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酸浆豆腐工艺优化及凝固机理初探

酸浆豆腐论文 干酪乳杆菌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论文 豆腐凝固剂论文
论文详情
酸浆豆腐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加工历史。酸浆是由豆腐生产时形成的废水——黄浆水自然发酵变酸而成,利用酸浆作为豆腐凝固剂,制成的豆腐豆香味更浓。然而,酸浆是自然发酵而成,容易受外界成分影响,酸度难以掌控,致使生产的酸浆豆腐品质不稳定。另一方面,自然发酵过程当中,除有益菌外还有很多腐败杂菌,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本研究利用传统平板计数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自然发酵酸浆中的微生物区系及优势菌属,从中筛选出一株优势酸浆发酵菌,优化目的菌株的发酵条件及制作豆腐工艺;然后,通过分析纯种酸浆的主要成分,利用模拟溶液法,初探纯种酸浆豆腐的凝固机理,为酸浆豆腐绿色、安全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1、利用传统平板计数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酸浆中微生物区系及优势菌属。首先,采用传统平板菌落计数法确定细菌为三组不同来源酸浆的优势菌。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自然发酵酸浆的细菌群落,发现三组酸浆的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为接近: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最丰富的门所占比例最大,超过67%,其次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最丰富,是自然发酵酸浆的优势菌属,其次是醋杆菌属(Acetobacter)。2、酸浆中优势作用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长曲线的测定。通过平板涂布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以溶钙圈、pH和乳酸产量为指标,经过初筛、复筛,从自然发酵豆腐黄浆水中筛选出5株乳酸菌,其中菌株YQ336的乳酸产量最多,综合其菌株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及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并命名为Lactobacillus casei YQ336。该菌株在22h后进入稳定期,40h后进入衰亡期,在48h时产总酸量最高可达33.17g/L,在60h时pH最低可达3.35。3、L.casei YQ336发酵条件的优化。以产酸量和菌体密度为指标,使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对L.casei YQ336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初始pH6.0,接种量3%,碳源为葡萄糖,添加量5%,此时乳酸产量为28.81 g/L,总酸产量为34.25g/L。4、L.casei YQ336发酵酸浆豆腐工艺条件的优化。以硬度、弹性、胶粘性、咀嚼性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L.casei YQ336发酵酸浆豆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浆pH 3.6,酸浆加量11%,压制强度1000 Pa,压制时间30 min。5、L.casei YQ336发酵酸浆凝固大豆蛋白机理的初探。利用模拟溶液法,研究结果表明:L.casei YQ336发酵产生的乳酸是大豆蛋白凝固的主要原因,乳酸的加入使豆浆的pH降至大豆蛋白等电点而形成凝胶,同时大豆和水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促进了肽链之间的聚合,使得凝胶结构更加致密。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英文缩略语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9页
    1.1 豆制品营养价值及加工情况概述第12页
        1.1.1 大豆及其营养成分简介第12页
        1.1.2 大豆制品的加工种类第12页
    1.2 豆腐营养价值及种类简介第12-13页
        1.2.1 豆腐的营养价值及豆腐制品简述第12-13页
        1.2.2 水豆腐种类及各自特征简介第13页
    1.3 豆腐凝固机理研究现况第13-15页
        1.3.1 大豆蛋白质的主要成分研究第13-14页
        1.3.2 卤水及石膏豆腐凝固机理的研究现况第14页
        1.3.3 内脂豆腐凝固机理第14页
        1.3.4 酸浆豆腐凝固机理研究现况第14-15页
        1.3.5 混合凝固剂研究现况第15页
    1.4 乳酸菌酸浆豆腐的发展前景第15-17页
        1.4.1 黄浆水、酸浆及其应用简介第15-16页
        1.4.2 乳酸菌及干酪乳杆菌概述第16-17页
        1.4.3 乳酸菌酸浆豆腐发展前景概述第17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平板计数法分析酸浆中微生物区系及优势菌属第19-2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2.1.1 材料与仪器第19-20页
        2.1.2 实验方法第20-2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1-24页
        2.2.1 平板计数法分析酸浆中微生物数量第21-22页
        2.2.2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酸浆细菌区系及优势菌属第22-23页
        2.2.3 酸浆中细菌的组成分布第23-24页
    2.3 讨论第24页
    2.4 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酸浆中优势作用菌的筛选与鉴定第25-3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3.1.1 材料与仪器第25-26页
        3.1.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8-36页
        3.2.1 酸浆中优势作用菌的筛选第28-31页
        3.2.2 菌种鉴定第31-35页
        3.2.3 菌株YQ336的生长特性第35-36页
    3.3 讨论第36-37页
    3.4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L.caseiYQ336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8-4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4.1.1 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4.1.2 实验方法第39-4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4.2.1 单因素实验第40-43页
        4.2.2 响应面实验第43-46页
    4.3 讨论第46页
    4.4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L.caseiYQ336发酵酸浆豆腐工艺条件的优化第47-56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5.1.1 材料与仪器第47-48页
        5.1.2 实验方法第48-5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5.2.1 单因素实验第50-52页
        5.2.2 正交实验第52-53页
        5.2.3 L.caseiYQ336发酵酸浆豆腐的品质评价第53-54页
        5.2.4 L.caseiYQ336发酵酸浆豆腐与其它豆腐质构性质的比较第54页
    5.3 讨论第54-55页
    5.4 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L.caseiYQ336发酵酸浆凝固大豆蛋白机理的初探第56-67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56-59页
        6.1.1 材料与仪器第56-57页
        6.1.2 实验方法第57-59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9-66页
        6.2.1 L.caseiYQ336发酵酸浆的成分分析第59-60页
        6.2.2 L.caseiYQ336发酵酸浆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第60-62页
        6.2.3 L.caseiYQ336发酵酸浆中金属离子的测定第62页
        6.2.4 不同理化处理酸浆的点浆结果第62-63页
        6.2.5 模拟酸浆的配置及点浆结果第63-64页
        6.2.6 扫描电镜分析豆腐的微观结构第64-66页
    6.3 讨论第66页
    6.4 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67-68页
    7.1 结论第67页
    7.2 创新点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介第74-7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4143577,这篇论文共7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2.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8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