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沉积物磷形态、释放通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沉积物论文 有机磷形态论文 有机磷释放论文 磷释放通量论文
论文详情
洱海正面临从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变化的关键时期,湖泊内负荷是影响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沉积物中磷形态的赋存特征和磷释放通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为突破点,主要解决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对洱海沉积物中不同粒径组分中有机和无机磷形态赋存特征;二是对有机磷矿化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磷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三是对洱海全湖17个点位不同季度可溶性磷酸盐释放量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洱海表层沉积物中粒径对无机磷的赋存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除了NH4Cl-P在砂粒组分中含量最高之外,其他无机磷都是在粘粒组分中含量最高。(2)洱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磷(活性Po、中活性P。、非活性P。)及其可酶解磷都是在粘粒组分中最高,粉砂粒组分中次之,砂粒组分中最低。活性磷只占总有机磷的8-10%,活性磷的80%都是可酶解磷;中活性磷是有机磷形态中最多的组分,占到了51%,中活性磷的60%是可酶解磷;非活性磷也是洱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磷形态中比重较大的部分,达到有机磷总量的40%,其中30%左右为可酶解磷。(3)pH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有机磷释放的重要因素。沉积物对酸性溶液的缓冲能力最强,而且经过18天的时间,pH基本稳定在7-8之间,有机质含量越高,pH越低。pH还影响着沉积物中Eh的变化,pH越高,Eh越小(4)有机质和pH对沉积物中有机磷释放的优先顺序与有机质矿化程度有关,在有机质矿化程度较高的区域,pH起主导作用;在有机质矿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有机质起主导作用。(5)洱海沉积物中的磷酸盐既起着“源”的作用,也起着“汇”的作用,所有的点位在不同的季节里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春季中大部分点位沉积物都起着“汇”的作用,从沉积物中释放的磷酸盐量也很低。洱海北部区域在夏季达到释放的最高峰,中部区域在秋季达到释放的最高峰,南部区域在冬季达到释放的最高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8-17页
    1.1 绪论第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3页
        1.2.1 粒度与磷赋存特征的关系第8-9页
        1.2.2 磷的生物有效性第9-11页
        1.2.4 湖泊沉积物有机磷研究概况第11页
        1.2.5 沉积物有机磷有机磷矿化过程的研究第11-12页
        1.2.6 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季节变化第12-13页
        1.2.7 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和转化第13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7页
        1.3.1 洱海概况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3 研究思路第16-17页
第2章 洱海表层沉积物不同粒径组分中磷形态赋存特征第17-3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2.1.1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第17-18页
        2.1.2 实验方法第18-20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0-31页
        2.2.1 洱海表层沉积物不同粒径组分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第20-28页
        2.2.2 洱海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布比较第28-31页
    2.3 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洱海沉积物有机磷矿化特征第33-5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3.1.1 样品采集第33-34页
        3.1.2 实验方法第34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4-49页
        3.2.1 培养过程中pH的变化第34-36页
        3.2.2 培养过程中Eh的变化第36-38页
        3.2.3 培养过程中SRP的变化第38-40页
        3.2.4 培养过程中DOP的变化第40-42页
        3.2.5 培养过程中可酶解磷的变化第42-44页
        3.2.6 培养过程中DOP中可酶解磷的比重变化第44-47页
        3.2.7 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磷的变化第47-49页
    3.3 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洱海沉积物磷释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第50-5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4.1.1 样品采集第50-51页
        4.1.2 实验方法第51页
        4.1.3 分析方法第5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1-55页
        4.2.1 洱海17个点位水体各指标分布特征第51-52页
        4.2.2 洱海水动力特征第52-53页
        4.2.3 洱海17个点位磷释放速率季节性变化第53-55页
    4.3 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56-58页
    5.1 主要结论第56-57页
        5.1.1 洱海表层沉积物不同粒径组分中磷形态分布特征第56页
        5.1.2 洱海沉积物中有机磷矿化特征第56-57页
        5.1.3 洱海沉积物磷释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第57页
    5.2 建议与展望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127280,这篇论文共64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9.2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2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