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行为与社会秩序理论--基于合宜性的视角

亚当·斯密论文 道德情操论论文 合宜性论文
论文详情
基于理性人假设发展起来经济学理论,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解释并预测现代经济生活、设计现代经济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人们对于个体行为认识的不断加深,传统分析框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思经济学的前进方向,并试图突破主流经济学的一些根本假设,从理论上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做出变革。所有这些努力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人类行为以及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解,但仍然不能令我们感到满意。因此,现代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寻求新的关于人性的核心理论假设,这个假设必须符合真实性和理论有效性两个方面的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有必要进行思想史上的正本清源。一直以来,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学界一般都把亚当·斯密作为“理性人”这一经济学人性假设的始作俑者。因此,要打破“理性人”假设的统治地位要求我们回归该假设的源头,应该对斯密的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笔者认为,在斯密的全部思想中,被忽视掉的或者至少是被人们错置的是《道德情操论》中有关人类决策和行为机制的全面理解,以及这些观点对理解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国富论》的重要性,而重建社会理论核心假设的密码就深深地隐藏在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本着这一理解,本文对该书进行了进一步的文本解读,集中对斯密关于行为决策的思想进行专门研究,梳理斯密个体行为决策理论背后的逻辑和内涵,进而对斯密的人性理论进行了重新定位。首先,笔者通过使用词频分布统计分析的方法初步推断,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合宜性”,而非“同情”或者“旁观者”,后两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斯密为了以“合宜性”概念为核心介绍自己理论而引入的工具性概念。接着,本文围绕“合宜性”概念,从合宜性的确定机制以及合宜性的内部化这两方面入手,对斯密基于“合宜性”的人类行为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进而对斯密意义上的个体形象进行准确把握,用现代经济学语言对斯密的人性观加以刻画。一个简单的行为实验表明,基于斯密人性观的理论模型对个体行为的把握比传统经济模型更加准确。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合宜性”概念为主线,对《道德情操论》一书中的各章内容进行了重新串联。笔者认为,此书的主要内容绝不是单纯讨论伦理学意义上的高尚美德,而是基于合宜性与德性,解释社会得以持存的背后的自发秩序。斯密在这本书中要解答的主题首先是:在放弃上帝及神权观念的支撑以后,“社会何以可能?”,然后才是“社会何以更好?”。通过这样的串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何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第二次修订中要费劲心思,增加一个良心论的部分,并在之后的四次修订中都重点关注这一部分内容。笔者相信这种变化是实质性的,体现的是斯密思考的深入,是斯密在理论构建之中寻找确定性的重要一步,而这一步正是建立在合宜性的基础上。最后,本文运用《道德情操论》中的思想,对斯密另一部著作《国富论》进行了解读。笔者认为,斯密意义上的自然自由体系并不是完全的随心所欲,而是在不侵犯正义之法律的前提下,不受干扰地追求自身利益而自主自发地形成的分工与交换。而分工与交换,同样是合宜性的产物。斯密意义上的同情和利他,同样是基于自爱和合宜性权衡的结果。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一只在合宜性约束下自我关照的手,每个人都按照自我关照的原则之指引去生活,却在对合宜性的遵守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关照他人的效果,不知不觉中构建起了一个可能的社会。斯密的个体行为模型中,从未有过利他的、规范的以及道德的动机,若一定要说这些因素对人类行为产生了影响,也是因为其通过人类合宜性判断的心理机制,对人类的决策和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作为现代主流经济学核心假设的“理性人”,其实是在合宜性约束下进行自我关照的个体,这一人性假定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斯密问题”确实是不存在的。展望经济科学未来的前进方向,笔者认为,基于斯密合宜性理论而构建的个体行为理论以及社会秩序理论可以很好地联通既有研究中的大量证据和思路,为实现现代经济学诸多经验证据、模型的统合提供一条可行、并且一致的路径,并为我们把握人类决策的情感面以及基于此而生成的社会秩序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替代范式。同时,这样的范式,也能够较好地将伦理维度和情境维度纳入到经济分析的框架之中,经济学将会因此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3-18页
        1.1.1 研究背景与对象第13-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8页
    1.2 研究的方法、思路与内容第18-21页
        1.2.1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第18页
        1.2.2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第18-21页
    1.3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1-23页
2 亚当·斯密思想研究综述第23-43页
    2.1 斯密问题第24-31页
        2.1.1 基于“斯密问题”命题的讨论第25-27页
        2.1.2 基于“斯密问题”问题的讨论第27-29页
        2.1.3 国内研究现状第29-30页
        2.1.4 小结第30-31页
    2.2 斯密与人类行为第31-38页
        2.2.1 斯密思想的理论化第31-34页
        2.2.2 来自新兴研究方法的证据支持第34-36页
        2.2.3 在实验中研究斯密第36-37页
        2.2.4 小结第37-38页
    2.3 斯密合宜性理论与前人的区别第38-43页
3 合宜性的一般理论第43-75页
    3.1 合宜性(propriety)的概念第43-54页
        3.1.1 同情(sympathy)第43-49页
        3.1.2 合宜性的定义第49-51页
        3.1.3 合宜性与德性(virtue)第51-54页
    3.2 合宜性的确定机制第54-61页
        3.2.1 合宜的标准由旁观者主导第54-56页
        3.2.2 各种激情合宜的标准因旁观者能同情的程度而异第56-60页
        3.2.3 合宜性概念的立体化——从旁观者到有充分信息且不偏不倚的旁观者第60-61页
    3.3 合宜性的作用机制第61-64页
        3.3.1 合宜性的内部化第61-62页
        3.3.2 自爱与合宜性之间的权衡第62-63页
        3.3.3 合宜性的参照系第63-64页
    3.4 斯密的行为理论模型第64-66页
    3.5 来自实验室的证据第66-73页
        3.5.1 实验设计与实施第66-68页
        3.5.2 理论预测第68-69页
        3.5.3 实验结果第69-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4 合宜性、功过赏罚与社会秩序第75-88页
    4.1 基于合宜性的功过赏罚第75-80页
        4.1.1 斯密关于行为两组性质的区分第75-77页
        4.1.2 功过感产生的前提与逻辑第77-80页
    4.2 社会何以可能的基本逻辑第80-88页
        4.2.1 正义规则的形成:情感与正义第81-83页
        4.2.2 正义规则的自运行:意识与反思第83-86页
        4.2.3 社会何以可能第86-88页
5 合宜性的市场表现和自然价值,兼论一般规则的形成第88-106页
    5.1 合宜性的市场表现和自然价值第88-99页
        5.1.1 评判自我行为的原理第88-91页
        5.1.2 合宜性内部化机制的深入阐释:合宜性的市场表现和自然价值第91-97页
        5.1.3 第二种维度的合宜性与社会秩序第97-99页
    5.2 一般规则(概括性规则)的形成第99-106页
        5.2.1 作为人性弱点之补救的概括性规则第99-101页
        5.2.2 合宜性判断与社会规范的先后关系第101-102页
        5.2.3 第三种维度合宜性的内部化与社会秩序第102-106页
6 合宜性与效用和习俗第106-115页
    6.1 合宜性与效用第106-111页
        6.1.1 效用和实际效果对赞同情感的影响第106-108页
        6.1.2 局部效用、合宜性与整体效用第108-109页
        6.1.3 手段合宜性与目的效用孰重孰轻第109-111页
    6.2 习惯和时尚对合宜感的影响第111-115页
7 合宜性理论在《国富论》中的推演第115-135页
    7.1 《国富论》逻辑起点:分工与交换的合宜性第115-119页
    7.2 自然价值论:改头换面的合宜性理论第119-125页
        7.2.1 作为评判对象的分工与交换的程度第119-121页
        7.2.2 分工与交换的合宜性的衡量尺度:自然价值论第121-125页
    7.3 基于合宜性的政治主张:自然自由体系第125-135页
        7.3.1 关于干预分工的政策的批评第125-129页
        7.3.2 关于限制和干扰交换范围的政策的批评第129-132页
        7.3.3 自然自由体系与斯密问题第132-135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35-147页
    8.1 主要结论第135-137页
    8.2 展望第137-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9页
后记第159-160页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列表第16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3937870,这篇论文共16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0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