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型曲轴切点跟踪磨削轮廓精度的关键技术研究

大型曲轴论文 切点跟踪跟踪论文 样条插补论文 扭转变形论文 复合控制论文 交叉耦合控制论文
论文详情
现代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制造高速、高精、复合加工机床作为其重要的发展目标,此类机床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已将机床行业提高到了战略位置,并与2009年正式启动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本文的来源正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课题。本文以提高大型曲轴切点跟踪磨削工件轮廓精度为目标,展开了切点跟踪磨削运动模型及磨削控制方法、运动轨迹逼近及插补方法、曲轴扭转变形对连杆颈形位精度的影响、高精度高响应特性砂轮架进给系统以及切点跟踪磨削运动轨迹误差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在建立曲轴切点跟踪磨削运动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恒转速磨削控制方法、恒当量磨削厚度磨削控制方法。并根据大型曲轴的磨削特性,综合前两种控制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曲轴运动规律优化的切点跟踪磨削控制方法:先构造连杆颈运动规律曲线,再根据影响连杆颈加工精度的各个因素建立了运动规律优化模型,并采用多变异位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得到了最优的运动规律曲线。仿真分析表明,采用基于曲轴运动规律优化的磨削控制方法,在减小磨削过程中当量磨削厚度变化、保证连杆颈磨削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对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要求,适用于大型曲轴的切点跟踪磨削运动控制。研究对比了等误差直线逼近、样条曲线逼近及动态分段多项式逼近方法对连杆颈切点跟踪磨削运动轨迹的逼近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逐点比较、时间分割插补以及样条插补方法用于切点跟踪磨削运动轨迹插补时的理论误差,分析表明三次样条插补可实现插补周期内的恒加加速控制,能够满足连杆颈切点跟踪磨削运动轨迹插补精度和速度要求。实验研究了不同曲线逼近方法和轨迹插补方法对连杆颈切点跟踪磨削加工轮廓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基于误差的动态分段多项式逼近运动轨迹,并以三次样条插补方法进行磨削时,可以获得最好的工件轮廓精度和表面质量。大型曲轴曲柄半径大、质量重、具有很大的转动惯量,故其回转运动时需要很大的驱动力矩;另一方面,大型曲轴跨距大、长径比大、曲拐的空间分布情况复杂,故曲轴整体抗扭刚度较低。因此曲轴回转运动时易产生较大的扭转变形,切点跟踪磨削中曲轴的扭转变形会对连杆颈造成形位误差。所以在对不同驱动方式下曲轴受力情况及扭转变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扭转变形与连杆颈切点跟踪磨削加工时工件转角误差之间的关系。针对头架单边驱动、头尾架双边同步驱动以及双边存在转速误差的情况,深入分析了扭转变形对连杆颈平行度以及轮廓精度的影响。砂轮架进给系统是切点跟踪磨床的关键部件,对保证连杆颈磨削的轮廓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研究了高精度高响应特性的砂轮架进给系统,对比了旋转电机+滚珠丝杠的驱动形式和直线电机直接驱动形式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砂轮架直驱进给系统更能满足大型曲轴磨床的需求。以砂轮架直驱进给系统伺服刚度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进给系统伺服刚度的因素,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伺服刚度。进一步研究了砂轮架直驱进给系统的位置跟踪精度,提出双前馈复合P/PI位置控制方法,在切点跟踪磨床上的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曲轴切点跟踪磨削中砂轮架进给系统位置跟踪精度。最后将两轴交叉耦合控制方法引入连杆颈切点跟踪磨削运动轨迹控制。针对曲轴切点跟踪磨削运动轨迹非线性的特点,基于轨迹误差的不同计算模型,分别研究了基于分段的变参数交叉耦合控制以及交叉耦合进给速度模糊控制对曲轴切点跟踪磨削轨迹误差的影响。仿真分析和相关实验结果均表明交叉耦合控制对于提高曲轴切点跟踪磨削轮廓精度有明显效果。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1 课题来源第15页
        1.2.2 课题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1 国内外曲轴切点跟踪磨床整体技术水平第16-18页
        1.3.2 曲轴切点跟踪磨削轮廓精度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 提高大型曲轴切点跟踪磨削轮廓精度的关键技术第20-22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2-23页
    1.6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切点跟踪磨削运动分析及磨削控制方法研究第24-45页
    2.1 曲轴切点跟踪磨削中磨削点运动方程第24-25页
    2.2 基于恒转速运动的磨削控制第25-27页
        2.2.1 恒转速磨削运动方程第25-26页
        2.2.2 基于恒转速磨削的特性分析第26-27页
    2.3 基于恒当量磨削厚度的磨削控制第27-32页
        2.3.1 恒当量磨削厚度磨削运动方程第28-29页
        2.3.2 近似恒当量磨削厚度磨削控制的实现第29-31页
        2.3.3 近似恒当量磨削厚度磨削的动态特性分析第31-32页
    2.4 基于曲轴运动规律优化的磨削控制第32-44页
        2.4.1 切点跟踪磨削中曲轴运动规律优化分析第32-38页
        2.4.2 基于遗传算法的曲轴运动规律曲线参数优化第38-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曲轴切点跟踪磨削运动轨迹逼近及插补误差分析第45-66页
    3.1 曲轴切点跟踪磨削运动轨迹逼近第45-55页
        3.1.1 磨削运动轨迹等误差直线逼近第46-48页
        3.1.2 磨削运动轨迹三次样条曲线逼近第48-50页
        3.1.3 磨削运动轨迹的分段多项式逼近第50-55页
    3.2 切点跟踪磨削运动轨迹插补误差分析第55-62页
        3.2.1 逐点比较法插补误差第55-58页
        3.2.2 时间分割法插补误差第58-61页
        3.2.3 三次样条函数插补误差第61-62页
    3.3 磨削实验第62-65页
        3.3.1 磨削实验过程第63页
        3.3.2 磨削实验结果第63-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曲轴扭转变形对连杆颈形位精度的影响第66-80页
    4.1 曲轴扭转变形对工件转角的影响第66-74页
        4.1.1 曲轴受力分析第66-68页
        4.1.2 不同驱动方式下工件转角误差第68-74页
    4.2 扭转变形对连杆颈形位精度的影响第74-79页
        4.2.1 扭转变形对平行度的影响第74-76页
        4.2.2 扭转变形对连杆颈轮廓的影响第76-79页
    4.3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高精度高响应特性的砂轮架进给系统第80-111页
    5.1 砂轮架不同驱动方式比较第80-84页
        5.1.1 传统的旋转伺服电机及滚珠丝杠进给方式第80-82页
        5.1.2 新型直线电机直接驱动进给方式第82-84页
    5.2 砂轮架直驱进给系统伺服刚度研究第84-96页
        5.2.1 砂轮架进给系统伺服刚度分析第84-85页
        5.2.2 砂轮架进给系统控制模型第85-88页
        5.2.3 砂轮架进给系统伺服刚度模型第88-89页
        5.2.4 砂轮架进给系统伺服刚度的影响因素第89-96页
    5.3 砂轮架直驱进给系统位置跟踪精度第96-109页
        5.3.1 砂轮架进给系统位置误差分析第96-102页
        5.3.2 复合控制下系统的跟踪误差第102-109页
    5.4 砂轮架进给系统伺服性能实验第109-110页
    5.5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六章 切点跟踪磨削运动轨迹误差控制方法研究第111-135页
    6.1 伺服跟踪误差对磨削运动轨迹的影响第111-113页
    6.2 交叉耦合控制中的轨迹误差计算第113-115页
        6.2.1 交叉耦合控制方法第113-114页
        6.2.2 轨迹误差计算模型第114-115页
    6.3 曲轴磨削运动轨迹变参数交叉耦合控制第115-122页
        6.3.1 曲轴切点跟踪磨削轨迹误差线性计算模型第115-117页
        6.3.2 变参数交叉耦合控制结构第117-118页
        6.3.3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各轨迹段耦合控制参数优化第118-122页
    6.4 曲轴磨削运动轨迹交叉耦合模糊控制第122-132页
        6.4.1 曲轴切点跟踪磨削运动轨迹误差矢量模型第122-124页
        6.4.2 运动轨迹交叉耦合进给速度模糊控制第124-132页
    6.5 曲轴切点跟踪磨削实验第132-134页
    6.6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38页
    7.1 全文总结第135-136页
    7.2 创新性研究第136页
    7.3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第136-137页
    7.4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48-14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第149-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50-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541571,这篇论文共15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5.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7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