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6微球的制备及其在隔离型导电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聚酰胺6微球论文 加工条件论文 隔离结构论文 还原氧化石墨烯论文
论文详情
传统的导电复合材料(CPCs)往往需要加入较多的导电填料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导电性能,而这会使CPCs的加工性能下降,限制了CPCs的应用。在CPCs中构建隔离结构能够显著的降低渗流阈值并提高导电性。这种以聚合物粒子和导电填料组成的隔离型导电复合材料(S-CPCs)在电磁屏蔽、传感器、半导体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多种聚合物基体已被用于制备S-CPCs。然而,聚酰胺(PA)基隔离型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这主要受限于传统方法制备的聚酰胺粉末粒径分布宽、形状无规则且工艺繁琐。因此,本文基于制备高性能聚酰胺基S-CPCs,首先利用己内酰胺(CL)/聚苯乙烯(PS)体系在阴离子原位聚合过程中出现的相反转现象制备了PA6微球,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于相反转过程的影响。通过“机械共混-模压”法制备了石墨/聚酰胺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聚酰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加工参数(温度、压力)、填料种类、聚合物粒子尺寸和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程度对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和微观相形态的影响,期望实现制备具有优异电性能的隔离型聚酰胺导电复合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原位PA6/PS合金的形貌研究发现,当PS含量很低时,体系发生相反转,由“PS分散相”转变为“PA6分散液滴相”,这是PS与PA6之间存在大的粘弹性差异、动力学不对称所致。基于相反转现象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单分散的PA6微米球。(2)加工条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相形貌和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复合材料的强度随着模压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电性能却显著下降。在低温下,聚合物粒子未完全熔融,界面相互作用较弱。而在高温下,导电填料迁移至聚合物基体内部,破坏了隔离结构。模压的压力越大使得复合材料的导电网络更加密实,导电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不明显。此外压力的提高可以使界面处的孔洞数量减少。(3)干混法比溶液共混法制备的导电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渗流阈值,这是因为填料在干混过程中容易团聚,减小了填料之间的距离。在含量较少的情况下,有效导电通路的密度要高于溶液共混体系。(4)通过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FTIR、XRD表明GO已被成功氧化,AFM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片层间厚度保持在1~1.2 nm左右。利用两种不同的还原方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XPS结果表明化学还原的程度要高于200℃下原位热还原。(5)原位热还原法制备的热还原氧化石墨烯(TRGO)/PA6复合材料渝渗值比化学还原法制备的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CRGO)/PA6复合材料低。一方面是由于氧化石墨烯在原位热还原过程中热分解,缩短了填料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氧化石墨烯在化学还原过程中发生不可逆的团聚。在相同氧化石墨烯的含量下,CRGO/PA6复合材料拥有更好的导电性。这是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程度和热分解导致导电性能的差异。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1页
    1.1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概述第12-13页
    1.2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渝渗行为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S-CPCs渝渗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1.3.1 导电填料的影响第15-16页
        1.3.2 聚合物基体的影响第16页
        1.3.3 加工方式的影响第16-17页
    1.4 S-CPCs的性能第17-22页
        1.4.1 S-CPCs的外场响应能力第17-19页
        1.4.2 S-CPCs的电磁屏蔽性能第19-20页
        1.4.3 S-CPCs的热电性能第20-21页
        1.4.4 S-CPCs的机械性能第21-22页
    1.5 S-CPCs的制备方法第22-25页
    1.6 聚酰胺基S-CPCs第25-29页
        1.6.1 原位阴离子聚合法制备聚酰胺粉末第25-27页
        1.6.2 己内酰胺阴离子开环聚合机理第27-28页
        1.6.3 阴离子法制备聚酰胺粉末的机理第28-29页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第29页
    1.8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1.9 创新点第30-31页
第二章 PA6微球的制备及表征第31-41页
    2.1 前言第31页
    2.2 实验部分第31-33页
        2.2.1 实验原料第31-32页
        2.2.2 实验设备第32页
        2.2.3 材料制备第32页
        2.2.4 测试与表征第32-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40页
        2.3.1 阴离子开环聚合单体转化率第33-34页
        2.3.2 不同PS含量下PA6/PS合金形貌图第34-36页
        2.3.3 PA6微球的FT-IR表征第36-37页
        2.3.4 PA6微球形貌和粒径第37-39页
        2.3.5 PS含量对PA6微球熔点的影响第39-40页
    2.4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具有隔离结构的石墨/PA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41-49页
    3.1 前言第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3页
        3.2.1 主要原料第41-42页
        3.2.2 实验设备第42页
        3.2.3 材料制备第42页
        3.2.4 表征方法第42-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48页
        3.3.1 模压温度对石墨/PA6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电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3.2 模压压力对石墨/PA6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及电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3.3.3 混料方式对石墨/PA6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及电性能的影响第45-47页
        3.3.4 石墨/PA6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第47-48页
    3.4 结论第48-49页
第四章 具有隔离结构的还原氧化石墨烯/PA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49-63页
    4.1 前言第49-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3页
        4.2.1 实验原料第50页
        4.2.2 实验设备第50页
        4.2.3 材料制备第50-52页
        4.2.4 表征方法第52-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61页
        4.3.1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与分析第53-55页
        4.3.2 不同还原方式对RGO/PA6复合材料电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第55-60页
        4.3.3 聚合物粒径对RGO/PA6复合材料电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第60-61页
    4.4 总结第61-6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5.1 总结第63-64页
    5.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338383,这篇论文共7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2.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7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