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Arachis hypogaea)蛋白多肽提取、分离及纯化

花生分离蛋白论文 花生多肽论文 脱盐论文 超滤论文 抗氧化活性论文
论文详情
本课题将超声技术用于提取花生分离蛋白的试验中,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因素对花生分离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固定碱液pH为9,超声频率为28KHz的基础上,经优化后确定超声辅助提取花生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为210W,超声时间为30min,超声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0.7。花生分离蛋白的最高提取率可达到80.09%。在蛋白酶解制备花生蛋白的过程中采用微波耦合酶法制备多肽,从五中常用的蛋白酶中选出最优酶,木瓜蛋白酶与微波耦合酶解花生分离蛋白得到的短肽得率及蛋白水解度最高,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固定微波功率为600W,底物浓度为4%,通过响应面对影响酶解花生蛋白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酶解条件为:微波时间9.5 min, pH值7.1,微波温度50℃,加酶量6500 U/g.在此条件下短肽得率为62%,蛋白水解度为25.89%。采用微波耦合酶解花生分离蛋白制备花生多肽比采用酶法制备花生多肽有较好的短肽得率及蛋白水解度。脱盐过程中,通过对大孔树脂脱盐及纳滤法脱盐结果比较,大孔树脂在选用流速为1.2BV/h,多肽浓度为20mg/ml,洗脱剂为75%的乙醇,测定花生多肽的脱盐率达到85.43%,短肽得率为69.38%的脱盐花生肽。在试验中,操作压力为0.7MPa、料液浓度为5ug/mL、料液pH为8、料液温度为35℃时的脱盐率最高:56.43%,短肽得率为84.37%。大孔树脂的脱盐效果明显比纳滤脱盐效果高,但是短肽的率较纳滤比较少,因此如果需要得到纯度较大含盐量较少的肽选用大孔树脂法脱盐,而对肽纯度要求不高时选用纳滤法脱盐。采用超滤技术对花生短肽进行分离,实验确定的超滤的操作条件为:一级超滤的操作压力为0.4MPa,料液浓度为2%,自然pH值;二级操作的操作压力为0.5MPa,料液浓度为1.5%,自然pH值;三级超滤的操作压力为0.5MPa,料液浓度为1%,自然pH值。并且通过凝胶柱层析Sphadex-G15对超滤后的花生肽进行分子量分布分析。通过对花生多肽及各分子量段的肽进行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花生多肽与分离蛋白相比,花生多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起泡性及乳化性,且5KD以上的分子量肽段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更适合最为食品添加剂,抗氧化研究表明,花生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其还原力较强,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十分明显,但其在较高浓度下才表现出较明显的抗亚油酸氧化能力。小于3KD分子量段的多肽抗氧化能力最强,3KD~5KD分子量段的多肽次之,大于5KD分子量的多肽表现出较差的抗氧化能力。花生体外抗ACE活性研究表明,未经超滤的花生多肽的ACE活性抑制IC50在2.13mg/ml而1KD以上的多肽几乎对ACE活性无抑制作用,分子量<1KD的花生多肽的ACE活性抑制IC50为0.41mg/ml。
目录第4-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前言第11-20页
        1.1.1 花生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第12-15页
            1.1.1.1 花生的种植及主要成分第12-13页
            1.1.1.2 花生的综合利用第13-15页
        1.1.2 花生蛋白的开发和利用现状第15-16页
        1.1.3 花生短肽的生理学功能第16-18页
        1.1.4 花生功能性短肽的制备第18-19页
        1.1.5 花生功能性短肽的纯化第19-20页
    1.2 国内外功能性肽制品的研究进展第20页
    1.3 立题根据及意义第20-22页
        1.3.1 立题依据第20-21页
        1.3.2 立题意义第21-22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花生分离蛋白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第24-35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2.2.1 材料和试剂第24页
        2.2.2 主要设备第24-25页
    2.3 分析方法第25页
        2.3.1 原料组分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3.2 花生分离蛋白得率的测定第25页
        2.3.3 花生分离蛋白纯度的测定第25页
        2.3.4 花生分离蛋白提取率的测定第25页
    2.4 试验方法第25-26页
        2.4.1 花生分离蛋白的制备工艺流程第25页
        2.4.2 单因素实验设计第25-26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26-33页
        2.5.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6-29页
        2.5.2 超声辅助提取花生分离蛋白的工艺优化第29-33页
    2.6 结论第33-35页
第三章 花生多肽的制备第35-47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5-36页
        3.2.1 材料和试剂第35-36页
        3.2.2 主要设备第36页
    3.3 分析方法第36-37页
    3.4 实验方法第37-38页
        3.4.1 花生多肽的制备过程第37页
        3.4.2 单因素实验设计第37-38页
        3.4.3 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中心组合设计实验第38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38-46页
        3.5.1 最佳酶的选择第38-39页
        3.5.2 单因素实验结果第39-43页
        3.5.3 响应面分析方案及结果第43-46页
    3.6 结论第46-47页
第四章 花生多肽的脱盐及超滤第47-58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材料与主要仪器第48页
        4.2.1 材料和试剂第48页
        4.2.2 实验仪器第48页
    4.3 分析实验方法第48-51页
        4.3.1 脱盐率测定第48-49页
        4.3.2 短肽得率测定第49页
        4.3.3 花生多肽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脱实验第49页
        4.3.4 花生多肽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剂解脱实验第49页
        4.3.5 纳滤膜功能性检测第49页
        4.3.6 纳滤正交实验设计第49-50页
        4.3.7 花生多肽的超滤第50页
        4.3.8 SepHadex G-15 凝胶柱层析分析法确定分子量分布第50-51页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1-57页
        4.4.1 花生多肽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脱实验结果第51页
        4.4.2 流速对大孔树脂动态吸附的影响第51-52页
        4.4.3 多肽浓度对大孔树脂动态吸附的影响第52页
        4.4.4 纳滤膜功能第52-53页
        4.4.5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3页
        4.4.6 大孔树脂脱盐及纳滤法脱盐结果比较第53-54页
        4.4.7 超滤工艺参数的选取第54-56页
        4.4.8 花生抗氧化肽的分子量分布第56-57页
    4.5 结论第57-58页
第五章 花生多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活性的研究第58-69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材料与试剂第58-59页
        5.2.1 实验试剂第58页
        5.2.2 仪器与设备第58-59页
    5.3 方法第59-62页
        5.3.1 花生蛋白肽溶解性的测定第59页
        5.3.2 花生蛋白吸水力的测定第59页
        5.3.3 花生肽吸油力的测定第59-60页
        5.3.4 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测定第60页
        5.3.5 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测定第60页
        5.3.6 花生蛋白肽化学组成测定第60页
        5.3.7 花生多肽还原力的测定第60-61页
        5.3.8 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第61页
        5.3.9 抗亚油酸氧化反应第61页
        5.3.10 清除二苯带苦味苯肼自由基(DPPH)能力的测定第61-62页
        5.3.11 ACE 抑制活性的体外检测第62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62-68页
        5.4.1 花生多肽化学成分的测定第62-63页
        5.4.2 溶解性测定第63页
        5.4.3 吸水力及吸油力的测定第63-64页
        5.4.5 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测定第64-65页
        5.4.6 花生多肽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测定第65页
        5.4.7 花生多肽还原力的测定第65-66页
        5.4.8 羟基自由基( OH)的清除第66页
        5.4.9 抗亚油酸氧化反应第66-67页
        5.4.10 清除二苯带苦味苯肼自由基(DPPH)能力的测定第67-68页
        5.4.11 花生多肽抗 ACE 活性的测定第68页
    5.5 结论第68-69页
第六章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8780,这篇论文共7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3.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