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区优质高淀粉玉米正红211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高淀粉品种论文 正红211论文 高产高效论文
论文详情
本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分别在川西南高原(西昌)、川中丘区(三台)和盆周山区(雅安)研究了优质高淀粉玉米品种正红211产量和净收入与栽种密度、氮磷钾水平的关系,并探讨了正红211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了正红211产量和净收入与栽种密度、氮磷钾水平之间的定量数学模型,并通过频数分析法,分别得出了高产(西昌产量≥12000kg/hm~2,雅安和三台产量≥9000kg/hm~2)和高效(西昌净收入≥19000元/hm~2,雅安和三台净收入≥15000元/hm~2)的优化栽培方案,结果发现,密度是正红211高产、高效的基础,科学的运筹氮、磷、钾肥水平是高产、高效的保障。2.通过比较各地高产和高效的优化栽培方案发现,高产要求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水平均较高效的高,实现高产和高效两大生产目标的优化措施并不完全一致,生产上应兼顾好二者的关系。根据试验得出的产量和净收入回归模型,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法,得出西昌点产量≥12000kg/hm~2、净收入≥19000元/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7.29~8.81株/m~2,施氮(尿素)量为276.24~339.72kg/hm~2,施磷(过磷酸钙)量为1 144.88~1480.1 3kg/hm~2,施钾(氯化钾)量为359.40~440.64kg/hm~2;三台点产量≥9000kg/hm~2、净收入≥15000元/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7.54~8.83株/m~2,施氮量为297.12~381.72kg/hm~2,施磷量为734.25~1001.25kg/hm~2,施钾量为203.52~235.32kg/hm~2;雅安点产量≥9000kg/hm~2、净收入≥15000元/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7.27~8.51株/m~2,施氮量为243.60~277.56kg/hm~2,施磷量为841.50~1129.88kg/hm~2,施钾量为99.60~181.56kg/hm~2。3.由于各试点的气候生态条件差异较大,正红211的产量构成有差异。西昌点植株较矮,穗行数相对较少,但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高,产量最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低,淀粉含量高;雅安点植株较高,行粒数和穗长比较低,产量最低,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低;三台点产量构成与雅安点接近,但产量高于雅安,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介于西昌和雅安之间。4.相关分析表明,在四产量构成因素中,西昌点以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穗行数和有效穗数;三台点以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有效穗数;雅安点以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千粒重。5.本文还研究了正红211干物质积累和LAI与栽种密度、氮磷钾不同水平之间以及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与LAI的关系,发现拔节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LAI为线性正相关,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与LAI及均为二次凸函数关系,表明拔节前迅速建立足够LAI,灌浆结实期防早衰是增加干物质积累的重要保障,吐丝期、成熟期LAI要适宜,保证灌浆充分以及防止贪青晚熟。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前言第10-16页
    1.1 选题依据第10-11页
        1.1.1 高产的重要性第10-11页
        1.1.2 高效的重要性第11页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第11-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3.1 生态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第12-13页
        1.3.2 密度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第13页
        1.3.3 氮肥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第13-14页
        1.3.4 磷肥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第14页
        1.3.5 钾肥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第14-15页
        1.3.6 密肥互作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第15-16页
2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16-18页
    2.1 供试材料第16页
    2.2 试验地点第16页
    2.3 试验设计第16-17页
    2.4 栽管措施第17页
    2.5 调查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7-18页
        2.5.1 土壤肥力第17页
        2.5.2 生育时期第17页
        2.5.3 物质积累与运转第17页
        2.5.4 株高及考种第17页
        2.5.5 产量第17-18页
        2.5.6 品质分析第18页
        2.5.7 经济效益分析第18页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8页
3 结果分析第18-42页
    3.1 栽培因子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第18-34页
        3.1.1 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第18-29页
        3.1.2 栽培因子对效益的影响第29-32页
        3.1.3 高产高效模型优化分析第32-34页
    3.2 栽培因子对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第34-37页
        3.2.1 栽培因子对LAI的影响第34-36页
        3.2.2 栽培因子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6-37页
    3.3 正红211产量形成特点分析第37-42页
        3.3.1 株高穗位高的变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第37-38页
        3.3.2 不同生态区产量构成特点分析第38-41页
        3.3.3 产量与物质积累特性的关系第41-42页
    3.4 不同生态区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比较第42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2-45页
    4.1 不同生态区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分析第42-44页
    4.2 不同生态区产量构成特点分析第44页
    4.3 产量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致谢第50-51页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第5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257375,这篇论文共5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5.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