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公民教育--论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型

公民论文 公民教育论文
论文详情
本文的论题“重塑公民教育――论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与整合性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实施效果的反思、向公民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寻求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实质性突破。对于高校培养出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的公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化一相关理论,本文确立了如下的理论基础:任何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都是在物质器物、制度、文化观念三个层面的整体转变,传统的制度和观念应对现代社会变化需要作功能上的适应,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现代化的目标与归宿。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现代文明是具有普适性的文明,现代社会是由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组成,公民的培养需要公民教育,对公民的培养过程正是实现人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正是在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语境下提出的,因此,它的改革应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目标相协调。而后,在上述理论设定的指导下,在学术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形成了如下主要观点:一、中国社会的转型必然要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中国社会要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现代社会是由现代公民组成,公民的培养需要公民教育。实施公民教育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不理想源于公民教育的缺失。指出,先贤们早期倡导公民教育,进行国民性的改造,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启动背景的特殊性,革命成为当时中国现代化一个更大的主题。革命缔造政权的确立,阶级<WP=5>斗争思维的存在,形成了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延续下来与社会发展产生了矛盾,使教育理念的错位,教育内容缺失与弹性的缺乏,教育手段的单一等问题凸现,导致了学生在人格上的扭曲与道德上的失范。这种种的问题归结起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问题,根源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根据时代变化和对象的变化适时地转换育人的理念,归结到一点就是在于公民教育的缺失。三、高校公民教育缺失的原因具有多重性。公民教育缺失的原因既有高校教育自身的因素,又有体制因素,其主要源于宏观制度上政治、法律制度的不成熟、不完善;教育体制上高校管理体制的政府化;实际教育层面,德育主导方式的困境,教育者对传统的路径信赖,公民教育课程与公民训练的缺乏,教育评价机制的单一性等等。四、重塑公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公民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从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实施公民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这包括政治、法律等宏观制度保障、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支持;第二,从高校内部而言,实施公民教育不仅仅是“两课”的任务,教育还应渗透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改变整体的社会大环境,通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多方位改革,才能弥补公民教育缺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开新的局面。通过上述的分析研究,形成了以下基本结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归结起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问题,根源于高校思政教育没有根据时代变化和学生的需求适时地转换育人的理念,没有把目标定位在培养现代公民上,造成学生在人格上的扭曲与道德的失范 ,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凸现出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型的必要性。源于公民教育缺失原因的多重性,向公民教育的转型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养不是高校一方,高校中一门课程所能达到的,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所谓“可以一夜之间改变所有的交通规则,但却无法一时改变人们的交通习惯”。公民教育的实施是一项渐进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锲而不舍的努力。
中文摘要第4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引言第8-10页
一、 概念的界定分析与理论基础第10-16页
    (一) 概念的界定与分析第10-13页
    (二) 本文的理论基础第13-16页
二、 实施公民教育的时代背景第16-20页
    (一) 社会转型期与全球化第16-17页
    (二) 实施公民教育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第17-20页
三、 我国公民教育的演变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第20-28页
    (一) 建国前公民教育的发韧第20页
    (二) 建国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第20-22页
    (三)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第22-28页
        1、 教育目标的错位第23-24页
        2、 教育内容的缺失第24-26页
        3、 教学内容缺乏弹性第26-27页
        4、 教育方法手段的单一第27-28页
四、 高校公民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第28-36页
    (一) 宏观制度因素分析第28-30页
        1、 政治体制方面的因素第28-29页
        2、 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足第29-30页
    (二) 教育体制的因素分析第30-31页
        1、 机构设置政府化第31页
        2、 学生自治形同虚设第31页
    (三) 教育操作层面的因素分析第31-36页
        1、 德育主导方式的困境第31-33页
        2、 教育者对传统的路径依赖第33-34页
        3、 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课程和实践体验第34-35页
        4、 教育评价机制的单一性第35-36页
五、 重塑公民教育的对策与途径第36-45页
    (一) 构建宏观制度保障第36-38页
    (二) 推进教育层面的改革与创新第38-43页
        1、 行政主导向学术主导的转变第38-39页
        2、 树立全新的德育理念第39-40页
        3、 构筑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环节第40-43页
    (三)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公民文化的社会环境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注释及参考文献第46-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633576,这篇论文共53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5.9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6.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