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曲霉素在腐烂苹果中的分布规律及清洗、树脂吸附对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脱除技术研究

苹果汁论文 棒曲霉素论文 分布论文 清洗论文
论文详情
本研究以红富士、小国光和黄香蕉苹果为试料,研究了接种扩展青霉所产生的Pat在腐烂苹果的分布情况;用氢氧化钠、次氯酸钠、过氧化钠和高锰酸钾作清洗剂,研究清洗作用对脱除苹果中Pat的效果;以LSA-900B、XDA-600、LS-803、LS-806/LSF-500、HPD-850、DM-2、DM-3、LKS01型树脂作吸附材料,研究了各吸附树脂对苹果汁中Pat的脱除效果及吸附条件。研究结果如下:扩展青霉侵染苹果后,腐烂程度越高其整果Pat浓度也就越高。苹果的病斑直径为1、2、3㎝时,苹果整果的Pat浓度依次升高。1、2、3㎝病斑的红富士苹果的整果Pat浓度分别为0.159、0.186、0.280μg/g,小国光苹果的分别为0.038、0.224、0.284μg/g,黄香蕉苹果的分别为0.170、0.240、0.387μg/g;整个苹果中腐烂部位Pat浓度最高,果肉越远离腐烂部位其Pat浓度越低。1、2、3㎝病斑的红富士苹果的腐烂部位Pat浓度分别达到1.193、1.545、1.488μg/g;小国光苹果的分别达到2.538、1.762、1.641μg/g。;黄香蕉苹果的分别达到1.366、1.106、1.262μg/g。随着病斑直径的加大,腐烂部位中Pat含量的比例也增加;同时,苹果中扩展青霉产生的总Pat大部分会扩散到未腐烂部位,三种病斑苹果的未腐烂果肉中Pat含量均要多于已腐烂部位中Pat含量。未腐烂果肉中Pat浓度仍随着病斑直径的增大而增大,1、2、3㎝病斑红富士苹果中未腐烂果肉Pat浓度分别为0.151、0.161、0.210μg/g,小国光苹果的别为0.029、0.195、0.182μg/g,黄香蕉苹果的分别为0.163、0.219、0.314μg/g。清洗作用能够有效去除腐烂苹果的腐烂部位,但不能有效脱除已经扩散至未腐烂果肉的Pat。八种树脂对苹果汁中Pat均有极显著(P<0.01)的吸附效果,LSA-900B、LS-803和XDA-600三种型号树脂在50℃条件下对苹果汁中Pat的静态吸附率分别达到92.55%、90.67%和89.01%,其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乙酯对这三种树脂所吸附Pat的静态解吸附率分别达到75.91%、58.37%和75.67%,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这三种树脂均可作为企业脱除苹果汁中Pat的备选树脂。经这三种树脂处理后,变化率越大越好的四项指标中,波动幅度依次为浊度>吸光度>色值>透光率;变化率越小越好的两项指标中,波动性为酸度>糖度。采用正交回归试验确定LSA-900B型树脂对Pat吸附条件,各因素对吸附率影响的次序为:Pat浓度>流速>pH值。当Pat浓度=144.24μg/L、pH=2.35、流速=1.35BV/h时LSA-900B对Pat的吸附率最高,达77.90%。通过二次回归计算得到吸附率(Y)与Pat浓度(X1)和流速(X3)的回归方程为:Y=0.0380X12+0.0270X32-0.0268X1X3-0.0823X1-0.0489X3+0.5956(R2= 0.9594)。对LSA-900B树脂吸附Pat的动态吸附曲线考察结果表明树脂在前期对Pat有很好的吸附效果,随着Pat吸附量的增多,其吸附能力很快降低。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23页
    1 棒曲霉素概述第8-14页
        1.1 棒曲霉素的来源及污染第8页
        1.2 棒曲霉素理化性质第8-9页
        1.3 棒曲霉素的毒性第9-11页
            1.3.1 急性毒性第9页
            1.3.2 亚急性毒性第9-10页
            1.3.3 生育毒性第10页
            1.3.4 遗传和细胞毒性第10页
            1.3.5 致癌性第10页
            1.3.6 免疫系统毒性第10-11页
        1.4 棒曲霉素的限量标准第11-12页
        1.5 棒曲霉素的检测技术第12-14页
            1.5.1 薄层色谱法(TLC)第12页
            1.5.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第12-13页
            1.5.3 气相色谱法第13页
            1.5.4 色谱联用技术第13-14页
            1.5.5 PCR 快速检测法第14页
    2 苹果及苹果汁生产概况第14-16页
        2.1 世界苹果生产概况第15页
        2.2 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第15页
        2.3 浓缩苹果汁生产概况第15-16页
    3 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产生第16页
    4 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控制研究第16-23页
        4.1 物理方法对棒曲霉素的控制第17-20页
            4.1.1 严格控制原料果质量第17页
            4.1.2 调控贮藏条件抑制棒曲霉素生成第17页
            4.1.3 加强人工拣选和清洗第17-18页
            4.1.4 吸附第18-19页
            4.1.5 果汁澄清处理第19页
            4.1.6 加热加压处理第19页
            4.1.7 微波处理第19页
            4.1.8 辐照处理第19-20页
            4.1.9 超声波对棒曲霉素的降解第20页
        4.2 化学方法对棒曲霉素的控制第20-22页
            4.2.1 臭氧的氧化降解第20页
            4.2.2 添加添加剂第20-21页
            4.2.3 巯基类物质对棒曲霉素的降解作用第21-22页
        4.3 生物方法对棒曲霉素的控制第22-23页
第二章 棒曲霉素在腐烂苹果中的分布规律及清洗、树脂吸附对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脱除第23-49页
    1 前言第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31页
        2.1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2 主要试剂第24页
        2.3 主要仪器第24页
        2.4 试验内容及方法第24-31页
            2.4.1 Pat 的测定方法第24-26页
            2.4.2 苹果接种扩展青霉后果肉中Pat 的分布规律第26-27页
            2.4.3 原料清洗对腐烂苹果中Pat 的脱除第27-29页
            2.4.4 树脂对苹果汁中Pat 的吸附第29-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46页
        3.1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1页
        3.2 腐烂苹果中Pat 的分布研究第31-37页
            3.2.1 不同病斑苹果的整果Pat 浓度第31-32页
            3.2.2 同一病斑不同苹果的整果Pat 浓度第32-33页
            3.2.3 苹果中不同深度部位的Pat 浓度第33-36页
            3.2.4 腐烂部位Pat 与未腐烂果肉中Pat 比例关系第36-37页
        3.3 清洗对腐烂苹果中Pat 的影响第37-40页
            3.3.1 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3.3.2 温度对清洗效果的影响第38页
            3.3.3 浓度对各试剂清洗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3.3.4 最佳清洗条件的确定第39-40页
        3.4 树脂对苹果汁中Pat 的吸附第40-46页
            3.4.1 不同型号树脂对苹果汁中Pat 的吸附第40页
            3.4.2 乙酸乙酯对不同型号树脂吸附Pat 后的解吸附第40-42页
            3.4.3 不同型号树脂吸附对苹果汁常规理化指标的影响第42-43页
            3.4.4 不同流速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第43页
            3.4.5 不同原液pH 值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第43-44页
            3.4.6 不同上样液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44页
            3.4.7 动态吸附条件的优化第44-45页
            3.4.8 LSA-9008 对Pat 的动态吸附曲线第45-46页
    4 讨论第46-48页
        4.1 腐烂苹果中Pat 的分布第46-47页
        4.2 腐烂苹果的清洗第47页
        4.3 树脂对苹果汁中Pat 的吸附第47-48页
    5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个人简介第56-57页
导师简介第57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029976,这篇论文共57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7.1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8.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