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透明导电薄膜和Se掺Zn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ZnO论文 多层结构薄膜论文 Se掺ZnO论文 透明导电薄膜论文 磁控溅射论文 表面光电压论文
论文详情
ZnO是II-VI族直接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在400nm-2μm波长范围内有很高的透光率,是一种新型的透明半导体材料。另外,ZnO还具有成本低,无毒性,资源丰富,热稳定性高和容易合成等众多优点而成为制备光电器件的优良材料,具有很高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另一方面,还具有丰富的纳米结构,包括纳米线、纳米管、纳米带、纳米棒等使人们对它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因此,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场效应晶体管、肖特基二极管、紫外光探测器、气敏传感器、纳米发电机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本文以ZnO为基础与金属Cu和Se粉制备了ZnO/Cu、ZnO/Cu/ZnO多层透明导电薄膜和ZnO:Se纳米颗粒。研究了不同Cu层溅射时间对透明导电薄膜性能的影响,另外也通过表面光电压研究了ZnO:Se纳米粒子的光电特性,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选纯度99.99%的ZnO粉末和自制稀粘合溶剂作为原料,采用合理的烧结工艺在空气气氛下制备出优良的ZnO陶瓷靶材。由XRD图谱可得制备出的ZnO陶瓷靶材与ZnO粉体物相一致均为多晶的六角纤锌矿结构,结晶良好,没有产生其它杂相。2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以高纯度ZnO为靶材,在高纯Ar环境,气体压强设定1.0Pa,固定靶和衬底的距离为65mm,溅射功率为80W的条件下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研究了不同溅射时间对ZnO薄膜光学透光率的影响。从透射图可得5min溅射的ZnO薄膜的透光率均在90%以上,10min溅射的ZnO薄膜的透光率基本上在85%以上,而15min溅射的ZnO薄膜出现最低的透光率基本上在70%以上,这主要是溅射时间的增加,薄膜的厚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光子被材料吸收,导致平均透光率呈下降趋势。说明溅射时间对薄膜的光学特性影响很大。3以ZnO陶瓷靶和金属Cu靶为基础在室温条件下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和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Cu多层透明导电薄膜。通过改变金属Cu层的溅射时间,并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测试仪对ZnO/Cu多层薄膜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ZnO多层透明导电薄膜而言,金属层的溅射时间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多层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性能随金属溅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然而,随着金属层溅射时间的增加多层薄膜的透光性将显著降低。这是因为ZnO和金属Cu的功函数相差比较大,金属与半导体接触时将发生载流子的流动。由于ZnO的功函数明显大于金属Cu的功函数,电子将从功函数小的Cu层跑到功函数大的半导体ZnO层中,导致半导体ZnO层载流子浓度增加,电阻率降低。电子在传输中要经过晶界,很容易受晶界的散射作用,由于Cu层溅射时间比较短,Cu层会很容易形成岛状结构,导致不连续的散射增加,使薄膜的迁移率降低。当Cu层沉积时间变长时,Cu层开始变连续岛状结构减小,大部分电流经过低阻的Cu层,薄膜的迁移率载流子浓度增加,电阻率降低。从薄膜的透射谱中发现,Cu层的引入降低了多层薄膜的透光率,这主要是因为随着Cu层溅射时间的增加,更多的电子参与了跃迁而吸收更多的光,使多层结构薄膜的透光率随溅射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多层结构薄膜载流子浓度的增加薄膜的光学带隙Eg下降。4本节我们在室温条件下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和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与Cu层相结合的ZnO/Cu/ZnO多层结构薄膜,通过改变ZnO层的溅射功率和金属Cu层的溅射时间等工艺参数,并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测试仪对ZnO/Cu/ZnO多层薄膜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当Cu层的溅射时间增加时薄膜的载流子浓度提高,霍尔迁移率先降低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再上升,薄膜的电阻率降低。相同的Cu层不同ZnO溅射功率对薄膜的电学性质影响不大,对薄膜的透过率有比较大的影响。5以醋酸锌和Se粉为原料,以乙二胺为溶剂,利用溶剂热和固相合成法制备了Se掺氧化锌(ZnO:Se)纳米颗粒,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拉曼散射、紫外可见光吸收、表面光电压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测试,并通过表面光电压谱来初步评估纳米颗粒的光电性能.所合成ZnO:Se的表面光电压谱显示出两个光电响应带,即在330-380nm之间能观察到一个明显的光电响应带,同时在380-395nm又出现了第二个新的相对较弱的光电响应带,直至500nm。在正偏压下,ZnO:Se纳米材料的电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的光电强度明显变弱。ZnO:Se纳米材料的电场诱导的表面光电谱显现了两个光电响应带在加正压时不同的变化,即与第二个光电响应带对比,正向偏压对第一个光电响应带的SPS强度有更加显著的减弱作用。引入Se杂质能级对上述现象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ZnO 结构第13-14页
        1.2.1 ZnO 晶体结构第13-14页
    1.3 ZnO 光电性质第14-15页
        1.3.1 禁带宽度第14页
        1.3.2 光学性能第14页
        1.3.3 导电性第14-15页
    1.4 ZnO 透明导电薄膜第15-16页
        1.4.1 ZnO 透明导电薄膜第15-16页
        1.4.2 ZnO 多层膜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第16页
    1.5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应用第16-18页
        1.5.1 太阳能电池第16-17页
        1.5.2 平板显示器第17页
        1.5.3 触摸屏第17页
        1.5.4 电磁屏蔽和防静电膜第17页
        1.5.5 节能玻璃第17页
        1.5.6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第17-18页
        1.5.7 其它用途第18页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8-20页
    参考文献第20-24页
第2章 ZnO 薄膜的制备及表征第24-36页
    2.1 磁控溅射的特点第24-25页
    2.2 磁控溅射原理第25-27页
    2.3 ZnO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第27-30页
        2.3.1 ZnO 陶瓷靶材的制备流程第27-28页
        2.3.2 ZnO 陶瓷靶材的 XRD 表征第28-29页
        2.3.3 ZnO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第29-30页
    2.4 ZnO 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能表征第30-31页
        2.4.1 霍尔(Hall)测试第30-31页
        2.4.2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第31页
    2.5 ZnO 透明导电薄膜的透射谱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第3章 ZnO/Cu 多层薄膜的低温制备及性能优化第36-46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实验和测试第36-37页
        3.2.1 样品的制备第36-37页
        3.2.2 样品的测试第37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37-43页
        3.3.1 ZnO/Cu 多层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特性第37-38页
        3.3.2 ZnO/Cu 多层透明导电薄膜的电学性能第38-41页
        3.3.3 ZnO/Cu 多层结构透明导电薄膜的光学性能第41-43页
    3.4 小结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第4章 ZnO/Cu/ZnO 多层透明导电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特性研究第46-56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实验和测试第47-48页
        4.2.1 样品的制备第47页
        4.2.2 样品的测试第47-48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48-53页
        4.3.1 ZnO/Cu/ZnO 多层透明导电薄膜的电学性能第48-51页
        4.3.2 ZnO/Cu/ZnO 多层结构透明导电薄膜的光学性能第51-53页
    4.4 小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第5章 ZnO:Se 纳米颗粒光电性能的研究第56-68页
    5.1 前言第56页
    5.2 试验部分第56-57页
        5.2.1 试验试剂第56页
        5.2.2 测试仪器第56-57页
        5.2.3 样品的制备第57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57-64页
        5.3.1 ZnO 和 ZnO:Se 的 XRD 图谱的分析第57-58页
        5.3.2 ZnO 和 ZnO:Se 的 SEM 图的分析第58-59页
        5.3.3 ZnO 和 ZnO:Se 的 Raman 光谱的分析第59页
        5.3.4 ZnO 和 ZnO:Se 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谱第59-60页
        5.3.5 ZnO 和 ZnO:Se 的光学带隙谱第60-61页
        5.3.6 ZnO 和 ZnO:Se 的表面光电压谱第61-62页
        5.3.7 ZnO:Se 能带原理图第62-63页
        5.3.8 ZnO:Se 的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第63-64页
        5.3.9 两响应带在不同正压下表面光电压强度变化的分析第64页
    5.4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第6章 工作总结第68-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第72-7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70977,这篇论文共7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6.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