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多酚的种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红枣论文 酚酸论文 HPLC-ECD论文 抗氧化活性论文 加工处理论文
论文详情
我国是世界上红枣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红枣的栽培和食用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红枣已广泛用于食品、中药和保健品中。关于红枣的功能,一般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红枣多糖,二是红枣多酚。红枣多糖在我国已经研究的很多,也基本搞清了红枣多糖的功能机理,但关于红枣多酚,尽管已经开展了部分研究工作,但主要集中于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对其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了解甚少,也未见有关红枣加工处理对其多酚种类及抗氧化活性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分析了红枣不同部位(枣皮、枣肉和枣核)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采用不同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评价了其抗氧化能力,分析各多酚种类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几种酚类化合物的HPLC-ECD分析测定方法;分析了红枣不同部位中酚酸的组成及分布;探讨了干制和烹饪处理对红枣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新鲜红枣三个部位(枣肉、枣核和枣皮)的甲醇提取液均具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清除DPPH·和·OH的能力。红枣枣皮中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均较枣肉和枣核高,且具有最强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DPPH·和·OH的能力。鲜枣中总黄酮对总酚有一定的贡献,二者均对其抗氧化活性有很大的贡献,三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间也存在较高的相关性。2.通过对分离条件和检测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建立了一种可快速同时测定六种酚类化合物的HPLC-ECD方法。ECD检测这六种酚类化合物较DAD灵敏度高。在选定的液相色谱条件下,六种酚类化合物在25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检出限在8.7×10-3μg/mL以下,平均回收率在98%以上,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法已成功用于五种红枣样品中的此六种酚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也为其他天然产物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提供参考。3.游离态、酯键合态、糖苷键合态及甲醇不溶性键合态酚酸部分的总酚含量、酚酸的分布及抗氧化活性在红枣各部位中均存在差异。测定了红枣中四种形式存在的八种酚酸的含量,其中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在所测几种酚酸中的含量最高,而阿魏酸含量最低。各测定酚酸主要分布在枣皮中。枣核和枣皮中的酚酸主要以甲醇不溶性键合态形式存在,而枣肉中则主要以糖苷键合态形式存在。各部分酚酸的抗氧化活性均与其总酚含量相关,枣肉和枣皮中糖苷键合态和甲醇不溶性键合态酚酸部分的总酚含量最高,其DPPH·清除能力和FRAP值也最高,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活性。4.红枣经干制后,其酚类化合物组成和抗氧化活性变化很大。干制后红枣中酚酸类化合物含量显著下降,总黄酮含量变化不明显,而热风干制后其原花青素含量显著升高。红枣的抗氧化活性与其中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关系不大,而与酚酸类化合物有很大关系。经热风干制和自然干制的红枣抗氧化活性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热风干制红枣中酚酸类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自然干制的红枣。5.高压蒸煮较常压处理红枣中的总酚含量较高,尤其是枣肉,但高压处理的红枣口感偏苦。常压煮制红枣的枣皮和枣肉中酚酸类化合物的总酚含量均最高,而高压煮制的枣皮和蒸制的枣肉中酚酸类化合物均最少。高压蒸制红枣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常压蒸制红枣的枣皮中总黄酮含量最高,而高压处理的枣肉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但是,不管哪种烹饪方式处理红枣,其枣皮中均未测出原花青素的含量,枣肉中以高压蒸制处理的原花青素含量最高。6.常压蒸制处理的红枣枣皮清除DPPH·的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较强,而高压蒸制处理的红枣枣肉的DPPH·清除能力较强,常压煮制的红枣枣肉总抗氧化能力较强。红枣中总黄酮对其抗氧化活性贡献不大,而总酚尤其是原花青素、酚酸类化合物对其抗氧化活性起了很大的作用。7.红枣若采用高压烹饪方式,蒸制处理能较好地保存红枣中的酚类化合物及抗氧化活性;若采用常压烹饪方式,则采用煮制较好。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9页
    1.1 红枣的营养保健价值第13-20页
        1.1.1 红枣的主要营养成分第13页
        1.1.2 红枣的生物活性成分第13-17页
        1.1.3 红枣的药用保健价值第17-20页
    1.2 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第20-26页
        1.2.1 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类第20页
        1.2.2 几种水果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第20-23页
        1.2.3 酚类化合物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方法第23-26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7-28页
    1.5 技术路线第28-29页
第二章 红枣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第29-3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30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30页
        2.1.3 试验方法第30-31页
        2.1.4 统计分析第3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2.2.1 红枣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第31-32页
        2.2.2 红枣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第32页
        2.2.3 红枣不同部位的总抗氧化能力第32页
        2.2.4 红枣不同部位清除DPPH·的能力第32-33页
        2.2.5 红枣不同部位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第33-34页
        2.2.6 相关性分析第34-35页
    2.3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HPLC-ECD 法同时测定红枣中的六种酚类化合物第36-4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3.1.1 原料及试剂第36页
        3.1.2 样品制备第36-37页
        3.1.3 标准溶液的制备第37页
        3.1.4 仪器与色谱条件第3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7-43页
        3.2.1 样品制备的优化第37页
        3.2.2 分离条件的优化第37-38页
        3.2.3 检测条件的选择第38-39页
        3.2.4 线性关系考察第39页
        3.2.5 检出限及定量限第39-40页
        3.2.6 回收率和精密度第40-41页
        3.2.7 应用第41-43页
    3.3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红枣不同部位的酚酸分布及其抗氧化活性第44-5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4-48页
        4.1.1 材料与试剂第44-45页
        4.1.2 仪器与设备第45页
        4.1.3 试验方法第45-47页
        4.1.4 统计分析第47-4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8-52页
        4.2.1 红枣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第48页
        4.2.2 红枣中的酚酸分布第48-51页
        4.2.3 抗氧化活性和相关性分析第51-52页
    4.3 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干制方式对红枣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54-6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5.1.1 材料与试剂第54页
        5.1.2 仪器与设备第54页
        5.1.3 试验方法第54-56页
        5.1.4 统计分析第56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5.2.1 干制方式对红枣总酚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5.2.2 干制方式对红枣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第57页
        5.2.3 干制方式对红枣原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5.2.4 干制方式对红枣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第58-59页
        5.2.5 干制方式对红枣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第59页
        5.2.6 相关性分析第59-60页
    5.3 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烹饪方式对红枣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61-71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6.1.1 材料与试剂第61页
        6.1.2 仪器与设备第61-62页
        6.1.3 试验方法第62-63页
        6.1.4 统计分析第63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63-70页
        6.2.1 烹饪方式对红枣总酚含量的影响第63-64页
        6.2.2 烹饪方式对红枣各部分酚酸总酚含量的影响第64-65页
        6.2.3 烹饪方式对红枣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第65-66页
        6.2.4 烹饪方式对红枣原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第66-67页
        6.2.5 烹饪方式对红枣各部分酚酸清除DPPH·能力的影响第67-68页
        6.2.6 烹饪方式对红枣各部分酚酸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第68-69页
        6.2.7 相关性分析第69-70页
    6.3 小结第70-71页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71-73页
    7.1 结论第71-72页
    7.2 创新点第72页
    7.3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介第8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73274,这篇论文共8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4.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1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