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玉—巴塘地区铅锌多金属典型矿床初步对比

铅锌矿床论文 川西地区论文
论文详情
四川省白玉—巴塘地区(范围:东经97°00′~100°30′,北纬29°40′~31°10′)包括石渠县、色达县、德格县、甘孜县、白玉县、新龙县、巴塘县和理塘县在内的各县相对靠西的地区。主要选择区域内大中型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充分总结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对呷村、夏塞、曲登、砂西等铅锌多金属典型矿床进行对比,了解研究区内铅锌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区域内铅锌矿的空间分布、地质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不同类型典型矿床的矿石与围岩局部和微观特征,比较其相互关系;研究花岗岩主量元素特点,进行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矿床各个单矿物微量元素特征并进行详细对比,讨论成矿流体来源。矿产普查与勘探的类比理论指出相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可以形成相似的矿床,并具有大致相近的资源量。类比法可以应用到成矿地质条件相似的地区,研究区域的及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空间规律、时间规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共生组合等,并由典型矿床的成矿规律所建立的矿床成因模式、找矿模型来指导类似矿产的成矿预测。夏塞、砂西、呷村、曲登四个矿床的地理位置比较相近,并处于相同大地构造单元格局内。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燕山晚期绒依措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浅变质岩中,是一个超大型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位于“三江”义敦岛弧带西部昌多阔——哈嘎拉构造岩浆岩带及银锡多金属成矿带中段,位于四川省西部巴塘县义敦海子山北侧,为一个富含银铅锌的多金属矿床。砂西银铅锌矿床位于义敦古岛弧碰撞造山带中段,格聂花岗岩带中段、绒依措岩体的北侧2‐4km处。矿床位于昌多阔—格聂构造岩浆岩带北段章德(次级)复式倒转背斜近轴西翼,主要断裂构造总体走向为北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严格控制着矿体和矿化的分布,矿体赋存于章德背斜轴部的顺层破碎带中。呷村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产于赠科—昌台裂谷型火山盆地,既是金属硫化物矿床,又是重晶石矿床。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与晚三叠世海相钙碱性酸性火山岩系有关的典型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热水流体系统和贱金属成矿作用发育于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上的弧间裂谷盆地内,并受其内部的一系列局限盆地及SN向基底断裂‐裂隙系统控制。曲登乡铅锌矿位于义敦古岛弧系的德格‐乡城主弧带,容矿围岩是三叠系火山沉积岩。矿床坐标为N30°23.891′,E99°53.761′,大致位于德格‐乡城断裂带东侧的较大逆断层与较小平移断层交汇处。德格—乡城断裂带宽约10km,在本区呈NNW‐SSE方向展布,是义敦岛弧带中部的分界断裂。断裂带内大量发育基—中—酸性火山岩,断层之西为火山岛弧的后弧,断裂带东界面断层面西倾,断层面以东为火山岛弧的前弧。夏塞矿床和砂西矿床的地理位置更为接近,二者都位于三叠系图姆沟组,与绒依措花岗岩有密切关系。呷村矿床和曲登矿床位于相同的断裂构造带内部,而构造带边界为近南北向的展布,两者有较为接近的位置。呷村矿床与晚三叠世海相钙碱性酸性火山岩系有密切关系,曲登矿床容矿围岩是三叠系火山沉积岩,二者都与火山岩有关。在以上前提下,通过对样品的完好标本的观察,镜下对光片、薄片的对比分析,探索在局部和微观尺度典型矿床的矿石特征;通过对花岗岩主量元素的详细投图分析及与邻区的对比,了解岩浆的演化特点以及构造环境的演化;通过对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详细分析,投图对比,了解各组之间的地球化学元素的分配规律,分析矿床形成的不同特点。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4页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存在问题第11-12页
    1.3 主体思路及工作量第12-1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第14-28页
    2.1 研究区范围第14页
    2.2 区域地质特征第14-24页
        2.2.1 地层第14-16页
        2.2.2 岩浆岩第16-21页
        2.2.3 变质岩第21页
        2.2.4 构造第21-24页
    2.3 区域成矿条件第24-28页
        2.3.1 地球物理第24-25页
        2.3.2 地球化学第25-26页
        2.3.3 遥感影象第26-28页
第3章 区域矿产分布和成矿规律第28-33页
    3.1 区域矿产分布第28-30页
    3.2 区域成矿规律第30-33页
        3.2.1 区域成矿分带规律第30-31页
        3.2.2 成矿作用和成矿时代第31页
        3.2.3 成矿系列第31-33页
第4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对比第33-46页
    4.1 典型矿床的分组第33-35页
    4.2 典型矿床特征对比第35-39页
        4.2.1 矿体特征及产出部位对比第35-36页
        4.2.2 矿物组合及矿石类型对比第36页
        4.2.3 矿石与围岩结构构造比较第36-38页
        4.2.4 围岩蚀变比较第38-39页
        4.2.5 找矿标志比较第39页
    4.3 组间对比综述第39-46页
第5章 典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第46-69页
    5.1 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第46-50页
        5.1.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第46页
        5.1.2 样品描述和分析测试项目第46-50页
    5.2 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第50-67页
        5.2.1 A 组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第50-61页
        5.2.2 B 组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第61-67页
        5.2.3 组间矿床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第67页
    5.3 双变量比值特征对比第67-69页
第6章 控矿因素与成因类型分析对比第69-71页
    6.1 控矿因素分析对比第69页
    6.2 成因类型分析对比第69-71页
结论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6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478476,这篇论文共76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2.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8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