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淀粉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

微孔淀粉论文 酶法制备论文 酸法制备论文 特性论文 吸附性能论文
论文详情
本文分别以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大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水解法和盐酸水解法制备微孔淀粉,确定了两种制备方法的最优工艺参数:研究了淀粉经处理形成微孔淀粉后颗粒的表观特性和理化特性:通过对不同水解阶段微孔淀粉表观和剖面的电镜观察,初步探讨了微孔淀粉的成孔机理;应用微孔淀粉分别吸附胭脂红色素、维生素C和色拉油等物质,研究了微孔淀粉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以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大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的微孔淀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玉米微孔淀粉的成孔效果优于另外两种淀粉原料,更适合制备微孔淀粉。2.玉米微孔淀粉的成孔过程为:首先,淀粉酶作用于淀粉颗粒表面,使淀粉颗粒呈现孔洞状。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孔洞延伸到淀粉颗粒的中心,再从中心向四周扩张,最终在淀粉颗粒内部形成一个空腔。如果水解作用继续进行,淀粉颗粒会破裂成零散的碎片。3.复合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糖化酶与a-淀粉酶的酶配比4:1,水解时间16h,底物浓度30%,水解温度45℃,加酶量0.8%、振荡器速率60r/min;盐酸水解法制备微孔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40℃、盐酸浓度6%、水解时间12h、底物浓度30%。并且,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成孔效果优于酸法制备微孔淀粉。4.研究了玉米微孔淀粉的理化性质。与原玉米淀粉相比,玉米微孔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力、比容积和透光率增加,沉降体积减小,吸水率、吸油率明显增加;采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分析微孔淀粉的热特性和结晶性,发现微孔淀粉的结晶结构并没有遭到破坏,表明生淀粉酶率先水解淀粉颗粒的非结晶区域,而对淀粉颗粒的结晶区域破坏作用较小。水解后,微孔淀粉仍具有完整的球晶结构和一定的颗粒强度。5.研究了玉米微孔淀粉的吸附吸附性能。用玉米微孔淀粉吸附胭脂红色素,在吸附140min时,达到33mg/g的饱和吸附量;用玉米微孔淀粉吸附维生素C,饱和吸附量为30mg/g,并可延缓维生素C的氧化;用玉米微孔淀粉吸附色拉油,可使色拉油的氧化速率明显降低,并延缓色拉油释放损失。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16页
    1.1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1.1 微孔淀粉的定义第11-12页
        1.1.2 微孔淀粉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第12-13页
        1.1.3 微孔淀粉的应用第13-15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23页
    2.1 材料与设备第16-17页
        2.1.1 实验原料第16页
        2.1.2 主要实验药品第16页
        2.1.3 仪器与设备第16-17页
    2.2 实验方法第17-23页
        2.2.1 微孔淀粉的制备第17-18页
        2.2.2 制备玉米微孔淀粉工艺条件的优化第18页
        2.2.3 微孔淀粉物理性质的研究第18-21页
        2.2.4 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研究第21-22页
        2.2.5 统计分析第22-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52页
    3.1 微孔淀粉的SEM分析第23-26页
        3.1.1 酶解时间对微孔淀粉形态的影响第23-24页
        3.1.2 微孔淀粉颗粒内部形态和结构第24页
        3.1.3 酶法制备微孔淀粉中存在的RS颗粒第24页
        3.1.4 淀粉颗粒在酶解过程中发生破碎情况的分析第24-25页
        3.1.5 马铃薯淀粉在酶解过程中形成微孔的情况第25页
        3.1.6 大米淀粉在酶解过程中形成微孔的情况第25页
        3.1.7 酸法水解淀粉颗粒的成孔效果第25-26页
    3.2 酶处理制备微孔淀粉工艺条件的确定第26-31页
        3.2.1 生淀粉酶活力第26-27页
        3.2.2 复合酶法制备玉米微孔淀粉单因素实验第27-31页
        3.2.3 复合酶法制备玉米微孔淀粉正交实验第31页
    3.3 酸水解法制备微孔淀粉工艺条件的确定第31-34页
        3.3.1 酸水解法制备微孔淀粉单因素实验第31-34页
        3.3.2 酸水解正交实验第34页
    3.4 微孔淀粉性质的研究第34-43页
        3.4.1 微孔淀粉与原淀粉性质的比较第34页
        3.4.2 微孔淀粉热特性的变化第34-37页
        3.4.3 微孔淀粉的球晶结构第37-41页
        3.4.4 微孔淀粉结晶结构的变化第41-43页
    3.5 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研究第43-52页
        3.5.1 玉米微孔淀粉吸附胭脂红色素第43-48页
        3.5.2 玉米微孔淀粉吸附维生素C第48-50页
        3.5.3 玉米微孔淀粉吸附色拉油第50-52页
4 讨论第52-54页
    4.1 微孔淀粉的特性第52页
    4.2 微孔淀粉的吸附作用第52页
    4.3 微孔淀粉的应用第52页
    4.4 微孔淀粉的深入研究第52-54页
5 结论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购买
论文编号ABS2054869,这篇论文共60页
会员购买按0.30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8
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更优惠充值送钱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0
只需这篇论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相关论文

点击收藏 | 在线购卡 | 站内搜索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艾博士论文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本文摘要目录由会员***投稿,艾博士论文编辑,如作者需要删除论文目录请通过QQ告知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