血MSCs的增值(P<0.05),尤以5%中药+BMP-2组、BMP-2为佳(P<0.01),且5%中药+BMP-2组优于BMP-2组,第5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各中药血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诱导后第6d、9d、12d,与对照组比较,BMP-2组均能提高培养细胞上清的骨钙素(BG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9、0.012、0.021<0.05)。而5%中药血清+BMP-2组在诱导第9d时的BG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4<0.01),作用最为显著。④诱导后各组ALP活性逐渐增强,与对照组比较,BMP-2组、补肾中药与BMP-2联合组在诱导后3、6、9、12d均能提高ALP活性(P<0.05);5%中药血清+BMP-2组在诱导第6d时ALP活性与BMP-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5)。第7d ALP染色阳性表达较弱,第14d ALP染色呈阳性,细胞浆内出现弥散性红棕色或咖啡色颗粒,但强弱不等,其中对照组阳性表达较弱,5%补肾中药联合BMP-2及BMP-2组较为显著,而联合组阳性表达最优,第21d染色阳性表达有所减弱。⑤诱导后第14d von Kossa染色可见细胞间散在黑色颗粒,颗粒大小不均一,对照组细胞von Kossa染色未见黑色矿化物沉积。其中5%补肾中药联合BMP-2组较其他各组明显。⑥钙离子荧光探针技术检测显示BMP-2组及补肾中药联合BMP-2组细胞内钙离子分泌多于对照组及单纯补肾中药组。其中5%补肾中药联合BMP-2组荧光强度最为明显。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Ⅰ型胶原阳性表达为棕黄色颗粒,BMP-2组和5%补肾中药+BMP-2组均呈阳性表达,单纯补肾中药组和对照组表达则不明显。结论:BMP-2、补肾中药与BMP-2联合均能够促进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单纯补肾中药此作用不明显,而补肾中药与BMP-2联合应用较单纯BMP-2在这两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结果提示补肾中药联合BMP-2诱导人脐血间充质于细胞定向成骨分化的方法有效可行,印证了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的科学性,为中医药与现代组织工程技术有机结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丰富了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治疗手段。
目录第6-10页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第15-16页
前言第16-18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8-22页
    1 中医学对肾主骨理论的认识第18-19页
        1.1 肾主骨的生理表现第18页
        1.2 肾主骨的病理表现第18页
        1.3 “肾主骨”理论的发展第18-19页
    2 现代医学对肾主骨理论的理解第19-20页
        2.1 肾与骨代谢第19页
        2.2 肾的内分泌功能第19-20页
    3 肾藏精主骨生髓与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的理论分析第20-21页
        3.1 精与干细胞的关系第20页
        3.2 补肾中药与MSCs定向成骨分化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2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22-58页
    实验一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与形态学观察第22-34页
        1 实验目的第22页
        2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1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2-23页
            2.2 主要实验试剂与药物第23页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与准备第23页
        3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23-26页
            3.1 人脐血标本的采集第23-24页
            3.2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及原代培养第24页
            3.3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传代培养第24-25页
            3.4 细胞冻存第25页
            3.5 细胞复苏第25页
            3.6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观察、鉴定及生长曲线绘制第25-26页
                3.6.1 镜下观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第25页
                3.6.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第25-26页
                3.6.3 绘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第26页
        4 实验结果第26-30页
            4.1 原代及传代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形态变化情况第26-28页
            4.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第28页
            4.3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检测第28-30页
        5 讨论第30-32页
            5.1 人脐血的采集第30页
            5.2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第30-31页
            5.3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第31-32页
            5.4 培养环境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第32页
        6 小结第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实验二 补肾中药血清联合BMP-2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第34-39页
        1. 实验目的第34页
        2. 实验材料第34-35页
            2.1 实验动物第34页
            2.2 主要实验器材第34页
            2.3 主要实验仪器第34页
            2.4 主要药物与试剂第34页
            2.5 主要试剂的配置第34-35页
        3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35页
            3.1 实验分组第35页
            3.2 MTT比色法检测第35页
        4 统计学分析第35-36页
        5 结果第36-37页
        6 讨论第37-38页
        7 小结第38页
        参考文献第38-39页
    实验三 补肾中药血清联合BMP-2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第39-58页
        1. 实验目的第39页
        2. 实验材料第39-40页
            2.1 实验动物第39页
            2.2 主要实验器材第39页
            2.3 主要实验仪器第39页
            2.4 主要药物与试剂第39页
            2.5 实验对象第39页
            2.6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置第39-40页
        3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40-42页
            3.1 实验分组第40页
            3.2 成骨活性检测第40-42页
                3.2.1 形态学观察第41页
                3.2.2 骨钙素RIA法活性检测第41页
                3.2.3 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第41页
                3.2.4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第41页
                3.2.5 矿化结节Von Kossa染色观察第41页
                3.2.6 钙离子分泌检测第41-42页
                3.2.7 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第42页
        4 统计学分析第42页
        5 结果第42-49页
            5.1 形态学观察第42-43页
            5.2 骨钙素RIA法活性表达情况第43-44页
            5.3 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第44-45页
            5.4 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第45-46页
            5.5 矿化结节Von Kossa染色第46-47页
            5.6 钙离子分泌情况第47-49页
            5.7 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分析第49页
        6 讨论第49-55页
            6.1 补肾中药处方分析第51-52页
            6.2 BMP-2剂量的选择第52页
            6.3 骨钙素RIA法活性检测第52-53页
            6.4 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活性第53页
            6.5 矿化结节Von Kossa染色第53-54页
            6.6 钙离子分泌检测第54页
            6.7 Ⅰ型胶原第54-55页
        7 小结第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第58-59页
    1 结论第58页
    2 展望第58-59页
综述一第59-64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综述二第64-69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9783,这篇论文共7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