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废水中磷的赋存形态及除磷机理的研究

生物除磷论文 氮磷比论文 pH值论文 形态磷论文
论文详情
本试验采用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以A2O中的聚磷菌为研究对象,控制进水C/P比和pH值,通过对胞内聚合物含量和污泥形态磷(SMT法)的测定,考察了聚磷菌PAOs的聚磷能力和污泥絮体中磷的形态与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如下:在不同进水C/P条件下,EBPR系统能实现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COD、TN、NH4+-N、SOP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89%、75%、95%、88%左右,C/P比对COD、TN、NH4+-N、SOP的处理效能的影响甚微。随着进水C/P比降低,PAOs的厌氧释磷量,缺氧、好氧的吸磷量有所增加,且PAOs合成和消耗的单位质量PHA和Poly-P量也随之提高,同时缺氧池反硝化除磷现象随C/P的减小而增强。EBP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总磷(TP)含量为22.25-37.53mg/g,无机磷(IP)含量为14.56~24.68mg/g;而在IP中,非磷灰石无机磷(NAIP)是主要的赋存形态,NAIP含量为9.87~16.79mg/g。在厌氧/好氧过程中,富含PAOs的污泥通过生物作用和吸附、结合作用将厌氧过量释放出的水中的磷迁移转化到污泥中。低C/P比的污泥表现出更高的总磷TP值和形态磷值,其中IP、OP值所占百分比基本保持不变,而在IP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P比的减小,NAIP所占的百分比有所下降,有一小部分NAIP转化成AP形式存在。静态实验中,厌氧释磷与COD降解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污泥比释磷速率和比吸磷速率分别为11.3mg/(gMLSS·h)和5.75mg/(gMLSS·h);周期内PHA的合成量和降解量分别为118.7mg/g,117.3mg/g,对应的PHB的合成量和降解量分别为100.9mg/g,99.7mg/g,占了85.0%和84.9%,PHB/PHV定性地反映出系统中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竞争中,聚磷菌的优势地位显著。同时形态磷的变化可以定性地推断聚磷菌并非将全部磷酸盐以聚磷酸盐形式贮存在胞内,同时还要一部分以弱吸附态磷的形式吸附在胞外聚合物之中。改变进水pH值,单位质量污泥的总磷和形态磷的含量变化明显,偏碱环境下的各池污泥含磷量略高于中性环境系统的污泥,而中性环境下的污泥含磷量又明显高于偏酸环境。在进水pH在6-8之间时,高pH值的污泥TP值和形态磷值更高,且在厌氧/好氧过程中,污泥中△TP和△IP更高。注意的是,在pH为6时,相对而言其污泥的OP值和△OP值(厌-好)减幅较大。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背景第11页
    1.2 生物除磷机理第11-15页
        1.2.1. PAO原理第11-12页
        1.2.2 强化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第12-14页
        1.2.3 生物除磷的现存争议第14-15页
    1.3 磷元素赋存形态分级方法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研究方法第19-26页
    2.1 试验装置第19-20页
    2.2 反应器运行参数第20页
    2.3 种泥及进水水质第20-21页
    2.4 化学分析方法及主要仪器第21-24页
        2.4.1 常规分析项目和检测分析第21-22页
        2.4.2 胞内聚合物检测方法第22-24页
        2.4.5 试验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4页
    2.6 试验运行方案第24页
    2.7 最佳运行条件的选择第24-26页
        2.7.1 温度的选择第24-25页
        2.7.2 污泥龄的确定第25页
        2.7.3 硝化液回流比的确定第25-26页
第三章 EBPR系统的驯化启动和脱氮除磷效能第26-34页
    3.1 A2O-MBNR的启动驯化第26-27页
    3.2 污泥基本特性和微生物相观察第27-28页
    3.3 驯化期间SOP的去除规律第28-29页
    3.4 稳定运行期,不同进水C/P比条件下,污染物去除的情况第29-33页
        3.4.1 不同进水C/P比下,系统对COD去除的情况第29-30页
        3.4.2 不同进水C/P比下,系统脱氮的情况第30-31页
        3.4.3 不同进水C/P比下,系统除磷的情况第31-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不同进水C/P比条件下,聚磷菌聚磷能力的情况第34-49页
    4.1 不同进水C/P比条件下,聚磷菌代谢特性第34-42页
        4.1.1 不同进水C/P比下,厌氧释磷能力与COD降解量的关系第35-36页
        4.1.2 不同进水C/P比下,聚磷菌厌氧释磷量与PHA量的关系第36-37页
        4.1.3 不同进水C/P比下,好、缺吸磷量与PHA降解量的关系第37-39页
        4.1.4 不同进水C/P比下,聚磷菌胞内聚合物代谢特性第39-42页
    4.2 进水C/P比为50时,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和胞内聚合物变化第42-44页
        4.2.1 污染物的沿程变化与去除分析第42-43页
        4.2.2 胞内聚合物含量沿程变化第43-44页
    4.3 静态试验第44-48页
        4.3.1 聚磷菌释磷、吸磷规律研究第45-46页
        4.3.2 胞内聚合物分析第46-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不同进水C/P比条件下,污泥中磷形态分布和含量第49-58页
    5.1 污泥中总磷和各组分磷含量分布第49-51页
    5.2 进水C/P比为43时,厌氧/好氧过程中污泥形态磷的含量变化第51-53页
    5.3 不同进水C/P比下,污泥中总磷和各形态磷含量的情况第53-55页
    5.4 不同进水C/P比下,污泥中总磷和各形态磷增量的情况第55-56页
    5.5 静态试验中,形态磷的变化分析第56-57页
    5.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pH值对聚磷菌聚磷能力的影响第58-64页
    6.1 不同进水pH值下,系统脱氮除磷的性能第58-60页
    6.2 不同进水pH值下,聚磷菌厌氧释磷的情况第60-61页
    6.3 不同进水pH值下,污泥中总磷和形态磷含量变化情况第61-62页
    6.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64-67页
    7.1 结论第64-65页
    7.2 不足和建议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3页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奖励情况第7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611982,这篇论文共7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6.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