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岚县“岚城面塑供会”民俗活动的考察研究--以面塑供品为中心

岚城面塑供会论文 面塑供品论文 艺术特点论文 民俗所指论文
论文详情
“岚城面塑供会”是山西省岚县岚城北街俗民纪念“民间神医仙姑”的一项民俗活动,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举行。其起源时代无从可考,但据俗民群体相传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如此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民俗活动却不受重视,历代典籍都疏于记载。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民俗活动只有在产生它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只有涵盖一定的民俗内涵才能发展;只有符合俗民的感情需要才能传承。在这样的情况下,“岚城面塑供会”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应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本选题以解释人类学深描理论,民俗学民俗符号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岚城面塑供会”进行考察研究,并以面塑供品为研究中心。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研究:一、“供会”民俗的展演与复写。这部分主要对与“供会”相关的口承语言民俗、“供会”的组织方式、“供会”的活动过程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二、面塑供品的制作与特点。本章主要探讨了面塑供品的制作以及其造型色彩方面艺术特点。三、面塑供品的民俗所指。面塑艺术在“岚城面塑供会”这一民俗活动中是作为传情表意的民俗符号而存在的,因而其指向的是俗民群体的内心诉求,是世代相承的民俗文化。并且,不同的面塑供品造型不同指向的民俗意义也不尽相同。四、“供会”民俗的传承与保护。这一章节是对“供会”民俗的传承方式,历史演变,传承机制的总结与概括,以及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一些保护建议与措施。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供会”民俗的生成空间第10-11页
        1.1.1 自然生态空间第10页
        1.1.2 历史文化空间第10-11页
    1.2 选题背景和缘起第11-12页
    1.3 研究现状与述评第12-13页
        1.3.1 “岚城供会”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民间面塑艺术研究概况第13页
    1.4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13-16页
        1.4.1 研究理论第13-15页
            1.4.1.1 解释人类学理论第13-14页
            1.4.1.2 民俗符号论第14-15页
            1.4.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论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1 田野调查法第16页
            1.4.2.2 文献研究法第16页
    1.5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6-19页
        1.5.1 选题目的第16-17页
            1.5.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文化重建第16-17页
            1.5.1.2 从文化多样性到面塑艺术第17页
        1.5.2 选题意义第17-19页
            1.5.2.1 学术意义第17-18页
            1.5.2.2 现实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供会”民俗的展演与复写第19-28页
    2.1 与“供会”相关的口承语言民俗第19-20页
        2.1.1 “供会”起源传说第19-20页
        2.1.2 “供会”食俗传说第20页
    2.2 “供会”组织方式第20-22页
        2.2.1 “纠首”负责的组织领导方式第20-21页
        2.2.2 取之于民的经费筹集渠道第21-22页
    2.3 围绕“神”的活动过程第22-25页
        2.3.1 搭神楼第22页
        2.3.2 请神第22-23页
        2.3.3 祭神第23-24页
        2.3.4 娱神第24-25页
        2.3.5 送神第25页
    2.4 围绕面塑供品的活动过程第25-27页
        2.4.1 捏供第25-26页
        2.4.2 摆供第26页
        2.4.3 赏供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面塑供品的制作与特点第28-36页
    3.1 面塑的制作第28-30页
        3.1.1 制作原料第28页
        3.1.2 制作工具第28-29页
        3.1.3 制作过程第29-30页
            3.1.3.1 和面第29页
            3.1.3.2 捏制第29页
            3.1.3.3 蒸制第29-30页
            3.1.3.4 点染插花第30页
    3.2 面塑的造型第30-33页
        3.2.1 造型技法第30-31页
        3.2.2 造型特点第31-33页
            3.2.2.1 互渗性第31页
            3.2.2.2 超时空性第31-32页
            3.2.2.3 象征性第32页
            3.2.2.4 概括性第32页
            3.2.2.5 程式性第32-33页
            3.2.2.6 动态性第33页
    3.3 面塑的色彩第33-34页
        3.3.1 着色技法第33-34页
            3.3.1.1 颜料点染第33页
            3.3.1.2 色面捏制第33-34页
        3.3.2 用色特点第34页
            3.3.2.1 红色的使用为主第34页
            3.3.2.2 鲜亮色彩搭配使用第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面供指符的民俗所指第36-43页
    4.1 素色吊供的民俗所指第36-38页
        4.1.1 面塑类型第36页
        4.1.2 所指向的俗民情感第36-38页
    4.2 素色摆供的民俗所指第38-40页
        4.2.1 面塑类型第38-39页
        4.2.2 所蕴含的民俗意义第39-40页
    4.3 彩色面供的民俗所指第40-42页
        4.3.1 面塑类型第40-41页
        4.3.2 所涵盖的民俗思想第41-42页
            4.3.2.1 阴阳思想第41页
            4.3.2.2 五行观念第41-42页
            4.3.2.3 官宦功名第42页
            4.3.2.4 生命意识第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供会”民俗的传承与保护第43-48页
    5.1 “供会”民俗的传承第43-46页
        5.1.1 “供会”民俗的横向扩布第43页
        5.1.2 “供会”民俗的纵向传承第43-44页
            5.1.2.1 “供会”民俗的传承方式第43-44页
            5.1.2.2 “供会”民俗的历史演变第44页
        5.1.3 “供会”民俗的传承发展机制第44-46页
            5.1.3.1 民间信仰是“岚城面塑供会”生成延传的根本源泉第45页
            5.1.3.2 审美追求是“岚城面塑供会”丰富扩展的内在动力第45-46页
    5.2 “供会”民俗的保护第46-47页
        5.2.1 地方政府第46页
        5.2.2 新闻媒体第46-47页
        5.2.3 传承主体第47页
    5.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1第51-53页
附录2第53-54页
附录3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799280,这篇论文共55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6.5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7.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