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制度化探析--以杨达才案为例

网络反腐论文 制度化论文
论文详情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腐败问题也日益凸显。党的十八把反腐败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以其独有的公开性,透明性,广泛性,逐渐成为反腐败的又一阵地。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杨达才案为例,全面剖析网络反腐事件的特点及五个时期的行进路径。运用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对网络反腐的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及非均衡性进行分析,得出网络反腐制度化条件成熟的结论。具体化到制度变迁层面,分析当下网络反腐存在的困境。从道德困境角度看,网络反腐还存在网络暴力现象;从组织困境角度看,网络反腐是一种偶发性监督方式,还缺乏监督的强制力;从法律层面看,网络反腐的主体地位尚未确定,无论是在法律实体方面还是程序方面都面临诸多问题;从技术层面看,网络反腐缺乏有效的投诉举报平台,应用技术也较为落后,参与人员范围有限。虽然网络反腐在个案上赢得了胜利,但其本身只是反腐败工作的一个环节,存在着偶然性,突发性等难以克服的缺点,所以反腐败工作必须依赖制度反腐。网络反腐想要长久性、连续性的发挥作用,就应当纳入到法制化轨道,成为制度反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保持传统治理腐败的优势基础上,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教育为基础,法制为重点,体制为核心,监督为关键,通过加强网络廉政文化宣传教育走出道德困境;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官员财产公示,构建科学有效的网络反腐反应机制来克服组织困境;明确网络反腐主体合法地位,出台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打破法律困境;逐步形成网络投诉举报机制,增强技术支持从而突破技术困境。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深入分析网络环境下反腐倡廉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立足我国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系统,规范有序的网络反腐制度体制,构建预防惩治一体化,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长效机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价值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理论与现实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第13-15页
        1.3.1 理论工具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3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网络反腐相关概念第15-16页
        1.4.1 网络反腐的涵义第15页
        1.4.2 网络反腐的主要特征第15-16页
2 对杨达才事件案例描述第16-23页
    2.1 事件回顾第16页
    2.2 事件产生背景第16-17页
        2.2.1 经济基础第16-17页
        2.2.2 技术基础第17页
    2.3 事件特点第17-19页
        2.3.1 参与主体的多元性第17页
        2.3.2 表达意见的真实性第17-18页
        2.3.3 反腐成本的低廉性第18页
        2.3.4 社会影响的广泛性第18页
        2.3.5 传播速度的快捷性第18-19页
        2.3.6 网络民意的互动性第19页
    2.4 事件行进路径第19-23页
        2.4.1 发端期第19-20页
        2.4.2 发展期第20页
        2.4.3 缓冲期第20-21页
        2.4.4 激化期第21页
        2.4.5 消散期第21-23页
3 杨达才事件案例分析第23-30页
    3.1 网络反腐的制度需求分析第23-27页
        3.1.1 网络反腐制度的内在需求分析第23-25页
        3.1.2 网络反腐制度的外在需求分析第25-27页
    3.2 网络反腐的制度供给分析第27-28页
        3.2.1 强制性制度供给模式第27-28页
        3.2.2 诱致性制度供给模式第28页
    3.3 网络反腐制度的非均衡性分析第28-30页
4 网络反腐制度化的困境第30-38页
    4.1 网络反腐制度化的道德困境第30-33页
        4.1.1 网络暴力的涵义第30-31页
        4.1.2 网络暴力的危害第31-33页
    4.2 网络反腐制度化的组织困境第33-34页
        4.2.1 抽样式反腐形成偶发性监督第33-34页
        4.2.2 网络反腐缺乏监督强制力第34页
    4.3 网络反腐制度化的法律困境第34-36页
        4.3.1 网络反腐主体缺乏合法性第34-35页
        4.3.2 网络反腐法律实体问题界定模糊第35页
        4.3.3 网络反腐法律程序问题界定模糊第35-36页
    4.4 网络反腐制度化的技术困境第36-38页
        4.4.1 缺乏有效的投诉举报平台第37页
        4.4.2 信息甄别技术落后第37页
        4.4.3 覆盖人群范围有限第37-38页
5 网络反腐制度化对策第38-47页
    5.1 网络反腐制度化的道德实现途径第38-39页
        5.1.1 培养官员执网能力第38-39页
        5.1.2 加强网民道德教育第39页
    5.2 网络反腐制度化的组织实现途径第39-44页
        5.2.1 政府信息公开第40-41页
        5.2.2 公职人员个人财产及重大事项实行申报及信息公开制度第41-43页
        5.2.3 网络监督信息快速反应机制第43-44页
    5.3 网络反腐制度化的法律实现途径第44-45页
        5.3.1 明确网络反腐主体合法性第44页
        5.3.2 厘清网络反腐的法律实体问题第44-45页
        5.3.3 规范网络反腐的法律程序问题第45页
    5.4 网络反腐制度化的技术实现途径第45-47页
        5.4.1 逐步完善网络投诉举报平台第45-46页
        5.4.2 增强网络反腐技术支持第46页
        5.4.3 整合网络资源服务网络反腐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个人简历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492569,这篇论文共52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5.6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26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