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研究

液电馈能论文 汽车减振器论文 半主动悬架论文 振动能量回收论文
论文详情
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工作过程中通过液压油往返流经阀体和间隙产生阻尼,吸收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衰减车辆的振动,并将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耗散掉。液电馈能式减振器采用机—电—液混合系统,通过单向阀组成的液压回路将由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身与道路间的往复振动变成流动方向不变的液压油流动,由液压油驱动液压马达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可为汽车空调以及其他电器系统提供电能。本项目通过建立机—电—液混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分析机械能、液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的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汽车振动能量回收模型的研究,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的能量转换机理研究和原理样机的研制。同时研究基于该种形式减振器所建立的悬架系统,对能量回收利用的程度,以及通过相关控制算法实现悬架系统主动或半主动控制的可行性。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对液电馈能式减振器进行原理可行性验证研究和原理样机试制工作,主要工作包括:(1)总结前人在馈能式减振器领域的研究工作,分析各种形式减振器工作原理及优缺点,提出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基本原理方案。(2)分析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的动力学特性,提出阻尼力控制方法,并提出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控制策略。(3)基于AMESim仿真软件建立液电馈能式减振器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观察其工作特点,分析其性能特性,并借助仿真试验确定原理样机中各关键零部件的参数。(4)设计并搭建原理样机试验台架,其中一些关键零部件的选型借鉴仿真试验中的试验结果。(5)建立发电机工况试验台架,研究发电机的实际工作特性。(6)进行原理样机台架试验,详细了解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的实际工作特性,将台架试验结果与仿真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会对减振器性能造成影响的结构形式并分析其原因。(7)总结并分析仿真试验和原理样机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提出机-电-液混合系统的车用馈能式减振器概念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汽车振动能量回收的概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馈能式悬架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研究前人的研究经验,针对现有馈能式悬架形式的缺陷,提出了机-电-液混合系统的车用馈能式减振器概念,这种方案通过灵活的液压传动系统能有效提高电磁馈能系统的效率,并可在能量回收的同时实现减振器阻尼力的控制。(2)提出液电馈能式减振器阻尼力控制理论通过对液电馈能式减振器仿真和台架试验,证明了随动状态下通过发电机负载控制减振器阻尼力的可行性。通过对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该减振器在半主动控制悬架上的控制理论。(3)提出集成式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原理样机设计方案根据液电馈能式减振器的工作特点,结合减振器功能性和安装性的需要,提出了集成式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原理设计方案。该方案具有可与传统减振器在整车上进行的互换的外观尺寸,和满足其本身工作原理的特征,如联动式单向阀组、可变压力蓄能器等结构。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第13-16页
        1.2.1 振动能量回收研究在国外的研究概况第14-15页
        1.2.2 振动能量回收在国内的研究概况第15-16页
    1.3 现有馈能式悬架的主要结构形式和性能特点第16-22页
        1.3.1 静液蓄能式第16-17页
        1.3.2 电磁线圈感应式第17-18页
        1.3.3 齿轮齿条式第18-19页
        1.3.4 滚珠丝杆式第19-20页
        1.3.5 曲柄连杆式第20页
        1.3.6 直线电机式第20-21页
        1.3.7 现有馈能悬架结构方案的综合评价第21-22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2-25页
        1.4.1 论文研究项目的来源第22-23页
        1.4.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3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2章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机理研究第25-38页
    2.1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动力学特性第25-32页
        2.1.1 功率平衡方程第25页
        2.1.2 转矩平衡方程第25-27页
        2.1.3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阻尼力控制理论第27-32页
    2.2 液电馈能式悬架控制理论第32-37页
        2.2.1 建立单轨半车模型第32-36页
        2.2.2 预见控制模型第36-37页
    2.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仿真研究第38-59页
    3.1 AMESim简介第38-39页
    3.2 建立液电馈能式减振器AMESim模型第39-44页
        3.2.1 液压缸第39-40页
        3.2.2 液压马达第40-42页
        3.2.3 蓄能器第42-43页
        3.2.4 单向阀及管路第43页
        3.2.5 发电机及发电电路第43-44页
    3.3 减振器模型仿真模型优化第44-53页
        3.3.1 容积变化响应问题第44-47页
        3.3.2 拉伸行程阻尼力偏小的问题第47-53页
    3.4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工作特性仿真研究第53-55页
    3.5 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特性仿真分析第55-57页
    3.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液电馈能式减振器原理样机设计及制造第59-71页
    4.1 发电机选型第59-62页
    4.2 液压马达选型第62-64页
    4.3 蓄能器选型第64-65页
    4.4 减振器缸体设计制造第65页
    4.5 单向阀选型第65-66页
    4.6 电子负载选型第66-68页
    4.7 试验台架设计制造第68-69页
    4.8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5章 发电机的特性试验及分析第71-76页
    5.1 电机特性试验的装置简介第71-72页
    5.2 测试发电机功率—转速负载特性第72页
    5.3 测试发电机效率分析第72-73页
    5.4 发电机转矩系数第73-75页
        5.4.1 发电机电势系数第73-74页
        5.4.2 发电机转矩系数第74-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原理样机台架试验及结果分析第76-101页
    6.1 试验方案第76页
    6.2 数字采集系统设计第76-78页
    6.3 初步试验及台架优化第78-81页
    6.4 台架试验及结果分析第81-92页
        6.4.1 正弦激励试验第81-83页
        6.4.2 负载控制试验第83-89页
        6.4.3 随机激励试验第89-92页
    6.5 AMESim仿真模型的优化第92-97页
    6.6 集成化样机设计第97-99页
    6.7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5页
    7.1 全文总结第101-102页
    7.2 本文的创新点第102-103页
    7.3 后续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2-113页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第11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82580,这篇论文共11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3.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6.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