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力学指标的Delta高速并联机械手集成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高速并联机械手论文 动力尺度综合论文 弹性动力学论文 动态设计论文
论文详情
本文密切结合新能源、食品医药、现代物流等领域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轻载搬运作业需求,在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资助下,研究基于动力学指标体系的Delta高速并联机械手集成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刚体动力学建模与动力尺度综合,弹性动力学建模与动态优化设计,运动规律优选等,并结合一台物理原型样机开发,开展相关试验研究,验证所提出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全文取得如下创造性成果:在集成优化设计流程方面,提出一套按动态尺度综合、动态优化设计和最优轨迹规划分层递阶格式实现多个变量的集成优化设计方法,可同时保证系统的运动学、刚体动力学和弹性动力学性能。在动力尺度综合方面,建立机械手运动学和刚体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兼顾运动学和刚体动力学特性的动力尺度综合方法,并在动力学评价指标、性能约束两方面形成特色:(1)动力评价指标。构造具有简约格式的混合动力学模型,定义了作用在单支链驱动关节上惯性项和速度项负载力矩的动力学评价指标,具有形式简洁,物理意义明确,可完整地揭示机构产生奇异位形的条件的特点。(2)性能约束。基于运动学雅可比及其逆矩阵,定义了两类空间传动角,具有几何意义直观,物理意义明确,可定量地描述机构的运动与力传递特性的优点。鉴于传动角与机器人性能代数特征紧密联系,可利用传动角直观描述机器人的运动学性能。在动态优化设计方面,提出一种以子结构位移法为基础的线弹性动力学建模方法,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可大幅度提高求解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兼顾低能耗和高动态特性的动态设计方法,通过揭示结构参数、性能指标和约束条件之间的影响规律,综合出一组最优结构参数。在运动规律优选方面,提出一种以降低机械手残余振动为目标的运动规律优选方法,为机械手高速、高精度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综合性能试验方面,开展Delta机械手负载特性和动态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械手负载特性和动态特性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进而验证了刚体动力学和弹性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发展机器人机构学设计理论,并推进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6-22页
        1.2.1 动力学建模第16-18页
        1.2.2 基于性能评价指标的优化设计第18-21页
        1.2.3 运动规律优选第21-2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高速并联机械手的集成优化设计流程第24-28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高速并联机械手的集成设计思路与设计流程第24-27页
    2.3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基于传动角约束的动力尺度综合第28-50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运动学模型第28-32页
        3.2.1 位置逆解模型第28-30页
        3.2.2 速度模型第30-31页
        3.2.3 加速度模型第31-32页
    3.3 刚体动力学模型第32-35页
        3.3.1 完备刚体动力学模型第32-33页
        3.3.2 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第33-34页
        3.3.3 模型验证第34-35页
    3.4 传动角的定义第35-36页
    3.5 动力尺度综合第36-46页
        3.5.1 工作空间与设计变量第36-37页
        3.5.2 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第37-39页
        3.5.3 约束条件第39-42页
        3.5.4 算例第42-46页
    3.6 小结第46-50页
第四章 弹性动力学建模与动态设计方法第50-74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弹性动力学建模第50-57页
        4.2.1 Delta 机械手动力学建模第53-57页
    4.3 动态特性分析第57-63页
        4.3.1 模态分析第57-63页
    4.4 动态设计第63-71页
        4.4.1 分层递阶优化设计策略第63-64页
        4.4.2 以负载力矩为评价指标的动态设计第64-68页
        4.4.3 以固有频率/质量为评价指标的动态设计第68-71页
    4.5 迭代设计第71-72页
    4.6 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运动规律优选与伺服电机选配第74-90页
    5.1 引言第74页
    5.2 残余振动求解第74-75页
    5.3 动力学响应求解第75-77页
    5.4 轨迹规划第77-83页
        5.4.1 典型运动规律第77-82页
        5.4.2 运动轨迹第82-83页
    5.5 运动规律优选第83-85页
        5.5.1 评价指标第83页
        5.5.2 优选结果第83-85页
    5.6 伺服电机参数预估第85-87页
        5.6.1 主动关节角速度和转矩第85-86页
        5.6.2 电机转子惯量第86-87页
    5.7 小结第87-90页
第六章 综合性能试验第90-102页
    6.1 引言第90页
    6.2 机器人性能检测流程图第90-91页
    6.3 机械手动态特性试验第91-96页
        6.3.1 试验目的和仪器第91-92页
        6.3.2 试验方案第92-94页
        6.3.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94-96页
    6.4 负载特性试验第96-98页
        6.4.1 试验目的第96-97页
        6.4.2 试验方案第97-98页
        6.4.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98页
    6.5 机械手抓取频次试验第98-101页
    6.6 小结第101-102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02-104页
    7.1 结论第102-103页
    7.2 工作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4页
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完成的学术论文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38577,这篇论文共11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4.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58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