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被膜引起食品生物危害的研究--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被膜在不锈钢表面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食源性病原菌论文 生物被膜论文 不锈钢表面论文 扫描电镜论文 杀菌效果论文
论文详情
本实验研究食源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在不锈钢表面形成过程及其对常见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的敏感性,为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加工设备的不锈钢表面清洗消毒提供了试验数据,并为食品加工中对其他表面的清洗消毒提供参考。 通过建立食源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生物被膜模型,测定它们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的生长曲线,同时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曲线,分析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被膜在不锈钢表面的形成过程;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确认生物被膜形态并采用计算机图形处理系统进行图形分析;采用平板擦拭法(plating ofswabbing)测定生物被膜中存活细菌数: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常见杀菌剂对生物被膜及其菌悬液的最低清除浓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分别在大豆胰酶肉汤(Trypease soy broth,TSB)中与不锈钢片共同培养7d后可形成稳定的生物被膜,细菌密度约达到10~6cfu/cm~2。用扫描电镜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细菌呈球状,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细菌呈杆状,周围分布凹凸不平的块状物,菌体周围和相互间以粘稠的粘液丝相连,借助于粘液样物使细菌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生物被膜。 有效氯浓度、TSB培养基浓度、作用时间均能影响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当不含TSB培养基时,消毒剂(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有效氯浓度50~100mg/l作用时间超过20min,可使10~6cfu/ml的菌悬液杀菌率达到100%,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有效氯浓度100~150mg/l作用时间超过20min,可使细菌密度为10~6cfu/cm~2的生物被膜杀菌率达到100%。当在3.0%(w/v)TSB中,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有效氯浓度大于150mg/l作用30 min后,可使10~6cfu/ml的菌悬液杀菌率达到100%,而在有效氯浓度超过400 mg/l作用30 min后,才使细菌密度为10~6cfu/cm~2的生物被膜杀菌率达到100%。实验中,二氧化氯对菌悬液及其生物被膜的杀菌效果、灭菌速度上略优于次氯酸钠。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7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及其鉴定第18-26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设备第18-19页
    2.3 实验方法第19-20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0-24页
    2.5 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常见杀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及其菌悬液的作用第26-36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设备第26-27页
    3.3 实验方法第27-29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29-34页
    3.5 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常见杀菌剂对沙门氏菌菌悬液和生物被膜的作用第36-43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设备第36页
    4.3 实验方法第36-3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38-41页
    4.5 小结第41-4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附录第50-51页
个人简介第51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1545772,这篇论文共51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5.3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5.5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