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与麻风发病的关系

Th17IL-17论文 细胞因子论文 流式细胞术论文
论文详情
目的: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脱眉、神经粗大、痛温触觉减退、手足皲裂、溃疡,手足指趾骨破坏缺失、爪形指、垂腕、角膜溃疡、失明等,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对人类的身心构成严重威胁。现在普遍的观点为:麻风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多因素作用参与的T细胞免疫介导性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其发病中尤为重要CD4+T淋巴细胞一直被划分为Thl和Th2两大类,近年来,又发现了一类新的CD4+T细胞亚群Thl7细胞,高表达IL-17,同时也分泌IL-6和TNF-α。Th17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在免疫性疫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与麻风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尚无,为探求此问题,本研究通过检测麻风患病组、治愈组、麻风反应组Th17细胞在外周血PBMC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阐明Th17细胞及IL-17与麻风病的关系。方法:标本来源于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及检验科,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市晋宁县皮肤病防治站、楚雄州双柏县麻风村、昆明市西山区及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中已治愈的麻风患者26例,现症麻风患者51例,发生麻风反应患者5例,正常对照组5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流式微球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及IL-17的表达水平,用SPSS19.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麻风病患者Th17细胞数量相对于正常人显著性上调,正常对照组、治愈组、患病组、麻风反应组两两比较,除患病组与治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p>0.05),其他比较均有差异(F=13.755,P<0.001)。患病组中少菌型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高于多菌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中多菌型与少菌型外周血Th]7细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流式微球芯片捕获技术检测示:麻风病患者IL-17、IL-6水平,正常对照组、治愈组、患病组、麻风反应组四者比较,正常组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患病组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麻风反应组与治愈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病组多菌型与少菌型IL-17水平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t=-2.639,p=0.02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少菌型IL-17高于多菌型;治愈组多菌型与少菌型IL-17水平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t=-0.389,p=0.70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患病组多菌型与少菌型IL-6水平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t=-1.319,p=0.21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组多菌型与少菌型IL-6水平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t=-0.238,p=0.81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组中IL-17水平与IL-6水平均成正相关(p<0.05),四个组中Th17水平与IL-17水平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1、Thl7是麻风病发病的重要参与者。2、Th17细胞参与了机体抗麻风杆菌的感染过程,和免疫保护的生成。可能通过增强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巨噬细胞等有关免疫活性细胞激活,限制麻风杆菌繁殖或直接杀灭麻风杆菌,对麻风病患者亦有保护作用。3、Th17细胞分泌IL-17、IL-6对抗麻风分枝杆菌感染。IL-6通过促进Th17细胞分化和IL-17产生参与麻风的发病。4、已治愈的麻风患者虽然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但机体的免疫功能仍未恢复正常。
英文缩略词表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1-21页
材料和方法第21-25页
结果第25-30页
讨论第30-38页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5页
综述第45-55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2378,这篇论文共5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6.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8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