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用益物权客体的嬗变

客体论文 权利论文 物权论文 用益物权论文
论文详情
在我国,用益物权的客体是个“冷门”领域。长期以来,对用益物权客体的认识都局限于不动产,似乎没有人意识到这有什么问题,因为德国民法将物限定为有体物,而有体物就是物权的客体。只是,德国民法并没有规定物权的客体就只能是有体物,权利也是德国民法物权的客体。追溯历史,罗马法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法的用益物权的客体也要远比我们丰富得多。那为什么到了我国,用益物权的客体一下子就如此狭窄了?客体的狭窄给用益物权制度的发展又带来了什么效应?本文试图在梳理用益物权客体的三次嬗变的基础上探究这一问题并得出用益物权客体应予以扩展的结论。要说明的是,本文绝无意挑战德国民法的正统性,也不敢妄言得出一个肯定性的结论,只是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可能的思考论证路径,希望能引发有识之士对此问题的思考。正文系对于上述结论的论证,由五章组成:论文的第一章试图运用权利客体这一重要的总则理论涵括出用益物权的一般分析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对于用益物权理论和制度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也引出了本文论证的基础,用益物权的客体。要对用益物权客体进行研究,需要运用权利客体分层理论和类型化概念分析理论解决权利客体的外延界定和物与权利客体的关系这两个理论前提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用益物权客体研究的路径,即对客体嬗变进行历史审视,同时也要认识到不同制度惯性和社会现实的影响。论文的第二章对用益物权的客体从无到有的第一次嬗变进行了梳理。权利体系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权利客体的嬗变,而随着权利体系的完善,客体问题又逐渐显现。在罗马法中,用益物权本身即为无体物,是所有权的客体,自然谈不上对其客体的抽象认识,但具体的用益意志的外部定在是存在的,罗马法中的用益物权客体现象要远比我们今日的想象丰富得多,这些现象可以为提炼客体概念做准备,同时又有助于对用益物权进行开放性构建的实践。至中世纪,用益物权最终从无形物中摆脱出来,成为独立的权利,用益物权的客体随着用益物权从客体向独立权利迈进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法学意义上的存在,完成了第一次嬗变过程。论文第三章对在所有权客体从无体物转变为有体物的过程中完成的用益物权客体的第二次嬗变进行了反思。德国民法摒弃了盖尤斯的无体物概念,将权利排除出了物的范围,物仅限于有体物,作为所有权的客体。这样处理,虽然从逻辑上克服了法国民法中权利客体和主观权利体系的矛盾,但却无法解释实证中存在的权利用益物权的由来,德国民法并没有在总则中抽象出一般意义上的权利客体概念解决这一问题,而是选择了回避,造成了理论漏洞的存在。此时,已经作为主观权利独立出来的用益物权,其客体的确定问题浮现了出来,但德国民法对一般意义上的权利客体不作说明,导致了权利用益物权的适用的不足,德国民法所规范的物权客体范围实际上变得狭窄起来,这也导致了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在继受德国民法过程中,产生了用益物权客体只能是有体物的误读。这样,用益物权的客体在第二次嬗变过程中由宽泛走向了限缩。论文第四章对用益物权的客体从有体物到权利的第三次嬗变进行了展望。从我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对用益物权的继受过程来分析,用益物权的客体被进一步限缩到不动产,原因既在于对德国民法理论的误解,也在于对用益物权的功能错误地认识。在分析这一限缩的不合理和负面效应后,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对用益物权的扩展化的嬗变进行了论证,并对用益物权客体在第三次嬗变后的应有的维度和限度进行了描述。论文第五章对用益物权第三次嬗变的效应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用益物权客体由限缩向扩展的嬗变,将会在理论、立法、司法等各个方面带来相应的效应,最终会促进用益物权制度的重构。在理论上,用益物权客体的嬗变有助于重新审视用益物权的地位和内容;在立法上,会促使立法者正视现代社会的发展,更新思想观念,对新兴权益纳入用益物权的标准更为开放、灵活,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成为典权等用益物权的客体,能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三权分离为核心的新一轮农村财产权利制度改革提供理论证成。矿业权、取水权等基于自然资源利用关系的权利,其客体符合作为用益物权客体的基本属性,因此应该明确这些权利的物权属性;在司法上,人民法院应基于对用益物权客体的应有理解,发挥司法应有的法的创造功能,正确解释物权法定原则,认可新兴用益物权并以更开放的眼光,更超前的理念处理用益物权纠纷。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引言第18-25页
    一、本论文的选题及意义第18-20页
        (一)选题的由来第18-19页
        (二)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19-20页
    二、本论文主题的研究现状概述和主要参考文献综述第20-23页
        (一)本论文主题的研究现状概述第20页
        (二)主要参考文献综述第20-23页
    三、本论文的逻辑思路及研究方法第23-25页
        (一)本论文的逻辑思路第23页
        (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一章 客体与用益物权—认识客体嬗变的理论基础第25-47页
    第一节 权利客体的理论意义第25-29页
        一、权利客体的存在基础第25-26页
            (一)从哲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看待权利客体的存在第25页
            (二)从法律关系客体来看待权利客体的存在第25-26页
        二、权利客体的内涵与外延的确定是认识权利客体意义的前提第26-28页
            (一)权利的本质认识是界定权利客体内涵和外延的基础第26-27页
            (二)权利客体是自由意志和客观利益的交汇第27-28页
        三、权利客体的意义在于其为权利结构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第28-29页
            (一)权利客体是权利设定的根本第28页
            (二)权利客体是权利划分的依据第28-29页
            (三)权利客体与权利在动态意义上的互动第29页
    第二节 客体研究的阙如对用益物权研究的影响第29-34页
        一、民法总则对民法研究的重要意义第29-30页
        二、总则意义上的权利客体制度在大陆法系民法典中的缺位与回归第30-31页
        三、权利客体制度在我国民法学研究中地位的变迁第31-33页
        四、分则意义上的用益物权研究需要总则意义上的权利客体研究的支撑第33-34页
    第三节 以客体为视角的用益物权研究的前提第34-43页
        一、权利客体分层理论的引入第35-38页
            (一)权利客体外延的具体形式不应是单一的第35-36页
            (二)德国民法并没有排除物以外的权利客体第36-37页
            (三)权利客体分层理论就权利何以作为权利的客体进行了论证第37-38页
        二、对物的重新诠释——类型化概念的引入第38-43页
            (一)物在客体范畴中的重要地位第38-39页
            (二)德国民法对物的概念属性的有体性认识应该接受理性的审视第39-40页
            (三)抽象的客体概念同样暴露了涵摄不足的缺陷。第40-41页
            (四)运用类型化思维重新剖析物的抽象概念第41-43页
    第四节 以客体为视角的用益物权研究的路径第43-45页
        一、历史的验证—对用益物权客体的重新认识第43-44页
        二、现实的互动—客体的嬗变与用益物权制度的发展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二章 用益物权客体的第一次嬗变—从客体到本体第47-64页
    第一节 从无体物到有体物—客体性质的嬗变与认知第48-53页
        一、罗马法用益物权的客体性质—客体与本体的混沌不分第48-50页
            (一)古罗马财产状况和权利观念对财产权研究有重要意义第48页
            (二)用益作为无体物归属于客体的范畴第48-49页
            (三)无体物的意义和影响第49-50页
        二、日耳曼法用益物权的客体性质—客体与本体的区分端倪第50-53页
            (一)优士丁尼在《法学阶梯》中完全继承了盖尤斯的有体物和无体物的划分第50页
            (二)基于日耳曼法占有物权理念诞生的用益所有权第50-52页
            (三)用益物权向独立主观权利的迈进第52-53页
    第二节 从单一到多样——客体类型的嬗变与固化第53-58页
        一、罗马法用益物权的客体类型—从物到权利第53-56页
            (一)用益的客体类型在雏形期间就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第53-54页
            (二)对于客体的认定标准罗马法呈现出灵活和变通的态度第54-56页
        二、日耳曼法用益物权的客体类型—从不动产到动产第56-58页
            (一)中世纪前期商品经济交易相对沉寂的社会现实决定了用益物权客体的固化第56-57页
            (二)中世纪后期自由市民的交易需求促进了用益物权客体向动产扩展第57-58页
    第三节 从意志到权利——客体嬗变的效应初显第58-62页
        一、用益以客体为纽带在与所有权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发展第58页
        二、用益的独立主观意志通过役权权利现象体现出来第58-59页
            (一)早期役权与所有权处于混沌状态并无明确界限第58-59页
            (二)真正体现用益的人役权权利现象第59页
        三、用益随着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不断演进第59-62页
            (一)永佃与地上用益的出现最终形成了罗马法的用益体系第59-61页
            (二)围绕客体继续发展的用益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三章 用益物权客体的第二次嬗变—从无形到有形第64-89页
    第一节 权利与财产——法国民法中用益物权及其客体第64-71页
        一、客体的嬗变——从无体物到财产第64-68页
            (一)围绕物的的概念演进而成的总体财产概念第64-65页
            (二)总体财产中的有体物客体的发展第65-67页
            (三)总体财产中的无体物客体的发展第67-68页
        二、客体与法国民法用益物权的发展第68-71页
            (一)土地与地役权和地上权第68-69页
            (二)客体多样性的用益权第69-71页
    第二节 无体与有体—— 德国民法中用益物权的客体第71-80页
        一、客体的嬗变——从无体物到有体物第71-75页
            (一)无体物概念的消失第71-72页
            (二)德国民法将所有权客体严格限于有体物的原因第72-74页
            (三)有体物作为客体的涵摄有限性第74-75页
        二、客体与德国民法用益物权的发展第75-80页
            (一)土地与德国民法中的地上权第76页
            (二)客体的不统一造成役权缺乏共同规则第76-77页
            (三)用益权及其客体第77-80页
    第三节 从宽泛到狭隘——用益物权客体第二次嬗变的效应第80-87页
        一、用益物权最终走向独立第80-82页
            (一)法国民法中的用益物权还未取得形式上的独立地位第80-81页
            (二)用益物权在德国民法中最终取得了独立地位第81-82页
        二、用益物权功能的变化第82-84页
            (一)用益物权功能的有限性第82-83页
            (二)对用益物权功能的正确认识第83-84页
        三、用益物权应用的限缩第84-87页
            (一)权利客体因为形式理性的追求而趋于狭窄第84页
            (二)对一般意义上的权利客体说明的不足构成了理论的漏洞第84-86页
            (三)客体理论的漏洞导致了用益物权应用的限缩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四章 用益物权客体的第三次嬗变—从限缩到宽泛第89-128页
    第一节 用益物权客体的限缩—东亚国家和地区对德国民法的继受与实践第89-104页
        一、日韩民法中的用益物权及其客体第89-91页
            (一)作为客体的物第89-90页
            (二)用益物权以土地为唯一客体第90-91页
            (三)韩国民法中的用益物权同样以土地为唯一客体第91页
        二、我国台湾地区的用益物权及其客体第91-93页
            (一)深受日本民法影响的用益物权及其客体制度第91-92页
            (二)修正后的用益物权客体虽然扩展仍然限于不动产第92-93页
        三、新中国物权法中的用益物权及客体第93-95页
            (一)以公有财产的利用为目的发展而来的用益物权及客体第93-95页
            (二)物权法制定后对物权客体的扩展没有涵摄用益物权的客体第95页
        四、客体的限缩及其引发的效应第95-104页
            (一)动产和权利被排除出用益物权的客体第95-97页
            (二)物权法关于客体的规定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第97-98页
            (三)用益物权客体的限缩引发的负面效应第98-104页
    第二节 理论和现实的交织—用益物权客体需要第三次嬗变第104-121页
        一、对用益物权客体第三次嬗变的理论基础认识第104-115页
            (一)对用益物权客体的重新定位与认识第104-107页
            (二)权利客体分层理论在论证权利用益物权中的具体运用第107-112页
            (三)作为用益物权客体的物应具有独特属性第112-115页
        二、对用益物权客体第三次嬗变的现实因素考量第115-120页
            (一)对用益物权客体的选择需要考虑传统和现实因素第115-116页
            (二)传统不是用益物权客体嬗变的羁绊第116页
            (三)用益物权客体的发展应该满足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第116-120页
        三、理论和现实决定了用益物权客体需要第三次嬗变第120-121页
    第三节 从限缩到宽泛—第三次嬗变的应然展望第121-125页
        一、用益物权客体嬗变的维度第121-124页
        二、用益物权客体嬗变的限度第124-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8页
第五章 用益物权制度的重构—第三次嬗变的效应第128-158页
    第一节 用益物权理论的厘清第129-143页
        一、用益物权地位的独立第129-137页
            (一)用益物权和所有权的天然联系第129-130页
            (二)客体限缩导致的对用益物权和所有权关系的认识偏差第130-131页
            (三)用益物权相对于所有权应具有的独立性地位第131-135页
            (四)基于用益物权的独立地位对农地物权体系三权分离的认识第135-137页
        二、用益物权权能的变化第137-143页
            (一)权利用益物权赋予权能新的含义第138-139页
            (二)用益物权权能应包含处分权能第139-141页
            (三)用益物权处分权能理论不能解决三权分离政策的理论论证问题第141-143页
    第二节 用益物权立法体系的重构第143-152页
        一、设立权利用益权解决农村财产权利体系的重构问题第143-146页
            (一)对三权分离政策只能进行权利性的解读第143-144页
            (二)运用权利客体分层理论对三权分离政策进行权利性解读第144-145页
            (三)设立权利用益物权丰富农村财产权利体系第145-146页
        二、典权可以纳入物权法第146-150页
            (一)对客体认识的狭隘导致了典权适用的沉寂第146-147页
            (二)农村房屋流转需要新的权利形式的规制第147-149页
            (三)客体的扩展使典权发挥了新型功能价值第149-150页
        三、对准物权的重新思考第150-152页
            (一)准物权的概念反思第150-151页
            (二)准物权的渊源重构第151-152页
    第三节 用益物权法律适用的创新第152-155页
        一、用益物权发展过程中司法的作用第152-153页
        二、司法在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发展中当有作为第153-155页
            (一)我国司法在用益物权制度发展应发挥相应的作用第153-154页
            (二)对用益物权客体的司法突破应予以合理的克制第154-155页
    本章小结第155-158页
结论第158-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937883,这篇论文共16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50.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3.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